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然舞台50年:哪些戏曲名人在这里演出,徐玉兰为何成了宁波媳妇

 昵称ZH阳光万森 2023-08-08 发布于浙江
首发2023-08-02 20:33·史学无涯

在我的老家鄞县(鄞州区)姜山镇,早年间曾出了一个人物,虽然名不经传,然而在宁波娱乐界历史上无疑占一个重要席位。现在上了一定年纪的人都晓得宁波城里有个天然舞台,而当年这家大有名气的戏剧院便是他开设的。这个人叫何志庚。

当时鄞县有许多混混如金廷荪等人,后来在上海滩风水生起,成为青帮里面的大亨之一。何志庚与他们相比,虽如萤火一朵,可是他在宁波这个小城里,却也能量不少,是帮中老大,收了不少门徒,人称“姜山阿庚”。

何志庚的市场眼光还是不错的。上世纪一二十代,宁波市区建成的戏院差不多十余家,比如天胜舞台、华商新民舞台、商业大舞台、新新舞台、甬江戏院、四明大戏院等,何志庚当时也在江北岸今江北公园一带开设了名叫鼓舞台的戏院。不过时世不济,鼓舞台和上述几家戏院的寿命都不长,几年后先后关门。但是,在其他戏院老板不再染指娱乐业的时候,唯何志庚初心不改,继续看好开戏剧院的前景。

1928年下半年,鼓舞台关闭后,何志庚集资在宁波最热闹的东门口与和义路交会处(今宁波影都南侧),建起了天然舞台。当时天然舞台规模比较小,设备也十分简陋,剧场完全是木结构,连墙壁也是用木板钉的。从前面看像是戏院,但从后面瞧,还能见到部分高耸的尚未拆完的城墙。楼上、楼下大约有可坐近千名观众的木头长凳。舞台面积是镜框式的。

何志庚喜欢听京剧,所以天然舞台刚开业时以演京剧为主。何志庚聘请来的文武老生刘汉臣、青衣花旦姜云霞等“海派”演员演出了《李陵碑》、《三堂会审》、《兴周灭纣》、《梅龙镇》等剧目,可影响不大,剧院半死不活。

但是后来的一出戏救活了剧场,也说明何志庚的经营头脑活络。

1932年春天,何志庚聘请名丑角孟鸿茂出演情节离奇的《彭公案》。孟鸿茂祖籍山东济南,其父孟福保(艺名孟七)老徽班武生出身,曾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主办的同春戏班当教师。孟家系梨园世家,孟氏三代,共出了9位京剧名角,晚年嫁给杜月笙的孟小冬即是孟福保的孙女。

孟鸿茂剧照

孟鸿茂以唱功小丑戏享誉南方。他在《彭公案》中扮演的怪侠欧阳德,唱念脆亮流利、表演机警幽默、武功轻巧敏捷,深受观众的喜爱,上座率始终不低,很快轰动了甬城。

《彭公案》的演出成功,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天然舞台创新式采用了“机关布景”,舞台上排场非凡、热热闹闹;二是何志庚重视宣传,内容颇吸引人。如1932年9月21日宁波《时事公报》上登:“六本《彭公案》, 机关巧妙,布景新颖,幕幕有彩,场场有景......”这样连台本戏《彭公案》着实迷惑和招徕了一批又一批市内外观众。《彭公案》也一本一本地演下去,如果不是次年天然舞台被拆除,估计演几十本不止。此戏演出让何志庚获利甚丰。

1935年孟鸿茂再次在天然舞台演出新《彭公案》,图时为宁波民国日报广告

1933年下半年,宁波当局扩建东门口的环城马路,天然舞台被拆除。何志庚并未就此退出娱乐业。他联合投机商人范荣生筹措多方资金,在开明街附近的右营校场空地上(现天一广场内的右营巷)建起了上下两层,共有1320 个座位的戏院。剧场的舞台高15米,宽13米,深10.5米。这时的天然舞台,无论规模还是设施,在甬城同行业中首屈一指。此后,宁波娱乐界开启了天然舞台的时代。

右营巷原天然舞台

1934年重建后的天然舞台,第一个来演出的是以名武生王虎辰挂头牌,大面刘奎官挂二牌的京剧戏班。王虎辰生于1906年,河北宝坻县人,其父王景山,为京剧花脸,艺名盖京东。王虎辰自幼随父学艺,后拜尚派武生创始人尚和玉为师,扮相英俊,武功扎实,能兼演文武老生。1928年在上海演出《周瑜归天》,一炮打响,被喻为“活周瑜”。他在宁波期间还主演过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塑造了北侠欧阳春的侠客形象。他30岁时泅水长江不幸身亡。

王虎辰剧照

1934年下半年,王虎辰离开宁波后,天然舞台又相继聘请了京剧名角,如有“金霸王”之称的花脸金少山,擅长红生戏的林树森,梅派花旦金碧玉、冯派老生连奎良、名武生王桂卿、周信芳弟子徐鸿培来甬担任天然舞台主要演员。

金少山来甬,于1935年元旦正式登台。那天日场演《鱼藏剑.刺王僚》,夜场是《法门寺.代大审》。他身材魁梧,嗓音宏亮高昂,站在天然舞台门外的许多京剧爱好者,也能聆听到金少山震山撼岳的唱腔。金少山在天然舞台演了7天。

林树森(艺名小益芳),江苏丹阳人,1897年出生,是南派京剧代表性人物,红生兼文武老生。7岁就登台,11岁云北京在梅兰芳的“喜连成”搭班学艺,15岁回上海初露头角。他来甬期间,主演过文戏《空城计》、《诸葛亮招亲》等;武戏《单刀赴会》和一、二、三本《走麦城》等。他在《走麦城》中塑造了一个器宇不凡、威严而儒雅的关公形象,有“红生大王”之美称。

林树森剧照

1935年3月中旬林树森离甬后,以金碧玉、连奎良、王桂卿、徐鸿培主演的连台本戏《疯僧出世》影响很大,演出时间长达半年以上。

1935年10月,麒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名角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来故乡演出,在天然舞台连演20天。演出的剧目有《徐策跑城》、《鹿台恨.比干挖心》、《乌龙院》、《四进士》、《打渔杀家》、《梅龙镇》等,使宁波人大饱眼福。麒麟童来甬时刚满四十足岁,正是艺术上的黄金时代,表演风格和技巧独树一帜。沙而不嘶、圆润浑厚的唱腔;苍劲从容、顿挫有力的念白;体现角色性格化的动作技巧,演活了他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因而受到故乡观众的热捧。

周信芳剧照

同年11月,麒麟童离甬,天然舞台又聘李万春来甬演出。李万春生于1911年,河北雄县人,其父李永利武花脸演员,在清末江南称绝一时。李万春7岁时就随父登台演出,后广拜名师。12岁时在北京主演《战马超》、《四郎探母》,因扮相英武、嗓音响亮、口齿清晰,能文唱武打,被誉为“童伶奇才”。李万春在天然舞台演出时,年只24岁,他主演的《潞安州》、《林冲夜奔》、《火并王伦》、《连营寨》以及连台本戏《捉拿华云龙》等戏,表现出他的功力深厚,武生、老生、红生兼擅。

李万春剧照

由于有名演员撑台,天然舞台的名气越来越大,戏票价格也日益看涨。1934年王虎辰在宁波天然舞台的夜戏演出票价为:正厅、月楼七角,包厢、优等五角,头等三角四分,二等二角四分;1935年林树森来天然登台。当时的夜戏票价:正厅八角、月楼六角、优等五角、头等四角、二等三角;1935年麒麟童、李万春相继来甬,夜戏票价:正厅一元二角,花楼一元,楼厢八角,头等六角,二等四角。

1936年11月,天然舞台聘请文武老生李桂春(艺名小达子)为头牌的京剧戏班来甬,挂二牌的是小达子的儿子李少春,当时李少春还只有17岁,已经颇有名气。李桂春河北霸县人,先唱河北梆子,后改唱京剧,长期在上海演出,是海派京剧代表人物之一。李万春是他的女婿。儿子李少春后来的名气超过其父,文武全才,独创“李派”。他曾先后拜余叔岩、盖叫天、周信芳为师。也曾先后与梅兰芳、程砚秋同台演出。小达子父子俩在天然舞台演了一个多月。小达子主演了《连环套》、《泥马渡康王》、《姜子牙卖面》等戏;李少春扮演了《八大槌.车轮大战》中的陆文龙、《两将军.夜战马超》中的马超、《恶虎村》中的黄天霸、《新长板坡》中的赵云等戏。

李少春

1937年,何志庚病故,他的门徒张增继任天然舞台经理。天然舞台并没有因之衰落。不过,时世变化,宁波人对的戏曲的欣赏习惯有很大的转变,对京剧的兴趣逐渐减少,代之而来的是青睐越剧戏。1938年起,天然舞台改演越剧为主。首次来天然舞台演出的是“高升舞台”越剧班,其头牌即被人誉为“越剧皇后”的筱丹桂。

筱丹桂,浙江嵊县人,生于1920年,在早年越剧界中,曾有“三花(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不如一娟(姚水娟),一娟不如一桂(筱丹桂)”的说法。她不仅扮相俏丽,而且嗓音如“珠喉玉音”。

筱丹桂是在宁波唱红的。早在1931年,12岁的筱丹桂随绍兴“的笃班”在宁波兰江戏院演出,第二、第三年又两次演于兰江戏院。当1935年7月第五次在宁波大光明戏院演出时,她已是挑大梁角色。在天然舞台演出,是18岁那年,表演艺术已趋成熟,能演旦角戏和女扮男装戏,自成一格。她在天然舞台先后主演了《沉香记》、《新梁山伯》、《昭君和番》、《华丽缘》等。她从宁波唱红后到上海,很快在十里洋场扬名。只不过红颜薄命,被戏霸张春帆迫害,自杀身亡,年仅27岁。

筱丹桂剧照

同年4月,筱丹桂到上海演出,天然舞台又相继聘悲旦陈素娥、小生尹树春、花旦姚月花、老生竺桂英等组成的越剧戏班,演出连台本戏《桃花》、《可怜的乡女》、《李孝子九度文公》等。同年9月,天然舞台又聘请以林黛英、王桂英为首的双英舞台,先后演出过连台本戏《鸳鸯劫》、《血泪姻缘》、《卓文君夜奔相如》、《汉光武复国走南阳》等。

宁波沦陷后,百业萧条,天然舞台生意也直线下降,尽管这段时间天然舞台仍在演出,但由于来演出的名演员几乎没有,未能引起观众的注目。1941年,当时天然舞台经理林启华组织越剧戏班在本台演出。他聘邀了叶彩金、沈艳红、陈兰春、钱水云等为主要演员,但仍业绩平平。直到1942年6月,林启华赴沪,聘请到徐玉兰、施银花等越剧名演员后,天然舞台才重放光彩,又一次轰动甬城。

徐玉兰的名字,在宁波算得上家喻户晓,这不仅是1962年她与王文娟主演的彩色戏曲片《红楼梦》风靡全国,而且她还是宁波媳妇,更主要的是,1946年起她到宁波演出时间长达二年,并推动了越剧改革,给观众留下非常深的的印象。

1942年6月,21岁的徐玉兰与施银花合演的《盘夫索夫》在天然舞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随后,《碧玉簪》、《方玉娘哭塔》等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苏小小》、《黄陆缘》等也场场爆满。徐玉兰和天然舞台的演出合同是半年,合同期还没结束,天然舞台老板就竭力挽留徐玉兰延长合同期。面对热情的宁波戏迷,徐玉兰深受感动,就继续留在了宁波演出。

徐玉兰剧照

徐玉兰的唱腔激越高亢,热情奔放,刚中带柔,表演自然洒脱,突破了越剧曲调轻柔婉转的格调,当年总理就曾称赞道:“谁说越剧都是软绵绵的?徐玉兰的'哭祖庙’就很高亢壮烈嘛!”

1943年,徐玉兰在宁波排演《黄金与美人》等戏时,提出了“布景美术化、唱句改良化、演出潮流化、化装现代化”的口号,改变了越剧原先无文字、无剧本、轻视舞美的状况,从剧目内容到演出形式都做了较为全面的革新,从而拉开了宁波越剧改革的序幕。

徐玉兰在天然舞台整整演了两年,天天日夜两场,场场爆满,共演了208本戏,近百万人次的宁波观众看过她的演出,直到1944年下半年才回到上海。其中《黄金与美人》连演12个晚上,观众达1.5万人次。期间,她还演了《珍珠塔》、《孟姜女》《枯木逢春》、《暴雨梨花》、《孤鸿泪》及歌颂英雄的《生死恨》、《还我河山》等。

徐玉兰还是宁波媳妇。1943年下半年,徐玉兰在天然舞台演出期间,认识了眉清目秀的教书先生俞则人。一个是经济上不宽裕的一介书生,一个是已走红宁波、上海的戏曲名人,可两人就是相爱了,而且是徐玉兰主动的,她说:“宁做天上的鸟,不做地上的'小’。”经过12年的苦情相恋,才修成正果,1954年两人成婚。俞则人虽然早逝,但徐玉兰对他的爱从未消失,宁愿孤独到老。

徐玉兰和喻则人

1945年以后,天然舞台聘请的名角较少,常驻该舞台演出的是越剧名小生毛佩卿。她也是浙江嵊县人,生于1919年。1946年起,她领衔的戏班以天然舞台为常演场地,演出了《沉香扇》、《双喜临门》、《李闯王》等10余部新戏。还主演了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文天祥》、《国破山河在》等。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宁波天然舞台依然长盛不衰。1955年,上海合作越剧团由戚雅仙主演《血手印》时,象山、余姚、慈溪等周边的观众是背着铺盖来排队买票的,队伍绵延不断,一边排到咸塘街,一边排到了开明街;1981年,由宁波市越剧团洪芬飞主演的《情探》在天然舞台上演,连演一个月天天满场,演出结束后,还有人带着鸡汤来慰问演员。

1986年7月,天然舞台被定为危房停止营业。1987年,承载着宁波几代人文化记忆的天然舞台,在一片惋惜声中被拆除。2001年,随着天一广场的建成,天然舞台老建筑在宁波人的视野里彻底消失了。

但是天然舞台的名字仍然没有消失。2017年9月,投资1.77亿元、剧场面积8000平方米、观众席1000座的新剧院在宁波江东(鄞州区甬江南路)开业,它的名字便叫“天然舞台”。

新天然舞台

天然舞台在半个多世纪里,为发展和繁荣宁波戏曲事业,丰富宁波人民的文化生活,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作为开办天然舞台的何志庚等人,自然也在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