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三万里》的热映,让“诗仙”李白,再次成为“顶流”

 四季视野 2023-08-09 发布于北京

《长安三万里》的热播,再一次把我们带进了大唐那个璀璨文明的世界中,在大唐,我们可以看到兼容并包的文化自信,一个个著名的诗人,在这片文化的沃土中诞生。

而这其中,我说李白是最伟大的诗人,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

大家了解李白,多从李白的诗篇,可李白的人生经历,也同样精彩。

出生商人家庭,注定无法走科举之路出将拜相;

成年之后,满腹才华却只能到处干谒,以求一个进身之阶;

终遇伯乐,一朝登入朝堂,可却因性格太过狂放不羁而被排挤;

为官不久便辞官而去,游历天下。

晚年之时,还卷入永王谋反一案,幸得好友相救,才保住了性命,判了流放,在流放路途中又遇到大赦。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李白四处流浪,靠朋友接济才能勉强将日子过下去。

纵览“诗仙”李白的一生,有失意,也有得意,各种酸甜苦辣都经历过,也不枉来红尘走上一趟了。

初出茅庐,到处碰壁

李白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父亲李客是一名豪商,在当地也可算是富甲一方了。

可在唐朝,商人富有,却没有社会地位,商人子女甚至不能科考。

要知道,在古代,科举是寒门学子一飞冲天的最好捷径,但李白的出生,注定就将这条路堵住了。

而李白又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他始终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进入朝堂之内。

科举不行,那就只能走干谒之路了。

干谒就是将自己的文章献给当时的权贵,希望能够通过权贵的赏识将自己推销出去。

可就算李白才高八斗,一个刚出社会的小年轻,谁又会给他面子呢?刚开始的李白,就算是干谒,也是四处碰壁。

可这样的打击并没有击垮李白,他明白,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坚持。

开元十四年,李白拜见当时的大名士李邕,可是李邕此人性格相对来讲一板一眼,不太喜欢太过狂放之人。

可李白此人,个性最是张扬,几杯黄汤下去,哪里能管的了三七二十一,在李邕的筵席上就高谈阔论,惹得李邕不喜。

但李白怎么可能因为他人的批评就放弃做自己呢?

他不仅继续展示个性,还大笔一挥写下了那句著名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没有得到李邕的推荐,李白也并没有灰心,在之后的人生旅途中,他一边游历山水,一边结交权贵,推销自己,不放弃任何机会。

终遇伯乐,进入朝堂

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天还是看到了李白的努力,让他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贺知章,贺知章看完李白的诗,大为赞叹,还给了李白一个称号“谪仙人”。

贺知章相当欣赏李白,向玄宗极力推荐李白。

唐玄宗也是一个浪漫的人,听说了李白的才华之后,便下诏传李白一见。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李白抓住了。在御前奏对的时候,李白对答如流,让玄宗当场就封其为“翰林待诏”。

李白很看重这次机会,以为终于有机会可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梦想了,可现实却在狠狠的打脸。

所谓的官职,其实也不过是玄宗的御用文人罢了,所谓的贵妃研磨,力士脱靴,也不过是玄宗的娱乐罢了。

事实上,李白根本接触不到很多事情的核心。

没有进入核心的圈子,就没有办法去实现最初的理想,也没有提供谏言的机会,更何况是匡扶天下呢?

而且李白的个性,并不适合朝堂。朝堂之上,多的是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可李白的个性太过狂放。

还曾扬言“天子呼来不上船”,经常玄宗想要找他的时候都找不到人。

长此以往,就算玄宗再爱李白的才华,也不能容忍他继续在朝堂之上。

没过多久,李白就受不了官场的规矩,自信辞官离去,玄宗也并未挽留,只是赐给他很多黄金。

就这样,李白拿着黄金,再次游历天下。

安史之乱,卷入叛军

如果不是安史之乱,李白的人生将会继续潇洒下去,可偏偏在一次游历的过程中,李白遇到了永王叛军。

李白的风险意识着实不高,经历过安史之乱就一定会知道,面对叛军,朝廷一定会带兵平叛。

并且对其同党也不会手软,可李白为了实现理想,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加入其中。

可永王的实力实在是太弱,叛乱还没有掀起什么水花的时候,就已经被朝廷平定了。

在问罪之时,李白也被连累,幸好李白在游历的时候交游广阔,在经多方好友营救之后,才勉强保住了性命,仅仅被判了流放夜郎。

在流放途中,又遇到了大赦天下。

在归途中,李白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在经过白帝城时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样的名句。

这也是李白人生最后一次大喜了,因为加入叛军,李白旅游不再是公费的了,而李白本人又不事生产,没有什么积蓄。

因此,在李白人生的最后几年中,几乎都是靠朋友接济为生的。

直到最后孤独的死去。

李白的一生,看似过的洒脱肆意,可他的一生中,也有许多求而不得之事。

他一生执着于出将入相,想要用自己的才华在朝堂上闯出一番天地。

可天意弄人,李白一生也没有进入核心的圈层。

倒是在游历天下的过程中,将人生的不如意和对生活的感悟写进了诗篇中。

大唐少了一个忧国忧民的大臣,却多了一个妙笔生花的诗人。

这也让千年之后的我们,能通过“诗仙”的笔触中,窥得一二大唐盛世的风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