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蕲艾灸法 : 隔蒜灸

 云衣子 2023-08-08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名称解释


     在艾炷和皮肤中间隔蒜片,蒜片厚度一般为三到五毫米;隔蒜灸的部位一般要避免大血管和皮肤溃烂的地方;一般每穴灸5到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疱,为了避免起疱,可将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临床上常用的有隔蒜片灸和隔蒜泥灸2种。 


操作方法


     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0.1 ~ 0.3cm 的蒜片,用细针于中间穿刺数孔,放于穴位或患处,上置蕲艾炷点燃施灸,每灸3~4壮后可换去蒜片,继续施灸,将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施灸处以出现湿润红晕现象,患者有舒适感觉为宜。为了防止灼痛起疱,必要时在蒜片下面再垫上一片也可。对痈、疽、疮、疖等,若不知痛者灸至知痛为止,知痛者灸至不知痛为度。换蕲艾炷不换蒜片,每日灸1~2次。初发者可消,化脓者亦能使其速溃,促使其早日愈合。一般病症可在穴位上施灸,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 ~ 10 次为 1 个疗程。另有用隔蒜泥灸:取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状,放于穴位或患处,上置蕲艾炷,用线香火点燃蕲艾炷进行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热时,则换艾炷再灸,不换蒜泥,将预定的壮数(3~7壮)灸完为止。一般以灸处出现汗湿红晕现象而不起疱为度,患者多有舒适感。还有一种隔蒜泥灸称长蛇灸,即用蒜泥适量,平铺于脊柱上(自大椎穴至腰俞穴),宽约2cm、厚约0.5cm,周围用桑皮纸封固,灸大椎穴、腰俞穴数壮,以灸至患者口鼻内觉有蒜味为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