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峨眉山 报国寺

 攒破烂儿的 2023-08-09 发布于浙江



  报国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麓的凤凰坪下,全国重点寺院之一,海拔533米。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百亩。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

      报国寺,原为山中第一大寺,其原址在伏虎寺对岸的瑜伽河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原名会宗堂,清初迁建于此,顺治九年重建;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取佛经“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王藩手书。




  报国寺,历史上经过数次修葺,寺院得以完整保存,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维修、扩建的次数最多;1993年,又新建了钟楼、鼓楼、茶园、法物流通处,使报国寺更加庄严。

      报国寺,为木质结构的宏大庙宇,也是登峨眉山的起点。寺庙香火旺,游客如织,逐渐成为峨眉山入山的第一大寺。此寺就在市区近郊,交通非常方便。




  1989年国庆期间,我们三兄弟曾来这里游览,并在寺门前留影,门前还挂着庆祝国庆四十周年的横幅。这次,32年后,我与二弟再次在此留影,颇有记念意义,遗憾的是三弟没有来。

      我兄弟俩进入寺内,豁然开朗,很多信徒、居士前来朝觐,络绎不绝,肃穆的诵唱声在寺中缭绕。报国寺由山门、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普贤殿、藏经楼等组成,自前至后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周围有花影亭、七香轩、吟翠楼、待月山房等建筑,排列有序,布局井然。




  据介绍,整个寺庙系典型的庭院建筑,占地60余亩,一院一景,层层深入,蔚为壮观。寺内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显雄伟自然。寺内藏经楼下,有一座明代的瓷佛像,形态生动大方,是件珍贵文物。

      这座处于喧闹中的寺庙,进入寺里面,恍若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庄重、清幽、烟火飘摇。寺内的游客,有的在红烛前,在许愿牌上,伴随着袅袅青烟,默念着纷纷杂杂的心意…




  纵观全寺,寺周楠树蔽空,红墙围绕,伟殿崇宏,金碧生辉。沿着寺内一侧漫步,环绕着花影亭、七香轩、吟翠楼,让你会不禁想起描写的山中古寺所见情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报国寺,横匾“普照禅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个意思: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昼有神奇的佛光出现,夜有万盏圣灯来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边“鹤驻云归”,意为鹤停下了,云归山岫,喻指清凉静地,含有道家韵味。




  报国寺山门对面的凤凰堡上,原有“圣积晚钟”亭,亭内悬挂一大钟,名叫“圣积寺铜钟”,系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慧宗别传禅师铸造。钟高2.8米,钟唇直径2.4米,重12.5吨,有“巴蜀钟王”之称。如今,已迁移到寺内保存。

      来到这佛门之地,不由自主的就会觉得这样的地方,是一个能够净化心灵之地,佛祖梵音,僧人们的阵阵诵经之声,能给你带来心灵的触动。




  第一殿为弥勒殿,供奉弥勒塑像。“弥勒”是慈悲的意思,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佛。释迦牟尼佛说,他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才会重降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三次说法,广度众生,所以称他为“未来佛”。

       寺内,不少信客居士,仔细地聆听着高僧们朗诵的经文,偶尔跟着朗诵一段,中间会长跪合掌,跪拜等行礼和绕殿环节,虽然那些经文就像天书一般,但看得认真跟着学习,毕竟这是一种未知领域的体验。




  第二殿为大雄宝殿,“大雄”是佛经中说的“唯大唯雄”的意思,殿里供奉佛主释迦牟尼金身彩饰坐莲像。据说,释迦牟尼是公元前六世纪后期,印度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境内)释迦部落净饭王的儿子,俗称乔达摩,名悉达多。经过六年苦行,尝尽千辛万苦,最后又经过七天七夜的禅思静虑,终于彻悟大觉,成了佛。

      佛像神态安详,双目微闭,不言不语。昏暗的大殿和金碧辉煌的佛身形成鲜明的对比,好似漆黑中,佛在之地是唯一光明的方向。




  登上石阶便是第三殿七佛殿。这有副对联:“功德逾恒河,七宝庄严大千世界;层峰摩霄汉,三峨雄秀伯仲昆仑。这里的“七宝”,一般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这里泛指珍贵的材料。“大千世界”,佛教指整个宇宙。“霄汉”指云霄和天河。“伯仲”即兄弟,“昆仑”即喀喇昆仑山。

      整个意思是:用极珍贵的材料和高尚的法行,美化了整个世界,其功德超过了印度恒河里沙的数量;大峨、二峨、三峨既雄且秀,层层山峰直插云霄,可与巍巍昆仑山媲美。




  七佛殿下矗立一座十四层高(约七公尺)的紫铜华严塔,为明朝万历年间铸造,塔身铸有小佛4700尊和'华严经’全文,佛像历历在目,字迹清晰可见,是中国现存最大铜塔。

       静静地站在报国寺内,没有浓重的商业气息,有的只是僧人们的一片虔诚之心。聆听大堂之内的梵音诵唱,这有一种神奇的魅力,耳旁的诵经之声久久在心中回荡,让人忘却凡尘俗世,掠去心头的忧愁。




  最后一殿为普贤殿,供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梵语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普贤因广修“十大行愿”,又称“大行愿王”。“愿”是理想,“行”是实践。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所以将他供于最后一殿。殿门上写着“金粟庄严便是菩萨住处;昙花灿烂照彻纳子爱心。”

      沿普贤殿石阶而转下行,至七佛殿右侧,是峨眉山佛教协会,再下至大雄殿右侧,为新建的“祇园”,是接待国内外佛教团体和讲经的地方。通过隔墙圆门,便是“花影亭”,里面有池有亭,有珍贵的花木,象一个花园。步入其中,劳倦顿清,心静神安。




  在报国寺旁,有两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是峨眉山最古老的蕨类植物,据说,距今约亿八千多年前中生代侏罗纪,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被人们称之为“活化石”。这里,还有个特点是寺内到处都摆放着花卉盆景,象花园一样,显得太多了点。

      行走在寺中,游人不时擦肩而过,却始终给人一种静寂之感。油漆斑驳的木桩,遍布青苔的石狮,都散发着不可名状的魔力……悠长的钟声响起,谁的心愿随风而逝,谁的祈福得到回应。这里,香火缭绕,清净自然,或许这才是报国寺位于秀绝天下的峨眉山中的缘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