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虫:爱情不应该因为年龄问题而被妖魔化

 新用户2356fYUI 2023-08-08 发布于浙江

爱情不应该因为年龄问题而被妖魔化

文/菜虫虫

18岁以下青少年建立恋爱关系或对他人产生爱意的行为被统称为“早恋”。对于这方面,我没有亲身体会过,所以只能谈谈我对表象的理解和看法。

根据百度词条的解释,“早恋”一词是青春期恋爱的俗称,在中国大陆地区被广泛使用,隐含着来自社会观念的否定色彩。所以,这个词其实是偏贬义的,体现了我们的文化对这种行为的偏见。虽然现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刻板印象上的差异已经在逐渐减小,但社会对未成年人谈恋爱这一行为的接受程度还是不够高。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一个名为“青春萌动”的章节,该章节明确提到:“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而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这段文字想表达的意思,差不多就是:青少年还不会谈恋爱,这个年龄段做这种事情太早了。

这段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未成年人的心智相对来说还尚未成熟,所以对爱情不一定有正确且完整的理解。但它本身也没有对爱情这个概念做出完整的解释。

还有一点比较矛盾,既然青少年对异性产生的好感不是真正的爱情,那为什么还要把这种行为称为“早恋”并予以制止呢?

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们经常要在线上做“安全作业”,大部分都是关于防火、防灾、防毒等主题的,记得有一次,我做到了这样一个题目:如果班里一个女生向我表白,我应该怎么做。A,高兴地接受。B,婉拒。虽然我知道正确答案是B,但我不想违背我的真实想法,就选了A,最后系统判了我错。

安全作业这东西一般也就走个形式,做过就算了,但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件事是怎么跟安全联系起来的,谈个恋爱都不安全了?那大家都别结婚了。

而且,这道题没有给任何前提条件,包括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之前关系怎么样,以及“我”喜不喜欢对方。这本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却有标准答案,而且还是选择题。真是莫名其妙。

除了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学校也会有一些硬性的手段来防止“早恋”。

我读初中的时候,老师也不允许学生谈恋爱。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重新翻阅了初中的学生手册,竟然没有找到任何限制男女交往的书面规定。不过我可以确定的是,初中老师明确地跟我们说过,不能谈恋爱。我初中三年都没在学校里看到过小情侣,可能是因为初中生真的还没那么成熟,也有可能是他们太隐蔽了。

不过我倒是听说不少高中对校园恋爱这件事管的很严。有的学校甚至出台了很多针对校园恋爱的校规,比如:男女不能做同桌,不能有肢体接触等。这些还算是温和的,有的学校还规定:男女生不能单独并排走,不能对话,不能对视超过多少时间,不能在少于几个人的场合单独接触,男女间距必须保持在多少厘米以上……

我一个不谈恋爱的人,从他们学校路过都得受几个处分吧。根据我的理解,校规里禁止的这些行为,绝大部分都属于人与人交往时的正常行为吧。在一个班里学习,稍微讲两句话是很正常的,跟别人对话时眼睛正视对方,也是一种基本的礼仪。所以制定这些校规的人,不是在教学生不讲礼貌吗?说不能有肢体接触我还能理解,但保持间距就有点离谱了,平时同学之间递个东西就需要近距离的接触,在这一校规的作用下,学生的正常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既然这些校规制定的初衷是防止学生谈恋爱,那校规制定者的逻辑应该就是:学生只要违反这些规定,就是有谈恋爱的倾向。那么这谈恋爱也太容易了吧。有的学校一边教育学生年少时期对异性产生的好感不是真正的爱情,一边又对校园恋爱千防万防,不知道到底想表达什么。

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学时禁止他们谈恋爱,但一到大学毕业,便开始催促他们找对象结婚。这主要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但这种传统观念往往经不起推敲。

一些长辈既觉得上学的时候太早,又希望孩子在30岁之前就结婚生子。一般人们会在22岁读完大学本科,按照某些传统观念,在这之前人们不应该谈恋爱,而大学毕业后就要立刻开始找对象,然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完成结婚生子,这效率未免有点高了。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几乎不怎么涉及到爱情,即使是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也只有短短两三页,老师一节课就讲完了。但现实中,爱情一定比这个复杂的多。所以,很多年轻人甚至还没有真正理解爱情是什么,就开始被催婚了。

也有不少高中老师告诉学生到了大学,他们可以随便谈恋爱,但网上也有不少大学生表示:大学找对象比高中难得多,很多大学里的情侣都是高中带上来的。我还没上过大学,所以对该观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老师口中的“大学随便谈恋爱”跟“上大学天天玩”是一个道理,出发点是让学生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在高中阶段就好好学习,牺牲现在以换取未来。但是,这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高中毕业,就不用努力了。

爱情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事物,它可以给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柱和抚慰。在学校里,情侣之间也可以互相关照,互相陪伴,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也可以提醒对方好好吃饭,注意身体,使双方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和愉快。

在学习上,成绩较好的一方可以给另一方提供帮助,从而互相进步。而不一定会像有的人想的那样谈个恋爱学习成绩就一落千丈。不可否认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案例,但事情总有两面性,总不能只抓着坏的一面不放吧。如果学校或家长因为担心谈恋爱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强行把情侣拆散,学生会不会也因为长时间情绪低落而影响学习生活?

我现在的学校里也有不少情侣,他们很多人都会把在一起的第一天记录在“倒数日”app上,在周月(即在一起的整数月)、百天、周年纪念日以及各种特殊节日或生日,都会互相赠送礼物,如果两人无法见面也会发朋友圈庆祝。

今年情人节的时候,刚过零点,朋友圈就被情侣们刷屏。早上去上课的路上,我看到校园各个角落都放上了玫瑰花,下面纸条写着:“如遇爱情,应急取用”。我不知道这是校方所为还是公益组织所为。但大部分有对象的同学都比较细心,会提前准备礼物。

校门口的外卖点也堆满了鲜花,保安指着鲜花说,瞧,这就是恋爱的季节。中午吃完饭后我在教室里看手机,看到一位同学发朋友圈说,食堂里一个男生向一个女生单膝下跪。我觉得蛮好,至少也是一次学习。

我说这些,不是想让所有中小学生都去谈恋爱。学生时期谈恋爱也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除了使学习成绩下降的风险,还有可能因为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受另一半影响而染上一些不良的习惯。

除了对校园恋爱的参与者造成的不利影响,小情侣一天到晚在教室里又亲又抱的,对学校的氛围非常不利。我不反对他们谈恋爱,但反对他们在教室里搂搂抱抱,要注意场合。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较普遍的负面影响,其实就算学校里没有人谈恋爱,也会存在。每天跟朋友逃课上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比所谓”早恋“大的多。学生上课时间睡觉,吃零食,对学习氛围的影响也不见得有多小。

学生时期谈恋爱会影响学习,那工作以后谈恋爱,就不会影响工作了?学生时期人们至少还有监护人作为后盾,真遇到了什么事情,家长还会出手相助,但步入社会以后,人们基本上都需要靠自己,因此在恋爱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岂不是更麻烦。所以“早恋”其实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练习。

为了避免校园恋爱会产生的问题,学校和家长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及时纠正他们的不当行为,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理性地对待爱情,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将情侣强行拆散。

在本文中,所有“早恋”这个词我都打上了双引号,因为我不认同这个说法。“早恋”强调的是“早”,但是,恋爱不应该分早晚,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权利拥有爱情。爱情不应该因为年龄问题而被妖魔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