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SG,是负担还是赋能?

 静思之 2023-08-07 发布于江苏

“ESG工作,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到底是一种花拳绣腿式的负担,还是有实际效用的赋能?”这是每位董秘在面对ESG治理与披露工作时都绕不开的一个问题。

ESG一词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单词的英文缩写,其要求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财务相关指标,还要考虑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这三个因素,并且将这三个因素作为影响投资决策以及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资本市场对ESG的引入相对较晚。在2006年和200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提出上市公司要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规定报告中披露公司在促进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但直到2018年,中国证监会才在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增加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内容,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才得以确立。同年11月,基金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指引(试行)》,提出衡量上市公司ESG绩效的核心指标体系,ESG在中国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ESG的认知仍处于观望阶段,主动接纳的意愿并不强烈。即便是已经着手ESG治理和披露工作的公司,披露内容不统一、不标准、不严谨的问题依然突出。

图片

围绕这个问题,8月4日,在由董秘百人会·浙江财经大学浙商资本市场研究院主办的主题研讨会上,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融智)院长王晓光先生和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李树剑女士等人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北京融智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的国内专门提供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咨询的专业机构,其凭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智库、专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方法和丰富的合作研究案例,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图片

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院长 王晓光

王晓光指出,从2018年9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18年修订)》的生效,到2016年《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21年修订)》的推出,再到2022年5月《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的发行,在涉及的ESG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所规定的披露内容逐渐清晰化与具体化,“公司治理”“环境和社会责任”不仅在文件内单独列章,也被进一步确定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深交所文件要求来看,于2023年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在原有《深交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1号——信息披露工作考核》《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文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需要披露重要环境污染事件的行业范围,细化了环境及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披露;而上交所于2022年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文件中,也进一步要求煤炭、建筑等个别特定行业披露重大环境污染信息或安全生产事件。由此,证监会将ESG信息披露作为上市公司的专项工作,证券交易所对ESG相关信息披露要求更加明确,已成为ESG政策的必然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ESG治理与公司业务双向影响、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作用机制就会更加明显。基于重大风险识别与防控、理念融入与经营管理、指标体系建设与绩效管理的ESG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基于重要议题领域实践创新和信息沟通渠道拓展的ESG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将会直接作用于ESG风险敞口的持续性缩小,由此带来与ESG评级提高、客户ESG审查通过率提高、企业股价波动缩小伴生的企业融资能力、盈利能力和市值管理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从而为企业塑造可持续的竞争力。
而就上市公司所关心的“如何将ESG与可持续性竞争结合”的问题,王晓光强调,上市公司可以遵循“233模型”确定ESG治理的基本架构,即坚持两个基本方向——防控ESG风险与把握ESG机遇,追求三个维度目标——围绕绿色转型(E)、共同富裕(S)和公司治理(G)推进业务协同创新、提升公司市场价值和扩大企业影响力,以及做好三项重点工作——ESG管理、提高ESG评级和发布ESG报告。在具体的ESG管理与提升实践中,则可以按照“四步走”的战略去执行:第一步,建立企业ESG指标体系,提高ESG信息披露专业水平;第二步,提高指标行业排名,提升ESG评级,增强市值管理能力;第三步,强化业务风险敞口管理,提高ESG风险防控能力;第四步,推进ESG管理创新,实现行业评级领先,增强竞争力。
王晓光表示,ESG理念源于西方,世纪之初开始纳入治理标准,中国上市公司要接纳它、适应它、做好它,并在短时期内达到西方的水平,是有难度的。但是,上市公司仍要积极面对ESG,以其“作旧弊之药石,造新生之津梁”,才能真正发掘ESG的必要性和深层价值。
广联达作为国内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其ESG治理更具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行业领域聚焦于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社会慈善等内容,广联达更聚焦于投资者关注的国家战略响应、股东权益维护、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反贪污、合规运营、商业道德、知识产权保护、职工职业发展等议题,相比同行业在ESG治理系统化、科学化和披露完整性上走在更前列。自2019年起,广联达已连续4年主动对外披露ESG表现,持续入选碳科技60、沪深300ESG等指数,同时在Refinitiv(路孚特)评级中获“A-”,位居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前9.8%,在Wind(万得)评级中获“AA”,在参评的177家软件业公司中位列第一。

图片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 李树剑

李树剑女士结合广联达4年来的ESG治理实践,对“上市公司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应对ESG治理”“ESG工作对企业的护航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解答。李树剑指出,广联达对ESG的接触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2020年至2021年期间,广联达对ESG披露尚停留于“被动响应、尽义务”的认知阶段,彼时缘于被纳入深证100指数而开始认识到ESG工作,并尝试以“跟随者”的自我定位入手ESG工作;2022年后,广联达开始正式接受ESG理念并发表ESG报告,同时以“组织者”的自我定位完善ESG治理架构,有针对性地与行业ESG领跑者交流学习;2023年以来,广联达开始着手ESG披露规范化,以“深度参与争标杆”的目标和“策划者”的自我定位不断完善ESG治理细节。由此,广联达以ESG治理为基础的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并形成与客户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图片

广联达2022年度ESG实质性议题

李树剑表示,目前,广联达经过不断地摸索与自我总结,在ESG治理上已初步形成“衡外情(Study)、量己力(Measure)、树目标(Aim)、建组织(Rebuilt)、精传播(Transmissions)”的方法论沉淀。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信披诊断公司在趋势洞察、资源意识、文化基因的情况,实现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局面,在“衡外情”“量己力”上保持准确认知;同时,选好对标评级体系——明晟、标普、万得、路孚特……在解读标杆中寻找差距,进而评估自身现状,聚焦范围,由此确定企业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广联达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并因地制宜地用好ESG治理,实现了ESG在企业治理内部的不断“燃烧”与价值释放,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风险管控降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护航作用。
图片

广联达2022年度ESG报告

李树剑强调:“ESG对于上市公司是负担还是赋能?我想每个上市公司的心中都有答案。'存在即合理’,人类对于伦理投资的需求,使早在上世纪就萌生了的ESG概念,经过理论的不断沉淀和实践的持续辨证否定,最终形成如今的ESG治理机制。因此,积极面对ESG、做好ESG,是每个公司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绕不开的一个必然之举。与其'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END

本文图片由董秘百人会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