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不灭,天理难容?大学教授发起万人签名,强烈要求取缔中医

 kslztqs 2023-08-09 发布于山东
2023-08-03 00:23


前言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一直以来都被许多人推崇。

可自从中国引进了西医,人们似乎越来越习惯用精密的医疗器械查明病因,再开几盒现成的药来治疗疾病。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过程和蒸煎熬煮的制药方法,大家是怎么看怎么觉得不靠谱。

“中医和西医到底哪个更靠谱?”针对这个问题,大家总是争论不休。

广告
可御可甜 有颜有料 惩罚整蛊任你选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
×

而就在近日,中南大学的一位教授竟然发起了一次万人签名的活动,声称中医毫无用处,要求取消中医。不仅如此,他还在活动现场大声疾呼:“中医不灭,天理难容!”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让这位学识渊博的教授发出如此的呐喊?

要剿灭中医的哲学教授

发起这次“消灭中医”活动的人名叫张功耀,是来自重点大学中南大学的一名哲学教授。

1988年,张功耀以哲学硕士的学历从著名的浙江大学中毕业。在那个时候,读过几年书的专科生都稀缺人才,更不要说有如此高学历的张功耀了。所以毕业后不久,张功耀就接到了中南大学的任命,成为了一名哲学教授。

虽然总有人说哲学是一门“毕业即失业”的学科,但张功耀依然投入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在哲学研究上,当然这也不排除他已经找到了个好工作的原因。总之,在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哲学时,张教授注意到了一部分很有意思的内容——中医学。

广告
美女秀场 真人直播 >>进入直播间与主播亲密互动
×

五行相克、阴阳相生......这些原本诞生于哲学思想中的虚无的东西,竟被古人用巧妙的方式融合进了中医学理论之中!张教授越看越觉得有趣,于是更加专注地潜心研究起中医学理论来。

这不研究还好,一研究给张教授吓一跳!什么中华文化瑰宝吗?完全就是胡来!

在翻阅经典的中医学名著《本草纲目》时,张功耀就发现了一个极为荒谬的治疗方法:“小儿惊啼,发歇不定,用腊月者烧灰,水服少许。”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说,如果家里有小孩总是在半夜啼哭不止,任凭大人怎么哄也哄不好的话,可以将一根腊月时用来捆猪肉的绳子给烧成灰,混在温水里给孩子喝下就好了。

这简直就是胡闹!喝了没用都算好的了,要是绳子上有细菌,孩子喝下后生了病岂不更可怕?张教授越想越心惊,继续往下看,却发现这样荒唐的药方岂止一个两个。

“卒发颠狂,烧末,水服三指撮。陈蒲煮汁服亦佳。...明医庞安常取绞死囚绳烧灰,和药与服,遂愈。”突发癫狂时,用三根手指长的上吊自杀之人用的绳子混着陈年蒲苇煮开,服用即可治愈。

虽然张功耀自己本身是文史科出身,对于医学知识那是一窍不通。但是张教授认为,自己读过那么多书这点道理能不懂吗?这一看就是伪科学!

于是,内心激愤不已的张教授立马公开发表文章并组织联名活动,明确表示希望国家能够彻底取代中医。

然而,中医真的就如这位哲学教授说的那么不堪吗?

中医还是西医?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曾读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名叫《父亲的病》。

鲁迅在文中写,那请来的“名医”给父亲开了许多奇怪的药方,其中不仅包括不明所以的”平地木十株”和“经霜三年的甘蔗”,甚至还要求一对“原配”的蟋蟀。即使是这样大费周章地凑齐了这些药材,鲁迅的父亲仍旧是因病离世了。

庸医误人,草菅人命,层出不穷的医疗事故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丧失了信心。

中医到底是如何想出这些稀奇古怪的方子的?他们的判断真的有科学依据吗?所谓的中医学说真的真的有标准化、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吗?人们心中有无数的疑问涌现,亟需有人能够解答。

“中医是不是该彻底被西医取代?”人们不禁发问。

但其实,中医和西医从来也不是不能共生的竞争关系。不管是哪种治疗方法,只要能让人恢复健康,那就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信生活中许多朋友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头疼脑热看了西医吃了药后很长时间也不见好,被身边人介绍了个老中医,针灸两次再喝两帖药,立马整个人就容光焕发恢复如初。

那是不是就是说中医更有效?当然不是。假如有人突发什么恶性疾病,处于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这时肯定还是西医的特效药更管用。

西医治标,中医固本,这俩从来都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西医有自己一套成理论的判断方法,中医也有自己关于人体的独到见解,作为“门外汉”而擅自武断地给任何一方判了“死刑”,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

确实,中医在很多方面着缺陷。就像张教授所说的上吊绳、原配蟋蟀、捆猪绳等各种稀奇古怪的药材也确实存在过,可事实上是《本草纲目》在严格意义上本来就算不上一部正经的医书。

李时珍最开始编纂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把世间各种奇怪的药方收集在一起而已。他本人的医术也并没有高明到”神医“的程度,这收录的药方到底有没有用显然也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想要把《本草纲目》当成”中医无用“的罪证,这恐怕也难以自圆其说吧?

不断发展的中医学

2020年,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这是一种闻所未闻的病症,从前”百试百灵“的西药也拿它没有办法。

而就在这个时候,中医则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仅在中国青岛,中医药参与治愈和症状改善率就高达96.7%!据相关报道显示,当时青岛市累计确诊病例60例,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为100%,其中治愈出院38例,治愈率达到惊人的63.3%!种种数据都表明,人类医学的发展需要中医。

无独有偶,2015年屠呦呦团队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等中药典籍中获得灵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这一有效成分,它的使用能够大大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老祖宗们留下的智慧就藏在这些中医典籍之中。受当时时代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经典中确实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疏漏或错误,这些都需要后人适时的进行调整。

去伪存真,博采众长。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中医学理论以谋求其更长远的发展。而中医的复苏也不仅是中国人自己的“狂欢”,早在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将中医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现如今的中医早就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固守陈规,整天守在火炉边用个大黑药罐子煎那闻着就让人想吐的奇怪药剂,这样服用极不方便也让人难以下咽。现在都流行中成药,更方便病人服用,像我们熟知的莲花清瘟胶囊就是其中的一种。

能花更少的钱,用更温和的方法治病,这样于百姓有益的中医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不想着怎样好好帮助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反倒是自诩名校教授的身份先一步拉起“消灭中医”的大旗,还举办万人活动煽动舆情。更讽刺的是,这个张教授本人一点医学常识也没有,到底是怎么敢这样妄下定论的?

“建议严查!”、“这种人是怎么当上教授的?”、“又来了一个吸引眼球,博取流量的。”,网友们的质疑声不绝于耳,而张功耀本人却似乎没有再回应过这些争议。

中西结合,以利长远

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不管中医还是西医,只要能治病就是好的。

中医文化几千年从历史长河中走来当然有它的道理,在现代医学的舞台上,中医也在不断调整着自身,期待以更恰当的姿态被人们所接受。

中医讲究平衡,中西医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相信在未来中西医能够携手并进,共同守卫人类健康。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

孔子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知道敬畏,懂得敬畏,才是君子的处世之道;唯我独尊,不可一世,是小人的狂妄言行。


《易经》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


大道至简,去伪存真。

命运的真相即是:懂得敬畏,人生才没有祸患。

《易经》上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


人生在世,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更多的人是在一片冰川上行走,时时刻刻战战兢兢,做人做事更多还是要小心翼翼。


生命中有许多事的发生,往往都始料不及。


佛说:一念起,万物生;一念落,万象灭。

一个画家,他每天坐在寺庙里,与佛法同修,他的心中也有了佛相。


他后来跟歹徒混在一起,每天面对乱象,无动于衷。面庞也就成了鬼相。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应有的敬畏之心,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信,什么都敢做。


行无所止,身无可依。对天地失去敬畏之心,他俨然成了一缕失去了做人底线的“游魂”,肆无忌惮,为所欲为,随意亵渎的后果必然就是受到应有的惩罚。


所以,古人告诉我们做人要常怀敬畏,敬畏我们当下做的每一件事,敬畏我们萌生出的每一个念头,敬畏我们开口说得每一句话。


人存了敬畏,才会真正的无所畏惧。


《道德经》上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天地之间空旷,在古人眼里就像一个巨大的风箱。


风箱中空,空而虚,正因为中为空,才能鼓风不断,其能量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天地无心,无心无私,才有了生化万物,生生不息。


倘若天地有了私念,欲望收放,成了实心。那么天地也不存,世道也不再。


人这一生,活出最好的境界,应是效仿天地,在心境与心念之间留出一片无暇无私的境地。


要存有无私,首先要懂得敬畏,唯有敬畏的人,才会明白,原来世间种种,都来之不易,一花一叶,皆是菩提。

《易经》中说:“天垂象,见吉凶。”


老天的无私,生出了繁荣昌盛的万物。它用风调雨顺来滋养生灵,也是在告诉人们,生命最高的法则莫过于——“敬畏”两个字。


生活在人世间,总有一些人和事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对待父母。我们要懂得“孝顺”,孝顺父母,就是敬畏他们的养育之恩,心存感激,孝敬父母即是供养世间的佛。

对待爱人、朋友。我们要学会“忠诚”,忠诚是婚姻的底线,亦是对友情的坚守。当一个人身上失去了仁义礼智信,他注定一败涂地。


甚至对待陌生人,我们也要心存“敬畏”。


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理解别人的不易。在复杂的生活里保持细微的善良,温暖别人,也是在造福自己。


此生不长,还需敬畏。


敬畏天地,敬畏万物,上至天地,下至一草一木,都需心怀敬畏。


遵从规矩,敬畏生命里的一切,才能活出一个人的本性与真我,才能活出一个人真实的模样。

其实,敬畏就是人类对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

如果说,这世上有一种药能够抚平命运带来的创伤。


我想,那便是名为“敬畏”的良药。


正如六十四卦中“谦”卦的箴言:“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人活一世,最大的解药莫过于:谦。


当我们成长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天边垂云,亦有别样天地。


心存敬畏的人,前路永不止;用谦卑处事的人,才能没有祸患。


做人,务必请记住一句话:

人在做,天在看,凡事凭良心,报应会迟到,却从不会缺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