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艳天下的唐朝茶道美学

 北极熊788 2023-08-09 发布于浙江
惊艳天下的唐朝茶道美学

《唐朝茶道美学》

文:逍遥哥

唐代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厉害了。他们几乎都是道释儒兼修,融会贯通,极具创造力。使得唐朝名士如云、惊艳千秋。

经过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唐代的漫长的文化酝酿,经过西晋时期茶人们对茶的精神层面的探索,在西晋时期茶道思想开始萌芽,而在进入中唐时期后已经成熟,人类茶道思想正式诞生。

唐朝茶道思想的诞生,源自于华夏道释儒的文化大融合,以及茶与道释儒文化的突破性融合,使得茶进入人类的精神殿堂。唯有道释儒三者合一,才是人类茶道思想诞生的真正原因。

一千二百年之后,我们梳理茶史,依然能看到唐代名士们的思想光芒熠熠生辉。

惊艳天下的唐朝茶道美学

陆羽在《茶经》及其它作品中,不仅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更是探索了关于人类与自然的茶道思想哲学。而道释儒文化皆在其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并等待着后世茶人的探索。其言:“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于野寺山园……若松间石上可坐……若瞰泉临涧……”等,无不令人浮思万千,恍若流连天地间。其煌煌巨著——《茶经》,堪称一部哲学与艺术之书。

陆羽的“精行俭德理念”:精于行而俭于德也。其核心为“朴”。老子曰:“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庄子有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意思指行为上不纵不枉、喜欢宁静和接近自然之人;品德上谨守虚静、简朴、内敛、节俭欲望。以求达致道法自然、大道至简、致虚极守静笃、仁和中正之心等,突出的表现出道释儒兼修的本意。

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此诗隐含着陆羽的独特主张:不追逐物质层面,不追求外在的虚荣与欲望;从而让心灵回归自然,让人生属于自己,追求内心的轻灵与丰盈,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追求生命的至美。

而这些,正是陆羽没有明言的“茶的精神”和“茶人的品格”,更是唐代茶道思想精神的高度概括。陆羽一生不追逐功名富贵,反而崇尚平淡质朴的生活,追求回归自然、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体现了淡泊名利、恬淡高雅的人生追求,以及面对红尘时所秉持的独特人生观与价值观。

惊艳天下的唐朝茶道美学

皎然更是一代茶道宗师,笔墨挥毫间,茶道真意,飞洒而出。其于《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言道:“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等,读之令人未饮酒已醺醺然,醉于山水间,胸怀茶中意。

再对比皎然其它茶诗如《饮茶歌送郑容》《顾渚行寄裴方舟》《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等,其题外之意、茶道之思更是纤毫毕现。更重要的是,皎然茶诗中隐含了作者前无古人的对茶道意境的追求与探索,以及素朴、淡泊、清雅的隽永韵味。

卢仝在陆羽和皎然定立茶道的基础上,更是将茶道的意境抒发到了极境。其言:“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等,此后千余年,不知者莫敢言茶,不知者莫敢谈雅。可谓:一窗明月待君至,七碗清风欲飞仙。

如果说陆羽与皎然,定下了人类茶界的秩序与规则,创造了茶道思想的哲学与美学;那么,卢仝就是扩大了精神世界,并将茶道之境演绎到了极致的境界!

惊艳天下的唐朝茶道美学

斐汶(晚唐宰相)于茶学专著《茶述》中言道:“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斐汶在书中极其鲜明地阐述了茶的特性和功用,将我们引入一个清静淡泊的人生境界。

顾况《茶赋》:“此茶上达于天子也;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杏树桃花之深洞,竹林草堂之古寺。乘槎海上来,飞赐云中至,此茶下被于幽人也。”。

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言道:“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在刘禹锡表述内心向往山林的隐逸情怀之时,也触及了茶道思想的内涵。眠云跂石,既可以是山里种茶之人,也可以是隐居茶山之人,岂不正是回归自然、道法自然吗?茶宜幽寂,既可以是环境,也可以是心境,岂不正是《道德经》所言“致虚极,守静笃”和《庄子》所言“虚静恬淡寂漠无为”吗?

刘禹锡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并引》中勾勒出一种静谧空灵的唯美意境,是一首极其优美的禅茶诗。诗言:“看画长廊遍,寻僧一径幽。小池兼鹤净,古木带蝉秋。客至茶烟起,禽归讲席收。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

独有悠悠禅意,以唯美的文笔写出了幽隐高洁的情怀和淡泊唯美的意趣,令人回味无穷。同时,隐喻了清静无为、明心见性的修士追求,也彰显了中国文人的思想价值取向,尤其是儒家的高洁意象和道家的超脱意象。

惊艳天下的唐朝茶道美学

灵一禅师《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此诗自然清新、禅意缭绕。从山水到茶韵,从风景到心境,从红尘到禅境,层层推进,令人心驰神往。

唐代茶人煎茶,既讲究茶泉品质与环境,更重意境;是以此诗极有不在于茶,而在于山水之间的深意。深山白云,野泉茶烟。茶禅共鸣,物我两忘。不忍离去,更在于禅韵与道境,是为不愿回返红尘之界,深醉于山水与茶禅合而为一的妙境。

钱起《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其诗写得极闲、极雅、极幽、极美,蕴含了诸多意象:羽客、流霞、尘心、蝉、竹,阐述了洗涤心灵、放弃浮华、道韵禅机及超然物外的独特境界,表达的是出尘的意境,探索的是超脱的境界,象征着文人雅士的高洁,也象征着回归自然的意境。

贯休《桐江闲居作十二首》之三:“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茶和阿魏暖,火种柏根馨。数只飞来鹤,成堆读了经。何妨似支遁,骑马入青冥。”此诗以室静香动、炉静火动等对比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而生动的山寺煎茶画面。更是引动视觉、嗅觉、味觉等构建起一个幽静虚寂的修行世界,尽情述说着茶禅一味的奇妙境界。

惊艳天下的唐朝茶道美学

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此诗以神来妙笔描述了品茶的境界,展现了饮茶之道的巅峰意境,引人奔向一个幽远深邃的世界。茶香不绝,余韵袅袅,端的是一番至美的境界。使人心境无染,意通仙灵,御风欲飞,神临仙境。

此诗为唐代茶诗名篇,是唐代描绘茶道意境的经典之作。作为唐代五大茶道流派之一的道茶流派,因为道经教义的深刻影响,使得茶诗极具仙风道骨的韵味,也使得作者对仙界充满了向往之情。此诗亦可谓是唐代道茶流派的茶诗代表作。

韦应物《喜园中茶生》:“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此诗深入阐述了茶的淡泊清幽的特性,并赋予了高洁不凡的人格。既是阐述了淡泊清幽的茶之特性,更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表达了道法自然的精妙之处。这是心灵的对话,这是心灵的升华。

惊艳天下的唐朝茶道美学

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此诗以丰富的道释儒文化底蕴,极为精彩地演绎了唐代文人茶客的茶道思想内涵,也表达出了禅茶一味的意境。此诗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精彩无比,蔚为经典!

柳宗元在茶味的甘美和茶香的幽远之中,洗涤忧虑,净化心灵,回归本性,找回自我,感受到了简朴清幽的境界,感受到了超然物外的美妙。作者更以极富诗意的诗句,展现了作者在茶道精神上面的极高境界,也探索了茶禅一味的真意。文笔清新,自然空灵,意味隽永,余韵袅袅。

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此诗写得清幽深邃、寂静唯美,令人惊叹不已。诗中所彰显的隐逸、恬淡,令人向往。隐逸意境,扑面而来。以虚笔成篇,所言极静,是以满篇突显雅致清幽、悠悠云去之意境。

皇甫曾的笔下,尽显古人的隐逸美学,尽显超然物外的人生哲学。一片空旷幽远,一片深邃超然。此乃作者心中的佛家世外之音、空寂幽极之境、禅茶一味之韵、淡然隐逸之魂。

——摘自《茶道之书》,逍遥哥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