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的多种技巧中,停连是内容丰富且变化多彩的一种。朗读中如果能运用好停连,会在表情达意方面为整体朗读效果增色。 今天我们引用央视的新闻播报,来了解“停连”技巧。 我们先来看一段央视的新闻播报,看看央视新闻主播是如何进行正确的“停连”。 视频:央视网 播音:贺红梅 停连是指在有声语言的表达过程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所作的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是停顿和连接的统称。 朗读中声音中断、休止的地方就是停顿,那些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就是连接。停顿和连接共同构成了有声语言中重要的表达技巧——停连。 停连的作用 A. 是朗读者调节气息的需要和结果。 B. 是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语言内容的需要,并可以显示语句的脉络的作用 C. 适当的停连可起到强调、突出重点的作用 D. 适当的停连还可以控制语速,调整语句的节奏,造成抑扬顿挫的旋律美感。 区分性停连是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时对一个个汉字进行再创造的组合、贯通的技巧,它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灵活,稿件中词或短语之间、句与句、层与层、部分与部分之间都有区分性停连。 比如这条新闻第一句话: 伊朗副外长巴盖里2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与欧盟官员磋商后说 书面上没有标点,但我们阅读时,会自动地把这些词组做一个区分。同样,为了让观众接收信息时也能轻松地区分开不同的词组,我们在朗读时,就需要做好“区分性停连”。 伊朗副外长巴盖里 / 27日 / 在 /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 与欧盟官员磋商后说 “区分性停连”一般停顿时间短,多采用“就气”的方式,也就是虽有停顿,但不换气。 强调性停连:与重音有密切的关系,是用得最多的一种。 每条新闻都会有重点,我们可以采用“强调性停连”突出重点。比如: 伊朗/ 同意 / 在11月底前重启伊核谈判 伊朗“同意”重启伊核谈判,是这条新闻要传递出的最新的消息,在“同意”前后,都可以做一个顿挫的处理,把这个词鲜明地突出来。 “可逆”前面的停顿,也是一个“强调性停连”。 但承诺所采取措施 / “可逆”。 学播新闻,我们或许听到比较多的说法是“结尾弱收”。其实,语无定势,“弱收”只是停顿的一种。 这条新闻的结尾,采用的就是“强收”的方式。 “可逆”两个字,体现的是伊朗的态度,不能弱收带过。即使处于新闻结尾,依然要鲜明地突出来。 利用停连将语意和感情色彩的转换表现出来。注意先在心里实现转换,嘴上才能出声。是由一个意思转向另一个意思的时候运用。 “但承诺”前面的“逗号”可适当缩短停顿时间,后面增加一个停顿,同时也可以运用“语气”的变化。 伊朗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先抑,后扬)但承诺 / 所采取措施“可逆” 这里新闻主播运用了“先抑后扬”的转换,让观众能听出来前后句的转换关系,同时也强调了后一句话的内容。 这类“转换性停连”通常依据关联词,比如这里的“但”,会比较容易判断。有时没有关联词,也需注意把握。 并列性停连,是指在稿件中属于同等位置、同等关系、同等样式的词语之间的停顿及各成分内部的连接。 凡属各并列关系之间的停顿,要求位置类似,时间近似,以显示并列关系,而它们各自内部的连接较紧,有时有些小停顿,时间也不可长。 并列性停连是比较简单的一类,需注意的就是停连不要过于机械和单调。 并 / 重启、新增 / 一系列对伊朗 这里的“重启、新增”属于并列关系,可“直连”,读出这种并列关系。 * 本文内容来源:播音缘 作者:大米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