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3万元打水漂,2000亩蔬菜贱卖,损失惨重!这个新型农业骗局,专挑种植大户!

 唯有时光7657 2023-08-08 发布于湖北

对于很多想从事农业的朋友来说,最痛苦最无奈的,莫过于不知道今年要种啥,不知道种啥能赚钱。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被吹得天花乱坠的“订单农业”:包技术、包回收、零门槛、高收益,引得许多人跃跃欲试,一些种养新手更是难抵诱惑。


然而,当他们买下披着“订单农业”外衣的高价种苗后,致富美梦很快就成了泡影,钱也“打了水漂”,上当的人一个个欲哭无泪。

01

 三无产品成“菌中黄金” 

说好的包技术、包回收呢?
Image
商家
你不买高价营养液套餐,我们不再提供技术指导!
4月某天,网民刘女士与常德市德山湘之农食用菌厂签订协议,29500元购买菌厂600个金耳菌菌包。刘女士说,菌厂宣称金耳菌是“菌中黄金”,种植周期短、产量高,还承诺包技术、包回收,30天即可收一茬,一个菌包可收三茬。然而,她收到货后却发现,有部分菌包已霉变。她立即与菌厂联系,对方建议她购买一个6800元的营养液套餐。刘女士拒绝后,菌厂的技术人员便不再提供指导了,她只得自己精心照料剩余的菌包。然而,一个多月后,却是什么也没长出来。大部分菌包都发霉了,金耳菌颗粒无收。

Image
已霉变的菌包 图片来源:法治复兴号
Image
商家
让你找不到我,自己找销路去吧!
与刘女士遭遇不同的是,网民黄女士虽种出了金耳菌,却也没有得到收益。今年3月,黄女士与江西绿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菌种购销合同,以18800元的价格购买了450个菌包。双方合同约定,金耳菌干品回收价格为420元/公斤,鲜品回收价格为90元/公斤。

“我种的金耳菌大部分都出芽了,便提前联系公司回购,却怎么也联系不上。”黄女士很是着急,目前她已收获的50多公斤鲜金耳菌还没有被回收,卖也卖不出去。

据悉,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金耳菌鲜品价格为30元至50元/公斤,普通干品价格为250元/公斤,比江西绿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回购价低了约50%。按正常的商业逻辑,公司不可能亏本回收。

Image
图片来源:中国三农报道

近期还有多名种植户反映遭遇了金耳菌种植包销套路,结果都是要么种不出,要么企业不回购

当地执法单位对德山湘之农食用菌厂调查发现,该厂自从事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还不足3个月,开展金耳菌种植加盟回购项目以来,2个多月共与4名种植户签约,均未回购种植户的成品菌厂所销售的金耳菌菌种,均从河南省周口市某食用菌厂采购。德山湘之农食用菌厂和上游厂家均涉嫌销售三无产品,常德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决定对德山湘之农食用菌厂进行立案。

02

 种2000亩有机花菜 

直到收获才知道遭遇骗局了

Image
商家
你组织大伙来种,我们高价回收!

菜农老吴也遇到一件事,一个厂家的业务员找到他,让老吴组织附近的农户进行订单种植有机花菜,种植面积将近2000亩,并且承诺按照高于市场价0.5元收购他们种植的有机花菜,并签订了最低的销售价。

但是,按照订单企业的要求,种植有机花菜必须使用他们企业的种子、化肥、农药,按照他们的技术管理和种植,而且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种子、化肥、农药都必须现款结清。为了能够高于市场价销售种植的有机花菜,老吴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签订了合同。

在整个有机花菜的种植期间内,老吴和他组织的农户完全按照当初的合同执行,按照企业的要求使用他们提供的化肥、农药、种子,也按照他们的种植技术进行种植管理。

Image

可转眼到了有机花菜的收获期,老吴给当初的业务员打电话却发现根本打不通,企业的座机也无法打通。一直等到下霜老吴也没有将有机花菜销售出去,最后只能低价处理。

当老吴发现当初购买企业的化肥、种子、农药要比市场价高出很多,才意识到自己被套路了。他们原来只是销售化肥、种子和农药,根本就没有打算回收老吴的有机花菜。

03

 让种植户既爱又恨的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户或其所在村组同农产品购买者之间签订订单,然后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是农业发展的进步:

第一,订单农业解决了种植大户的品种选择难、种植管理难、农产品销售难的三大难题;第二,订单农业就像一座桥梁,一个平台,连接着种植、销售、生产和销售,对农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订单农业的大力推广,也解决了农业种植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推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序幕。

Image

综合来看,订单农业为多数农民指明了方向。但是,也有不法分子钻了订单农业的空子,借机敛财,欺骗种植户。

在网络上搜索发现,近几年关于订单农业的骗局特别多,有人专门进行了归类总结:

常规品种

鸡、鸭、鹅、兔等。

特种养殖

中华黑豚、蚂蚁、美国林蛙、养蟾取衣、特大黄鳝、蜘蛛取毒、白玉蜗牛、蛋白虫等。
种植类

灵芝、仙人掌、玛卡、冬虫夏草、月月结果的草莓、药材种植、芦荟种植……

Image

图片来源:中国三农报道

其实,订单农业骗局是有迹可循的,只要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新型农业骗子的套路离不开这5个步骤:

第一步

与种植大户展开合作后,他们便会派出一名农技师指导大棚建设工作。由于种植大户对大棚建设基本上不太了解,所以相关事宜基本上是农技师一人说了算。他们会从特定的渠道采购大棚建设材料,一般会比市场价格高出50%-80%,当被种植大户发现后便会声称质量好。其实,农民朋友从这里就开始有损失了。


第二步

大棚搭建完,骗子派来的专人便开始指导种植,此时大棚已经搭建完成,专人会跟你要以后指导种植的工资,为了继续合作和销售渠道,农民朋友往往就忍了。他们的工资在五千到八千不等,且要求月结与包吃住烟酒等,比专门的农技师聘请费用还要高。


第三步

种植过程中种子、农药、化肥等,同样由这位专人进行购买,所以中间的水分肯定不会少。


第四步

其实他们并没有销路,同样在赌蔬菜行情好坏,只不过用的是种植大户的筹码,而且还拿着种植大户的工资、提成。对他们而言可以说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局面,简直是空手套白狼。


第五步

等蔬菜进入收获期后,若行情好,他们会与种植大户继续合作下去,以便拿取约定股份分红。行情不好的情况,他们白天还说可按合同收购,晚上便会卷铺盖开溜,手机一关从此人间蒸发。他们开溜后剩下一地蔬菜,种植大户一点头绪没有,只能低价进行处理或白白烂掉。


04

 种植户们如何能准确避坑? 


理性而言,所谓的订单农业骗局,伎俩并不复杂,利用农户盼技术、盼市场的心理,用项目预期来诱惑农户,达到推销种苗、饲料、药品的目的,再利用农业经营风险性,用失信来混淆欺诈的性质,从而掘下坑农伤农的陷阱。

然而,如此简单的骗局,却让不少农户屡屡上当,这除了反映出不少农民缺少风险意识、防骗意识,也深层次折射出以千家万户为主体的传统农业经营的老问题:把控生产要素能力弱,参与市场合作博弈能力弱。

因此,以下5点防范措施建议种植户一定要留意!

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理常识的积累应用。经销商要守法经营、合法经营,菜农和蔬菜经销商要学会以规范完整的合同取代口头约定等简易交易习惯,同时,蔬菜协会可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特性帮助农民群众制定一些合同示范文本,以便更好地维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2、严把蔬菜买卖合同的约定。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在其所在地经营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利用地方保护主义逃避法律制裁,所以签订蔬菜买卖合同并保留好证据,同时必须认真审查对方的真实身份和履约能力,保证蔬菜买卖合同的有效性。

3、对那些不熟悉的购菜人,尽量避免收取其开出的“远期支票”和“白条”。因为利用“空头支票”实施诈骗是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骗子们往往利用支付货款的“档期”,转移货物后逃匿或者将货物销售一空后潜逃。

4、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多问多想,增强防范意识,多问一个“为什么”。想一想对方做生意的目的,有没有骗人的可能。

5、对出现的问题,切记依法维权,并及时到相关部门(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中心等)上报情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种植期间,可以将对方提供的种子、化肥等物资进行一个样本留存,以便后续维权时查证质量。

种植的关键是销路和成本,如果涉及长途运输回收,一定要谨慎,因为种苗长途回收成本会大大增加。因此,真正的公司都是和附近的农户合作,通常不会跨几百公里远距离合作。同时,种植户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如果要从事种植业,应该去正规的种苗商家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