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中华文学•散文】吴 微/四川/慈竹:名重青神天下识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3-08-09 发布于四川

大中华文学·散文随笔展台



——微刊总第2154——

  【作家简介

  吴 微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协、金牛区作协会员。曾任四川省文联《文艺报》副刊主编,现为公众号《船波文艺》《在场微散文》《大洋文艺》文学平台编辑,出版散文集《奔向墨脱的灵魂》。



   慈竹:名重青神天下识 

  

  发源于青藏高原和西秦岭的岷江,像一只狂暴的游龙,不受高山深谷束缚,龙尾鞭打,龙身猛窜,一路切割、冲刷来到青神,川西平原布下束缨,龙泉山脉挡住东进的门户,西部逶迤的丘陵竖成天然屏障,早已等待狂涛奔来,一切破坏、扰动,遇到广袤的土地迎纳,如同陷入无边的汪洋,游龙的暴烈气势消减,浩浩荡荡成一江蜿蜒的白练,徜徉在青神宽厚的柔软里。

  

  
  
  岷江给青神留下富饶的冲积平原,是为古蜀国的“后户”,当年的帝王才智卓越,施行“蜀之先,名蚕丛,教民蚕桑”,辉煌了古蜀灿烂的文明,为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奠定了基础。蚕桑兴而盛农耕,纺织机离不得竹木,养蚕器少不了簸箕,竹子的使用大力普及,青神的先民,就地取材,选竹编织,小到儿童玩具,大到机具农具建筑,还有以竹为代表的扇子、镇纸、竹刻、竹雕笔洗、竹砚、竹棋、竹绣、床上用品、餐厨器件等等,文人雅士的随身物件、庙堂深宫的演奏乐品,凡此种种无不尽现。
  竹编的成果总是青神人介绍的话题,脸上骄傲的辉光映着岷江的鳞波,我四周都亮堂起来,偶尔风过,竹子的青影便在我脑海投下浓重的扶疏,视线越过远处,那竹子在风下吟咏的歌声,从山峦起伏的丘陵,绕过江边茂密的树梢,扑面炊烟袅袅的田垄,接力赛似地回响耳边。
  青神人说这是慈竹拔节、开花发出的声音,起初,我的神识辨别出如蚕食桑叶若续若隐,间夹有川剧的慢板,隐约清音轻敲的鼓点,再次声若泉涌溪流,宫商角徵喤喤,钟铃石磬琅琅,而后潮汐浪击般,飒飒流动之势摧枯拉朽,盖过鹤唳车笛,轰轰然迫近,令我兴奋,甚至有些许的眩晕,心神被一寸一寸融化、淹没,来不及整理酝酿情绪,便坠入竹林清凉的一统秾绿……
  

  
  
  慈竹群庞大而密集,遍布青神的沟壑丘陵、平原浅滩,我鼻息所闻,清芳竟然丝丝缕缕,盈盈不绝;竹与竹铸就密密层层的屏障,手之触铁甲列阵,首之仰刺破青天,承载着继往开来的重任;竹根蜿蜒我脚下,千百年来地下血脉延展,长高长老的成竹,总会于彼处每年开花时节,集中自己最后的能量,输送给稚嫩的新竹以延续家族的荣耀;顺天应时,叶片作衣,腐壤当肥,迎风而生,向阳而长,亭亭的身躯只需轻轻摇动,时光的荫幽、自然的纯粹便通透全身,那竹叶上晶莹的露珠滚动如轮,包裹了选竹人,灵感陡然闪现,竹编的形状便在他们心中诞生。
  青神人不辜负慈竹的厚望,从选竹到装裱,每完成一件工艺品得花十多道工序,用上多种多样的工具,尤其是启篾,这项繁复的操作,既枯燥又考验耐力,其精细类似微雕,高难可以想象。
  除了保持传统的竹编技艺,工匠们将眼光转向了高端,转向世界,孜孜以求进行了创新:
  一是色彩的应用由过去的单一色,研究出了染色、揉色、过渡色、固色等丰富的色品,其工艺价值得到极大提升,并赋予了产品的生命力和观赏、收藏价值;二是工艺编织技法的创新,在过去简单的“人”“十”基础上,开创了“菱形”“花星”“坐标”“描图”等,融合了工匠的理念和特点,技法更具多样化。一些竹编传承人,可以看图纹直接编出同样的花纹,也能在竹子的本色平面上,用不同的色彩编出立体感来,精湛的技艺令人叫绝;三是针对编织题材的创新,从人文艺术角度构图,编织有《江山万里图》《百帝图》《五百罗汉》《清明上河图》《百年小平》等,画面干净精美,立体感强,设色柔和鲜明,自成风格,作品上乘,尤其是一幅《中华情》竹编,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被拍卖360万,捐赠给了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使得青神竹编声名远扬,走向了世界。
  青神竹编有一奇,在于工匠对竹子用则尽功,成则尽美,突破难度达到极致,制成的竹皮薄如蝉翼,再分成一厘米宽的竹线,每一根竹线再分成48甚至64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竹丝,其丝贵如金,泽似玉,用来绣书画、名人画像和人文景观等,成像莹润,鲜明饱满,栩栩如生;比较大的竹片、篾条编织成高、中、低、精四个档次、四大类三千多个产品投放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所需;慈竹虽小品牌大,是为眉山线路旅游、生产生活和艺术品发展的支柱产业。
  

  
  
  青神竹编有一绝,在于工匠在编织的经纬、厚薄、种类中,变幻出千百种形状,从抽象到具象,从质量到品相,匠心独运,天然神韵,贴合了民众的审美,且竹子的坚固耐用、取自天然的自然之物,更得大众喜爱。所以,2008年,青神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非浪得虚名。而今,青神竹编经过传承创新,产业如朝阳,质量促发展,已成为当地独树一帜的特色品牌。
  站在岷江边上,一揽青神的山水,令我难忘的还是慈竹。走进拥有全球唯一的国际竹编艺术博物馆,目睹陈列的各种竹编精品,无不为青神勤劳智慧的工匠惊叹,他们变竹子为财富为珍宝,竹子也以自身的品质获得多项国内国际大奖,但最有前途开发的是“竹钢”这项黑科技,先将慈竹疏解、浸胶、烘干、热压后形成竹钢,具有强度密度高,阻燃、耐受性强的特点,拉伸强度是同等重量钢材的3倍,力学性能达到行业最高级别和国际领先水平,符合建筑、工业设计、室外装饰领域、绿色低碳指标,且易于加工回收,是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的新型材料。
  慈竹的未来可期,前景热门,我们不妨带着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致,与钢化了的竹材共居一室,怀古思幽,想象自己一身气节虚怀通达,姿态朴素坚韧,和乐安宁如一叶托月轩窗静,疏影横斜枕上动,诗为竹吟哦,人邀月婆娑。
  如果您还不满足文字对慈竹的赞美,那请来青神,在展馆、在山壑、在江边、在民众的心里,做一枝葱茏滴翠的慈竹吧!
  

END


——————本刊架构——————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

    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指 导:广东省民营企业家联合会

    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

协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女散文作家创作中心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执行总编:

  周晓霞、胥树东李顺治

总编助理:

  杨爱民、万郁文

理事单位: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理  事  长:

  胥树东、唐祥华、蒋大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