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寺访庙行街‖四、大邦村吊黎培藩

 泷西山人 2023-08-08 发布于广东

引 子

专家认为,儒释道三教讲论,始于北周武帝时期,但直至唐代才以儒释道三教名流论难为风尚,并逐渐由论难而趋于融汇调和,到了晚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成了一代思潮,从而完成了儒释道的合流。其结果,是导致儒释道的世俗化。所谓世俗化,就释和道而言,是从远离人情物理的虚寂、玄远世界,回归充满人情意味的尘世;而从儒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从程朱理学那种极端化的“天理”,回复到颇有人情味的“良知”,从而与近代化的进程桴鼓相应。

因此,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对于我来说,都不是宗教,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当妻子提出让我陪她回郁南参加六月十九日观音诞寺院活动,我欣然答应。因为我也很想了解一下观音诞活动的情况,以加深我对佛教文化的认识。

每次回郁南,我都尽量避免单一的活动,这次陪同妻子回郁南参加寺院的观音诞活动也不例外。我们决定提前一天回去,到桂墟镇参观文武庙和邓公庙,第二天再到龙蟠寺观摩观音诞活动。

于是就有了这次回郁南的“入寺访庙行街”活动。

四、大邦村吊黎培藩

视死如归唐高愍,则诸儒争诔;长歌当哭焦仲卿,之乐府传诗。虽热血喷余,烈女之汗青具在,而孤芳吟到,骚人之彤管犹辉。兰蕙吐华,松筠著节,雅藉九天,咳唾阐彼幽光,行将百世馨香,陈其大略。

这是郁南县桂墟镇大邦村贡生黎培藩撰写的《张邑侯副室寿孺人殉节诗启》的第一段。数年前,我在录入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时,读到了收入该志卷二十七《艺文志(二)·类编(上)》的这篇文章。

这是一篇用赋体文写成的征集诗歌启事。文中的对偶、用典、声律辞藻意境言志、抒情,让我对黎贡生的学识和文字驾驭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篇征集诗歌启事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出笼的呢。据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三十一《前闻(一)》载:同治元年(1862)九月初一,广西土匪首领戴九、张华、光六、冯六、覃亚帅等联合广西广平、岑溪各土匪据点的土匪,攻占了西宁十四都桂河一带,土匪获悉西宁知县张源病重,于是在初二日率队攻陷了西宁城,张源知县等官员逃到大用,不久病逝。张源知县的小妾寿氏因为裹足,无法逃走,被土匪擒获,最后因拒绝投降,殉节而死。为歌颂寿氏即寿孺人的英勇事迹,西宁县的文人发起了张邑侯副室寿孺人殉节征诗活动。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三十三《前闻》载:“邑人黎岁贡培藩尝为《张邑侯副室寿孺人殉节诗启》,一时风雅之士悼其芳烈,阐彼幽光。唱和佳作裒然成帙。邑人何庚生辑有《阐幽吟》一卷。”

撰写《张邑侯副室寿孺人殉节诗启》是何方神圣?据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选举志(一)·荐举表》载,黎培藩,字侯屏,西宁大邦人,同治三年(1864年)岁贡生。

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只收入了黎培藩这篇《张邑侯副室寿孺人殉节诗启》,他的其他诗文应该没有流传下来,但就这一篇在郁南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文章,就足以让他千古不朽!

大邦村黎氏宗祠(德馨家塾

大邦村代有人才,在黎培藩之前,有郁南县最早的指画大师黎士琮。据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三《人物(二)》黎士琮记载,黎士琮字礼珍,号韫山,是黎缙最小的儿子,他空闲的时候,就怡情翰墨,不用毛笔,总是用指头代替,画花鸟人物,尤以芦苇下的凫雁画得最好,逸兴天然。黎士琮晚年推掉一切世俗的事务,在房子边筑起了一个莲花池,每天种植花草,沉迷于诗画。平素与德庆李翰昌进士是莫逆之交,曾以礼相请,让他到家里教子弟,子弟中多人成才。道光二十五年(1845)去世,享年76岁。

如果大邦村黎士琮后人保存有他的指画作品,将会让我们这些爱好文史的人高兴到不得了。

在黎培藩之后的现当代,大邦村的文化人,我比较了解的,是黎曼青先生。郁南县政协曾以《郁南文史》第十三期刊载《黎曼青诗文选》,我在这本诗文选中,读到了他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2首旧体诗。

第一首是写郁南县建城镇石门寺的《石门》:

石门远叠白云层,

爽飒偏宜此际登。

仙迹欲寻漫秽莽,

禅机谁话倚古藤。

残余磐佛文真寂,

厌酬钮鱼始上乘。

我亦尘场名利客,

仙缘落日照心冰。

大邦村的娱乐室

第二首是写郁南县建城镇文昌桥和玉枕山的《步张禽樵先生晨游韵》:

一路鸟啼初破晓,

千家燕寝尚关扉。

文桥水静晨天碧,

玉枕钩残竹影稀。

爽籁竞鸣唯爱磐,

闻鸥若下更忘机。

客心正逐长流沉,

不觉朝阳挂翠微。

这样的神韵,这样的诗骨,如今恐怕没有几个人的诗可以与之媲美了。

黎曼青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革命者。他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郁南桂河起义领导人之一,解放后调广州市总工会工作。

正是对大邦村有着一种敬仰之情,我在这次桂墟之行中,特别安排到大邦村走一走。

村口那株古老的龙眼树

来到大邦村,村口的一株龙眼树,已告诉我大邦村到底有多古老了。从外看,大邦村似乎不大,但进村后,发现村子还是挺大的。毕竟是代有文人出现的村子,大邦村似乎到处都弥漫着一种文化的气息。在村子的娱乐室里,我不但看到有麻将桌,还看到有传统的乐器。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村里竟然有一座公厕,公厕外面还张贴了《大邦村公厕管理制度》,村民告诉我,公厕每天都有人来清理呢。

大邦村黎氏宗祠,又叫德馨家塾。远远望去,这座位于村子中心的宗祠,门前竟然还保留了一亩方塘。“怪不得黎氏代有人才出,与这亩方塘当有很大的关系。”同行的一位朋友对我说。

走进黎氏宗祠,里面有不少今人拟稿的宣传文字,我对这些不知道是否有依据的文字从来不感兴趣,倒是祠里的一副楹联吸引了我:

敬所尊爱所亲当思水源木本;

继其志述其事常凛春露秋霜。

黎氏宗祠德馨家塾)的楹联

无论内容和书法,这副楹联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

从宗祠出来,面对门前那一亩方塘,我默默地在心里说:今天终于圆了我大邦村吊黎培藩的愿望了!

我的思古幽情正浓的时候,妻子告诉我,宗祠前面的大邦村概况说黎氏出了4名进士,出了一名两个总督。

天啊!这是怎么回事?妻子这一说,把我惊愕得几乎说不出声来,仔细看那大邦村概况,上面赫然写着:黎培范(花名白老虎)曾任两广总督,清末出了进士4人(名字已失传)。

我研究郁南明清旧志已有10年,据旧志载,郁南万历五年(1577)建县后,全县只出过3位进士,都不是大邦村人。这里说大邦村清末却出了4名进士,真的还是假的呀?遗憾的是,如今这4位清末进士的名字失传了,如何考证?至于大邦村的黎培范(花名白老虎)是不是曾任两广总督,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今存各本《西宁县志》记录本县人士在外地做官的,并没有人做过两广总督,也找不到黎培范的名字。在网上历代两广总督名录中,同样也查不到黎培范的名字。

从前我只知道郁南连滩兰寨说他们村出了状元林召棠和其他3位进士,如今我又知道郁南桂墟大邦说他们村出了黎培范(花名白老虎)两广总督和4位进士。套用一句广告词,真是: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带着大大的疑问,我离开了大邦村。在车上,我突然想到,如果大邦村与兰寨村结为文化姐妹村,将会给我们增加不少茶余饭后的话题!

大邦村公厕和管理制度

如今的都城、平台、桂墟,在万历五年(1577)前,都属于德庆州都城乡,追本溯源,我和平台人、桂墟人都是都城人,今天到桂墟来,其实也是回故乡。遗憾的是,大邦村,那个明清、民国的文化村,如今却让我带着崇敬而来,带着疑问而去……

附:黎培藩《张邑侯副室寿孺人殉节诗启》:

视死如归唐高愍,则诸儒争诔;长歌当哭焦仲卿,之乐府传诗。虽热血喷余,烈女之汗青具在,而孤芳吟到,骚人之彤管犹辉。兰蕙吐华,松筠著节,雅藉(12)九天,咳唾阐彼幽光,行将百世馨香,陈其大略:

张邑侯达泉父台副室寿孺人者,谢道蕴,本是世家,随清娱,愿从司马。有才子针神之目,抱沉鱼落雁之容。不栉而文,天下皆称进士,援枹助战,军中咸仰夫人侍幄运筹。典钗充饷,民疲力竭。正睢阳坐困之时,援绝计穷;值张巡病危之日,梯冲百度。贼既入于城中,巷战终宵,官竟困于城外。妾非红线莫可飞身,客乏黄衫莫救。笯中之凤,当此青陵台畔,屡欲自裁,无如金谷楼头,未能得间。蓬首垢面,礼修之刃暗怀;饮恨吞声,荀采之绳屡引。寇盗则绦鸾鸷鹤,谁怜渤海之俘?士民则胡马琵琶,拟赎文姬而返。无何天真夺壻,竟抽李光弼靴中之刀!枭敢求,凤欲解,贾直言手封之帛,嗟嗟,彼苍安在?势亦由人,坚白难言,间不容发,能保鸱张风景,不鹤煮琴焚,虎口余生,无花残玉玷乎?乃捐生。

荀女即脱劫,神仙阳倾竹叶之樽,暂绐诡计,暗仰芙蓉之药,断送香魂,玉瘗珠埋。刘夫人之棺,贼亦罗拜。夫贞妾义,张忠烈之庙鬼可无惭。岂非智臆成囊?不特刚肠似铁已也,所更异者,薄棺已朽,贴金之面如生,孤子初来,化石之身忽现,此固天佑其魄,斯亦神显其奇,今者三尺孤坟一坏碧血,羊城秋雨,令尹之榇未归(原注:邑侯榇寄羊城,尚未归葬)。华表高风,清冢之魂谁托?呜呼!湛方生之不作,谁为激扬古节?妇之无吟,莫由表著,怀伊皎日,振我颓风,所望碑立,夫人遥继张林之志;诗传节烈,争摹寿母之图。黄绢填词,乌丝写字,文余芜语,慰彼贞魂。

译文

唐朝女子高愍视死如归,众多儒生争着写诗文来哀悼她。焦仲卿长歌当哭,汉乐府流传下歌颂她的诗歌《孔雀东南飞》。即使在热血洒过之后,记载烈女事迹的史册全部都还在,而写到烈女洁绝俗的品格时,诗人笔杆漆朱的笔还会发出光辉。兰草和蕙草开出幽香的花,松树和竹子因有着坚贞的节操而著称。她们的雅操衬垫起了高天,优美的文辞使她们潜隐的光辉发出光芒,并将流芳百世。这里陈述寿孺人的大概情况如下:

张源知县的小妻寿孺人,是和谢道蕴一样的人,原来都是出生在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追求清雅欢娱,就像蔡文君愿意跟随司马相如一样,寿孺人愿意跟随张源知县。她有扫眉才子、女红能手的称号,拥有美丽的容颜,天下人都称赞她为不绾髻插簪的进士。在抗击广西贼寇的部队中,她指挥战斗,协调各方,部队全靠她在军中帐幕伺候,帮助进行谋划,制定策略。缺少军饷,她就把自己的首饰典当了换钱购饷。当时守城百姓已到了疲劳无力的时地步,就像睢阳城被困时一样,没有外援,无计可出,张源知县又正处于病危之际。贼寇多次用云梯和冲车攻城,贼寇攻入了西宁城后,经过一夜的巷战,官员们全部被困在城外。寿孺人心想:我不是唐代薛嵩的侍婢红线,没有飞身术,也没遇到穿黄衫的唐代侠客,谁人能施以援手呢?如今林子里到处燃起了战火,树上雌雄并翼飞行的鹣鹣非常可怜。空无所有的地面上,困苦的民众无人救助。寿孺人被俘虏了,犹如被拘禁在笼中的凤鸟,她很想像青陵台上的何氏、金谷园中的绿珠一样,多次想自尽结束生命,无奈没有机会。她蓬首垢面,要求化一下妆,在化妆中,她把小刀暗藏在怀里。他饮恨吞声,多次挂起上吊的绳子,但贼寇监视得很严密。被俘后的寿孺人,就像被渤海国俘虏去的唐朝百姓那样,谁能可怜?百姓知道,陪伴寿孺人的只有贼寇战马的嘶叫声和军中的琵琶声,都希望赎回寿孺人,没多久,老天真的要夺去寿孺人的命,因此她决定,竟然像李光弼那样抽出藏在靴中的刀子自杀。张源知县希望实现,寿孺人也知道贾直言妻子头发粘封条的故事,有重逢的时候。啊!苍天在哪里呀?当时的形势,已经不能自己做主了,但寿孺人知道,自己的坚贞与清白已经难以说得清楚了,而且在目前极其危急的情势下,嚣张凶暴的环境中,美好的事物能不被糟蹋?即使虎口余生,能够不会让花朵被摧残,没有被玷污吗?于是她决定舍弃生命。

寿孺人没有继续被贼寇威逼的时候,假装装喝醉了酒,像神仙一样飘飘然,然后略施奇计,制造出突然的混乱,自己暗中吞食鸦片而殉节。面对寿孺人的尸体,贼寇像曹操面对袁绍夫人刘氏的棺木围着下拜一样,十分敬重对寿孺人。丈夫张源忠诚于皇上,小妻寿孺人舍生就义,二人在张家祠堂的灵魂,可以没有惭愧了。寿孺人胸中的智慧使她成为了足智多谋的人,她不仅是抱着铁石心肠去殉节,更神异的是,埋葬寿孺人的薄棺已经腐朽,但脸黄如贴金,好像还活着似的。寿孺人的儿子刚从贵州来到西宁,寿孺人成为化石的尸身突然显现,这固然是上天保佑她的魂魄,也是神灵要显示她的奇异。如今孤独的坟墓埋着寿孺人的一腔热血,张源知县的棺材也暂时寄存在广州,还没运回故乡贵州安葬。寿孺人高尚的风操犹如西江对岸的华表石永恒。冷清的坟墓里,寿孺人的魂魄寄托给谁?啊!湛方生不写诗,谁来宣扬古代节妇的精神?对节妇不吟咏歌颂,就没有办法让她的事迹彰显。怀念与日月同辉的寿孺人,振作我们颓败的社会风气。看到竖立在寿孺人坟前的碑石,感到寿孺人继承了古代张节妇、林节妇的志向。希望大家用诗歌来歌颂寿孺人的节烈行动和精神,热烈渲染出寿孺人殉节的情景。大家在黄色的丝织品上、乌丝栏上写诗上填词,我这篇征诗启充满芜杂之词,希望能告慰寿孺人坚贞的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