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子出轨,乞求丈夫“理解”,丈夫:已出轨三次了,咋“理解”?

 胡侃社会百态 2023-08-07 发布于河南

引言

“理解”一词出自宋·苏轼所著的《众妙堂记》一文中,在该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庖丁之理解, 郢人之鼻斲,信矣。”自此以后,便有了“理解”一词。

何为“理解”?

所谓的“理解”,其意思为顺着事物的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从而使人们能够从道理上了解,认识和见解。

一位哲学家指出,“理解”是一个哲学名词,在哲学上是指某个人在大脑中对某一件事物进行详尽的分析,从而决定某个人对某一件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就是对“理解”一词的形象表达。

这位哲学家接着指出,根据理解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理解分为不同的形式,如我们对他人的言语和行动、自然和社会现象以及科学理论的理解等。但不管我们如何“理解”,我们都要分清楚某一件事物的对与错,否则,我们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一位资深网友指出,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曾经提出过“共情理论”,所谓的“共情”也被称为“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是指一个人能够深入地了解他人的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事物的能力。这种“共情理论”也被人们称为“我理解你的感受”,应该说,“理解”是“共情”的开始。

这位资深网友接着指出,不过,一个人不能无条件地要求他人“理解”自己,与自己“共情”,假如自己做了坏事,还怎么能够要求他人“理解”自己,与自己“共情”呢?

然而,在现实社会当中,尽管某个人做了坏事或者见不得人的事,他却恬不知耻地要求别人“理解”自己,与自己“共情”呢!

这不,就在2023年3月16日,广东某地竟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事件

3月16日,男子贺某受朋友的委托,前往某停车场为朋友取车,在贺某到达某停车场后,他突然发现停车场上的一辆车似乎在震动,出于好奇,贺某便躲在远处对这辆车进行了观察,大约十多分钟后,那辆车上走下来了一男一女,而当贺某看到那位女子后,自己的脸立马绿了。

那么,那位女子是谁?贺某看到她后自己的脸怎么会变颜色呢?

原来,从车上走下来的那位女子不是别人,而正是贺某的老婆景某。

据贺某本人介绍,出于本能,他便立即跑过去试图抓住从那辆车上走下来的那位男子,可谁知,当那位男子看见贺某试图抓住他后便在闪躲后跑开了,而此时,从那辆车上走下来的女子景某看见自己的老公贺某竟然出现在了现场后便立马跪在了老公面前乞求“理解”,而贺某一听“理解”二字便立即发怒了,他指着景某的鼻子怒斥:“你已出轨三次了,让我咋'理解’?”

一位旁观者称,贺某在打了妻子景某一记耳光后奔向了一辆轿车,尔后,贺某驾车离开了停车场。

那么,贺某的妻子景某真的出轨过三次吗?

贺某说:“她(指景某)还真的出轨过三次,我并没有冤枉她。前三次出轨都是别人告诉我的,我并没有抓到现行,不过,在我的逼问下,每次出轨,她都承认了,而且,在承认之后还一个劲儿地乞求我'理解’她,鉴于我们已经有了儿子,考虑到儿子的感受,不管我是否'理解’他,反正,我都原谅了她。原本我想着她应该吸取教训,不会再出轨了,可谁知,她竟然'狗改不了吃屎’,再次出轨了。反正,这一次我是不会再原谅她了,我要与她离婚。”

贺某表示,他正在考虑与妻子景某离婚的相关细节,待考虑成熟后,他将向妻子景某提出离婚。

以上所述,就是这一事件的一个大致过程了。

当众多网友知悉这一事件后,网友们便纷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网友声音

网友春天的故事:景某要求丈夫“理解”自己,自己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情,还怎么让丈夫“理解”?难道让丈夫支持你吗?无知透顶!

网友你来我往:对于景某这样的女人,丈夫就该与她离婚。反正,我宁肯打光棍,我也是不会要这样的女人的,丢人!

总之,网友们的议论有很多。



老胡观点

如果一个人要求别人“理解”自己,首先,自己需要“理解”自己,不知景某在“理解”自己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值得赞赏的?还是值得批评的?如果景某认为自己的行为值得赞赏,那么,景某就无可救药了,景某的丈夫贺某与她离婚是对她最好的“理解”;如果景某认为自己的行为值得批评,那么,景某还怎么能够让丈夫贺某“理解”自己呢?老胡觉得,眼下,景某需要做的事情并不是求得丈夫贺某的理解,而是深刻地检讨自己,认认真真地向丈夫认错,否则,自己的婚姻恐怕就会彻底地结束了呢!

大家以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