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子去理发店做头发,却被理发师砍掉头颅而亡,其起因遭披露

 胡侃社会百态 2023-08-07 发布于河南

引言

做头发,是理发的俗称。

“理发”一词出自《晋书·谢安传》一文中,在该篇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温后诣安 ,值其理发。”自此以后,便有了“理发”一词。

一位历史学家指出,在清代以前,人们口中的“理发”是指“沐发”与“梳栉”,而非现代人所理解的剪发和剃头。所谓的“沐发”是指洗头;所谓的“梳栉”是指利用梳子和篦子挽发为髻。到了清代以后,人们便将剪发和剃头称为“理发”了。

这位历史学家接着指出,其实,古人就已经开始理发了,《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称:“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通过这句话可以说明:在远古时期,贵族就有专人为其剪掉头发。

这位历史学家继续指出,到了汉朝时期,出现了“剃头匠”这一职业,当时的“剃头匠”就属于今天的理发师,他们开有专门的门店,每天为上门的顾客理发修面。

这位历史学家最后指出,理发师也有自己信奉的祖师。在《永乐大典》中记载有《净发须知》,《净发须知》中称,理发师的祖师为罗真人,罗真人曾为皇帝理发,皇帝还赐给罗真人金玉真珠。由于罗真人的理发技艺非常精湛,因此,被武则天的儿子聘为“御用剃头匠”。

一位社会学家指出,理发师在古代的社会地位很高,据传说,在清代雍正年间,雍正曾御封一位剃头师傅为“半副銮驾,小执事”,并赠其对联:“做天下头等事业,用世间顶上功夫”。由此可见,当时的理发师比平民百姓的社会地位要高许多。

这位社会学家接着指出,我国近代理发师的手艺多来自于日本,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是有历史根据的。有资料可以证明:自从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后,大中城市中最早开设理发店的几乎全是日本人。

一位资深网友称,大多理发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他们不但将理发当成了一门技术,更是将理发当成了一种艺术,他们用自己的执着,为每一位顾客精雕细琢出最为光彩的一面。

这位资深网友接着称,一般来说,理发师都具有满满的爱心,他们都会用心善待自己的每一位顾客,让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然而,就在2023年3月27日,吉林四平的一位理发师-----男子古某(化姓)却让来他店里做头发的女子冯某(化姓)永远地回不去家了。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情。

事件

据报道,2023年3月27日,女子冯某来到男子古某所开设的理发店内做头发,在古某为冯某做完头发后,古某竟然手持菜刀将冯某的头颅砍了下来,而冯某也随即毙命。

砍掉别人的头颅,毕竟是一件非常凶残的事情,那么,古某为何要这般凶残呢?

据知情人透露,女子冯某比较爱美,她认为:一个人的发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形象。于是,在她找理发师古某理发之前,她便向理发师提出了自己对发型的要求,而且,还再三交代古某一定要按照自己预想的发型将自己的头发做得漂亮一些。

听过冯某的要求后,古某便开始给冯某理发,但理完发的结果却是:冯某非常不满意。于是,冯某便与古某争执了起来,由于古某忍受不了冯某的争执,因此,在盛怒之下,古某便冲进厨房内拿了一把菜刀将冯某的头颅活生生地砍了下来,而被砍掉头颅的冯某便当即失去了生命。

据称,古某已经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以上所述,就是这一事件的一个大致过程了。

当众多网友知悉这一事件后,网友们便纷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网友声音

网友君子爱财:感谢理发师不杀之恩呢!我也因为不满意理发师理出的发型与理发师争吵过,但理发师没有杀我,现在想想,我还真得要感谢他的不杀之恩呢!如果我遇到了吉林四平的理发师古某,恐怕我早就没命了呢!

网友青青河边草:理发师古某的戾气太重了。女子冯某不就是与你争吵了吗?你忍一忍不就过去了?大不了赔她几个钱,何必要动刀子杀人呢?这下好了,自己不是死刑,也需要重判!

总之,网友们的议论有很多。

老胡观点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指出,人在冲动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理智,而一旦一个人失去理智,就有可能干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仅就此次事件而言,也许,理发师古某的手艺不精,自己没有能力理出令冯某满意的发型;也许,冯某太过挑剔,属于那种爱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按照目前现有的信息来看,我们还不知道两个人的对与错。但是,两个人的争吵是事实。如果按照常人的做法,争吵归争吵,但不会出现极端事件,然而,古某却在冲动的情况下对冯某动起了刀子,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啊!老胡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懂得什么是“冷静”,遇到事情时千万不要随意冲动,否则,自己所面临的结局有可能很惨呢!

大家以为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