分享

村民办酒,乡亲们冒着大雪吃席,乡亲:随礼20元,不吃亏了

 胡侃社会百态 2023-08-07 发布于河南

引言

在农村,办酒席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当然,吃酒席也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

办酒席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说山西某地有一个孤儿刘某,靠乡亲们轮流抚养,长大成人,待刘某长大成人后,便到一处小煤窑打工,由于刘某知道吃苦,很勤奋,因此,便攒下了一笔钱。

刘某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的人。有一天,他听来自豫东的一位工友说,豫东当地缺煤,人们到了冬天的时候,只能够靠捡柴火生火取暖,但柴火是有限的,许多家庭总会因为捡不到柴火而挨冻。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刘某掌握这一信息后,便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将小煤窑出产的煤炭贩往了豫东地区,由于刘某贩运的煤炭质量好,价位适中,因此,刘某很快在豫东地区站稳了脚跟。经过几年的努力,刘某发了大财。

刘某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有今天,应该与乡亲们对自己的抚养分不开,因为没有乡亲们的轮流抚养,自己一个孤儿,是无法存活下来的,而自己一旦无法存活,自己怎么能够发财呢?想到这里,刘某便打算置办三天的酒席,让乡亲们连续吃席三天,以便能够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

刘某是个想到就要做到的人。既然他有了置办酒席、回馈乡亲的想法,便着手行动了起来。经过筹备,在有一年的中秋佳节来临之前,刘某将全村的乡亲悉数请到了自己的家中开始吃席了。对于刘某的举动,乡亲们都表示很满意,许多乡亲们都说:没有白白抚养刘某,刘某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刘某置办酒席、回馈乡亲的做法很快在三里五庄内传开了,当三里五庄内的乡亲“品味”了刘某的做法后,都感觉这种做法很好。于是,但凡谁家有红白喜事要办时,谁家必定会置办酒席,用以感谢乡亲们的捧场。后来,置办酒席的风潮便传遍了全国各地。

一本古籍资料上称,古代的人们置办酒席是不收礼的,凡是去吃席的人都是白吃白喝。后来,出身贫苦的朱元璋觉得:收礼可以筹措一笔资金,可以缓解置办酒席者的经济负担,于是,便下令置办酒席时要收礼。于是,吃席时,随礼的风潮兴起了。

随礼,也称随份子,是吃席时的一种馈赠风俗。随礼数目的多少,并没有什么明文规定,在许多农村地区,给20元、50元的不嫌少,而给100元、500元的也不算多,反正,都是随礼者自愿给的。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因此,随礼的数目也在不断攀升,在许多农村地区,普通乡亲们随礼时也都会百元起步,很少有人随礼几十元了。

在农村的有些地区,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这种“怪”现象就是人们“只随礼,不吃席”。据一位民俗专家讲,“只随礼,不吃席”并不是一种风俗,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来源于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了,许多人都不愿意将时间耗费在吃席上,于是,许多人在随了礼之后就会匆匆离开了。

当然,这种“只随礼,不吃席”的社会现象仅仅存在于个别的农村地区,但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人们在随了礼之后还是会吃席的。

不过,人们吃席要考虑天气状况,毕竟,许多农家承办酒席都属于“露天酒席”,一旦天气状况不好,尽管承办酒席的家庭也准备了酒席,许多吃席者也是不会去吃的。然而,就在2023年1月14日,河南某地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事件

2023年1月14日,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日。当天,河南的多个地区均降下了中到大雪,最高温度也在零度以下,天气贼冷。

这一天,是村民席某父亲的三周年纪念日,按照习俗,席某准备了几十桌酒席,打算款待乡亲和亲友。

到了上午10点时,原本阴沉沉的天气突然飘起了雪花,而在飘了一阵子雪花后雪量便逐渐加大了,到了上午11时的时候,鹅毛大雪从天空中飘了下来。

农村的酒席要“看点”,一般来说,到上午11时的时候就需要开席了,于是,做饭的厨师按照习俗将做好的饭菜端上了桌。

厨师单某说:“在我看来,是不会有乡亲们吃席的。毕竟,席某家里的酒席属于'露天酒席’,下着这么大的雪,天气又这么冷,人们怎么会坐在雪地里吃席呢?但令我感到诧异的是:当我吩咐几位帮忙打杂的人员'试着’端上几桌酒席后,乡亲们却蜂拥着坐在了酒席前,见此情景后,我便吩咐几位帮忙打杂的人员将所有的桌子上均摆上了酒席。不大一会儿,所有的酒席上都坐满了乡亲,于是,酒席开始正常进行了。”

厨师单某接着说:“说句实在话,雪花落在菜肴上,再加上天气很冷,端上的热菜也会在几分钟内变凉,而那些凉菜就会更凉了。这么凉的菜,吃进肚子里是不好受的,但所有的乡亲们都吃得津津有味,着实令我感到非常意外。于是,我便悄悄地向几位乡亲做了打听,问了他们为什么要冒雪吃席,当我听了他们的回答后,心里便升起了一种可笑的感觉。”

厨师单某称,他问了几位乡亲为什么要冒着大雪吃席后得知,乡亲们都随了20元的份子钱,乡亲们觉得,既然随了份子钱,就要将份子钱“吃回去”,否则,就会亏了。

至于乡亲们为何仅仅随了20元的份子钱,而没有多随份子钱,有乡亲称,这是他们村子里多年之前定下的规矩,无论谁家办酒席,都只随20元的份子钱。农村人讲究礼尚往来,自己家办酒席时,席某也仅仅只随了20元的份子钱,自己也就没有理由多随礼了。

以上所述,就是这一事件的一个大致过程了。

当众多网友知悉这一事件后,网友们便纷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网友声音

网友春天的故事:哈哈!随礼20元,在有些乡亲们的心目中居然成了天大的事情,不惜冒着大雪,也要吃够本。真是笑话。

网友岁月不饶人:乡亲们的吃席精神可嘉,如果将这种吃席精神用在勤劳致富上,恐怕谁都看不见这20元的份子钱了。但愿乡亲们能够懂得这个道理。



老胡观点

“见识”一词出自晋·袁宏所著的《后汉纪·光武帝纪五》一文中,在该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每幸郡国,见父老掾吏,问数十年事,吏民皆惊喜。令自以见识,各尽力命焉。”自此以后,便有了“见识”一词。

《词语新解》中解释称,所谓的“见识”是指人们的见解和知识。

一位社会学家指出:人的“见识”有深有浅,见识深的人,不会在某件事情上斤斤计较,而见识浅的人则相反。

就此次事件而言,老胡觉得,这些乡亲们之所以会冒着大雪吃席,之所以会计较自己随了20元的份子钱,应该与这些乡亲们的“见识”太浅有关。但愿这些乡亲们能够长一长自己的“见识”,在今后,一旦在吃席时遇到恶劣天气,最好还是各回各家吧!

大家以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