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黄六大功能

 qiuyz 2023-08-09 发布于四川

牛黄六大功能

纵观医学典籍,牛黄的功效从古到今,无论是健康保健,抗疫,救急挽危,疗治百病,康复调理,美容养颜等都做了全面详尽的描述,牛黄从单用到作为君药的复方,医案众多。结合传统中医的表述习惯和现代医学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明确统一规范了牛黄的功效主治。载明牛黄“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六大功能。但由于古文字的隔阂,新旧观念的差别,中西医表述的异同,造成对牛黄功效的理解偏颇难免,使之对牛黄的神奇的应用囿于单一解毒或其他牵强附会的说法颇有市场。在此尝试做一些理论和用法的澄清,以飨有兴趣者。

²清心

“心”功能《黄帝内经》载明:“心主神明,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

心主神明,人的精神状态和大脑意识活动都是神明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意识形态出现平衡失调,容易心烦意乱、失眠多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严重的还会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

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心主血脉的正常表现就是气血充足、精力旺盛、血压正常、血管弹性好。反之失调不足则面色暗沉、贫血、心脑血管硬化堵塞、血管壁斑块沉着、血压忽高忽低、头昏乏力、畏寒怕冷、少言寡语、冷漠等。心功能异常也常常表现在舌苔异常和言语障碍。如舌苔红瘀、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舌头僵硬、口齿不清等。心与小肠的功能息息相关,一阴一阳,相互影响。小肠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与人体的营养吸收密切相关。营养不良、消瘦、小便异常、便秘、痔疮、大便不成形等,都与心及小肠的功能失调有关。何为清心心是人体五脏六腑的核心主宰,我们的精神、思维、意识、记忆等等都是由心控制,心的健康影响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功能协调。长期精神活动过度兴奋或抑郁,使气机紊乱,阴阳失衡和亏损等,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情志过极还容易化火,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劳倦之中,均可导致“心火”上焰。因此,清“心火”就成了现代人亚健康常见问题。很多不适都与心功能失调、情志异常有关。“清心”可能解决的人体健康问题

(1)心脏疾病预防保健与康复:冠心病,心梗,缺血性心脏病等。

(2)缓解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辅助睡眠,强化记忆力等。

(3)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微循环;清除血管内垃圾和血管斑块,改善各器官及大脑的供血供氧;稳压降压等。

(4)开窍醒脑,神志不清和急救,如高山缺氧,煤气中毒,中暑等。

(5)镇痛安神,如:急性痛风,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头痛等。

(6)改善面部微循环,增加细胞代谢,美容养颜抗衰老。

²解毒

什么是毒

中医观点认为健康问题多数是因为体内有毒素淤积。高度聚集人体不需要的过量物质即是“毒”。解毒就是中和、分解、排泄这些物质,增强脏腑器官解毒排毒功能。除外源性毒素(如:饮食不洁、细菌感染、农药和重金属残留等),内源性毒素包括体内代谢紊乱,代谢物质不能正常排泄而聚集,影响人体健康。

人体主要通过肝脏、皮肤、肠道、肺和肾等器官排毒。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内生或是外源性的有毒物质,都需要靠肝脏中和分解。食品中摄入的大量外源性毒素和人体代谢的毒素过量造成肝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引起诸多健康问题。

细胞代谢与排泄异常则免疫力低下、易感冒、易过敏、疾病康复缓慢、易衰老;脂肪代谢与排泄异常则易三高、长脂肪瘤、肥胖等;血液代谢与排泄异常则血液细胞指标异常、血管堵塞、静脉曲张等;淋巴代谢与排泄异常则肢体肿胀、淋巴结肿大、四肢麻木、疼痛等;肠胃代谢与排泄异常则腹胀腹泻、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便秘、大便不成形、小便不畅等;肾代谢与排泄异常则尿频、尿急、尿异味、尿蛋白和尿潜血、尿路感染、尿结石、痛风、水肿、性欲下降等。现代人常常把脂肪过多和宿便视作为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两种特殊毒素。

毒与人体健康

(1)毒素在皮肤:如带状疱疹、痤疮、毛囊炎、湿疹、脂肪瘤、神经性皮炎、脱发等。

(2)毒素在消化道:口臭、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肿痛、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腹痛、痔疮、虚胖等。

(3)毒素在血液:丹毒、败血症、脓血症、高脂血症、血液病等。

(4)毒素在神经:抽搐、癫痫、口齿不清、记忆力减退、神智不清、高烧昏迷,血压升高等。

(5)毒素在肺部:咳嗽哮喘、胸闷气短、肺纤维结节、肺气肿、鼻炎、支气管炎、肺癌等。

(6)毒素在肾脏:水肿、尿毒症、尿蛋白、血尿、尿路结石、肾囊肿、肾炎、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性功能减退等。

(7)毒素在肝胆:脂肪肝、肝炎、胆囊炎、肝胆结石、情绪不稳、焦虑紧张、抑郁纠结、面色淤青等。

²豁痰

什么是痰

《黄帝内经》载有“脾生痰,肺贮痰,肾化痰”。就是对产生、集聚和化解痰的主要脏器功能解释。简单讲“痰”是人体细胞组织液代谢紊乱、失调、病理变化的产物。肉眼可见之痰指咳嗽之痰,而不可见之痰是因肺、脾、肾功能紊乱,神经调节失调引起人体细胞组织液在体内分布、排泄和聚集不正常造成,俗称内痰。外感失治或体质虚弱,肺气被伤后水液代谢不平衡,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造成水液停留,易成痰。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易引起脾运不及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肾脏排泄功能失调,容易造成水液内停,聚集成痰。中医有“百病痰作祟”之说。人体细胞组织液、淋巴和血液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代谢与血氧交换活动,若代谢、消化和排泄等功能出现异常,会给健康带来极大隐患,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

何为“豁痰”

“豁”有清除,化解与排泄的意思。豁痰按现代医学解释,即调节神经与细胞代谢。疏通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微循环,加强脏腑功能,增进代谢废物的排泄。痰与人体健康

(1)痰在脑:易头痛头晕、失眠健忘、易困倦、中风或神志异常等

(2)痰在肺;则胸闷咳喘或支气管炎,肺炎水肿,胸腔积液等。

(3)痰在心:易失眠心悸。痰迷心窍则神昏痴呆;痰火扰心,易精神失常,多汗,头身重困等。

(4)痰在脾胃:易恶心呕吐,胃腹胀满,口臭,口苦咽干,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等。

(5)痰在肝胆:则胁肋胀满,肝脾肿大,食欲不振,情绪不稳,黄疸,胆结石,肝功能异常等。

(6)痰在肠道:则大便粘滞不爽或便秘溏泄等。

(7)痰在皮下:肥胖,脂肪瘤等。

(8)痰在泌尿生殖系统:肾囊肿,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结节,夜尿频数,性功能减退等。

(9)痰在筋骨:肢体酸痛、僵硬、发麻,关节炎、骨质增生症等。

(10)痰湿在全身:身重困乏,懒慵哈欠,皮肤油腻、头目昏沉、身重如裹,疲劳嗜睡,腰酸腿软等

历史典故:

《范进中举》范进中了秀才,母亲、妻子俱各欢喜,丈人胡屠户腆着肚子,拎了副大肠道贺,顺便把范进教训了一顿,范进唯唯诺诺,只有听的份。次日,范进少不得拜访乡邻。到了六月末,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范进又向丈人借旅费应考乡试,被丈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范进心里一直做着中举的美梦,他怎么就甘心进不了考场呢?后来范进瞒着丈人去考试,出了考场,家里已经饿了两三天,他又被胡屠户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出榜当日,范进因家中没有粮食,只得拿母鸡到市场去卖。这时,报录的人来到范进家报喜,贺范进高中举人。范进中举了!众邻居也纷纷前来贺喜,又送米,又送面,报录人吵着要赏银,母亲只得央求邻居到市集去找范进并向他报喜。范进以为是乡邻在哄他,取笑他,他不敢置信也难以置信。邻居只好劈手夺了他的鸡,把他拉回家。范进亲眼看到喜报后,先是大笑说:“噫!好了!我中了!”然后昏厥过去,不省人事。醒来后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傻里傻气地疯跑,跑着跑着,踹进泥塘里,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又疯跑上集。众人大眼瞪小眼,都说他是欢喜疯了。这就是中医典型的痰迷心窍案例。

²开窍

何为窍

《黄帝内经》中讲“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尿道与肛门)”,表明了脏腑与体表器官相通关系。除此之外,中医主神明的“心”也是重要的“窍”。现代医学中这个窍直接与脑和血管有关。窍不通代表代谢功能异常,大脑神经功能失调、血脑屏障出现障碍会引起诸多脑部疾患。细胞壁的通透性出现障碍。简言之“窍”指五官七窍、皮肤毛孔与关节和中枢神经系统。通俗的讲淤堵会影响体窍的交通与代谢。现代医学解释就是血液循环不好,细胞、淋巴的代谢不畅,人体不需要的物质不能正常排泄。如长期搔抓这个地方会长包,结节,皮肤排毒不畅就是瘀;很多乳腺癌患者,乳腺做过手术后放化疗,特别是切掉腋下淋巴结,上肢会水肿,甚至有时候皮肤会发痒,是局部的淋巴代谢出了问题。有些人碰伤了,皮下发青,它慢慢地会痒,这是气血不畅、是瘀。血脂高,血管壁粥样硬化,大脑腔梗、脑血栓等也属于淤堵。关节肿胀,活动不利,僵硬,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盆腔积液也是淤堵,因体液、淋巴液代谢紊乱造成。所以改善细胞组织液和神经功能代谢即是“开窍”。

开窍与人体健康

(1)开五官七窍:

心“窍”不通,表现为口齿不清、味觉异常、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

肺“窍”不通,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异常等。

肝“窍”不通,眼睛干涩疲劳、眼屎多、视物模糊重影、视力下降、眼胀眼痛、眼球充血等。

脾“窍”不通则口干口臭、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

肾“窍”不通则耳鸣、听力下降、幻听、耳聋、淋巴结肿大、耳道化脓发炎、前列腺肥大、便秘、腹泻等。

(2)关节窍不通则关节不适、手脚肿胀、酸痛、发麻等。

(3)皮肤的毛孔不通则无汗、瘙痒、皮肤干裂老化、色素沉着、脱发等。

(4)调节中枢神经:增加细胞通透性。镇静、安神、醒脑等。

²凉肝“肝”功能

《黄帝内经》记载:“肝藏血,主疏泄,与胆相应,在志为怒,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肝与人体健康

1,肝藏血功能失调: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出现瘀斑、肿块、乳房结节、月经不调、鼻出血、脸色暗黄、胸闷胀满、疼痛等。

2,肝疏泄功能失调:

(1)人体情绪异常,可影响情志与脾胃。表现在情志为抑郁、亢奋、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昏目眩等;

(2)表现在脾胃则消化不良、腹胀、胸胁疼痛、打嗝、嗳气、胃口不好、大便秘结。

(3)肝胆失调则上火、口苦咽干、面黄色斑、消化不良、腹胀厌食、惊恐胆小、失眠多梦。

3,肝功能异常还会导致眼健康问题:眼睛干涩、疲劳、流泪、眼白发黄、红血丝、眼屎多、视物模糊重影、视力突然下降、眼胀眼痛、眼球充血、黑眼圈等。

4,肝血不足:关节韧带易拉伤、手脚震颤、肢体麻木、牙关紧闭、抽筋、指甲畸形易断裂分叉、皮肤瘙痒、粗糙无光泽、性功能下降。肝为全身最大的代谢解毒器官,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又协调着各个脏腑的功能,主生长发育。而肝功能异常则会影响机体其它器官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定要重视对“肝”健康的养护。

何为凉肝

凉者佐也,佐是帮助,辅佐的意思。凉肝,即帮助辅助肝脏功能。中医对肝脏功能系统的全面描述和肝脏功能作用的重视远超过现代西医学。“凉肝”即增强或促进肝脏解毒排毒与代谢功能,调理气血、帮助消化、稳定情绪、协调四肢筋骨、提高免疫力等。

²息风

中医讲的“风”症有外风和内风之别,外风可以是风湿、风热、风寒等。而“内风”指的是内科疾病产生了类似有“风”症特点的状态,如抽搐、震颤、眩晕、痛风等症状。中医有“六淫”之说:“风、寒、暑、湿、燥、火”都可导致人体疾病。风邪排在第一位,所以《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阳气相当于能量,人体能量的流动也会形成风。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怒发冲冠,就是指生气以后形成的能量,把头发丝都拱起来了,这种风是中风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抗金英雄岳飞的部将牛皋将军,活捉金兀术大笑身亡,可能就是因为中风的原因。一般来说,“内风”多由“肝”引起。《黄帝内经》早就有了“风气通于肝”的记载,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分析中风的病因时,明确提出了“肝风内动”一词。息风通俗的讲,即是调节“风”症,防止外邪对人体的侵袭同时平衡体内阳气,调节肝脏功能,常有“平肝潜阳,疏肝理气”之说。

风与人体健康

(1)风在头:头痛、中风面瘫、口眼涡斜、口齿不清等。

(2)风在周身:四肢动摇不定、手脚震颤、手抖抽筋等。游走性疼痛、关节疼痛、颈肩腰腿疼痛、类风湿关节炎等。

(3)风在皮肤:皮肤干燥、头发枯黄、瘙痒、红肿过敏,急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

(4)风在神经:痛风、三叉神经痛、牙痛、坐骨神经痛等

(5)风在心肺:咳嗽哮喘、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流鼻血、嗅觉下降、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胃绞痛、胆绞痛等。

(6)风在肝胆:月经不调、血压不稳、脸色暗黄、胸闷胀痛、心烦意乱、暴躁易怒、失眠多梦、腹胀腹泻、便秘、打嗝嗳气、眼睛干涩疲劳、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僵硬、疼痛等。

历史典故:《三国演义》中载,曹操得了头风病,请名医华佗为他治疗。华佗对曹操说,你这个头风病的病根叫“风涎”,长在脑子里,只有先服用了“麻沸散”,然后用利斧劈开脑袋,才能取出“风涎”,彻底治好你的头风病。曹操一向疑心很重,一听华佗这个治疗方案,勃然大怒。他认为华佗是想为被杀的关羽报仇,才设计了这样一种治病方案,借开刀之机,杀死自己。盛怒之下的曹操立即把华佗投入狱中,最终杀了华佗。史书载“华佗常在左右”,一旦曹操犯了头风病,华佗就为他治疗……头风是一种顽固性疾病,而且头风病一般都有并发症(心慌、眩晕),患者饱受折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