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日历 | 虞集《题昭君出塞图》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3-08-09 发布于江苏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昭君出塞,以天下为家,不值得忧虑,美丽的明妃,在锦帐之中,度过了无数个春秋。 

为什么总是将昭君弹奏的琶琵曲,说的那样悲伤,青草离离的悲伤,似乎永远也不会休止。

注释

锦帐锦制的帷帐。亦泛指华美的帷帐。

赏析

这是元代诗人虞集的一首题画咏史诗。

宋代边塞画重在渲染昭君的悲剧与国家的耻辱。但虞集这首诗却一扫宋代悲剧论调,觉得只要能使“天下一统,万姓无忧”,即便昭君过着凄苦的生活也是值得的,更何况她在匈奴是“锦帐度春秋”,生活并不凄苦。也许,正是这种见解和认识,才是反映了王昭君的思想和精神。

昭君正是基于“天下为家百不忧”的思想与精神,才平息了一场战争,避免百姓生灵涂炭。当时匈奴一个使臣,竟然当着汉元帝面,索要昭君:“特差臣来,单索昭君为阏氏,以息两国刀兵。陛下若不从,俺有百万雄兵,刻日南侵,以决胜负。”

一个和亲,使得两军化干戈为玉帛,百姓也免于战火,这都要归功于昭君出塞。昭君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利益至上,理应坦然接受出塞后面对的一切苦难,更何况是做单于王王后,“玉颜锦帐度春秋”也是事实。当时,昭君嫁过去,因其国色天香,极其美丽,匈奴的单于王特别喜欢她,对她也特别的好。只不过单于王三年就去世了。所以,昭君出塞,不能局限于宋代所渲染的那样,是昭君一个人的悲剧与一个民族的耻辱,而是应该看作是“天下一统,万姓无忧”的高尚情操。

昭君弹奏的一段琶琵曲,也不应该总是充满悲伤与耻辱,而是应该具有“天下一统,万姓无忧”的伟大格局与胸怀。

青草离离,也可以休矣。昭君琶琵曲中的“天下为家”精神,也将永载史册,熠熠生辉。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