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文如何做到感情真挚?这篇满分作文值得借鉴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8-09 发布于甘肃

图片

(一)考场真题

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二)原作呈现和点评

作者/江苏考生 点评:李寨主

琴断了!(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充满悬念,引人入胜!)

爷爷有把三弦琴,漆身,蟒腹。(语言干净利落!)弹了几十年的琴,在爷爷厚实的指甲板下断了。

为此爷爷闷闷不乐了许久。听奶奶说,爷爷去县里的音乐厅、琴行跑了个遍,硬是没有找到个会修三弦琴的师傅。我看了眼手里夹着烟的爷爷,他似乎又苍老了许多。(“苍老”一词,从反面折射“青春”,因而巧妙映射了主题。)

父亲听说琴断了后,跑遍邻近各县,终于在一片竹林里找到了一位做三弦琴的师傅。爷爷得信,立马带我奔了去。

老师傅姓白,白鬓、长须,(人物描写抓住了关键特点,简洁利落!)似乎比爷爷还要年长几岁。爷爷一见着老师傅,顿觉心头痛快,容光焕发。

“师傅,这小三弦还能用吗?”

“不急,不急,您这琴工艺精良,还需要几天。”白师傅转身拿出了另一把三弦,“喏,我这儿刚巧有一把,几日不弹,怕技痒了吧?”

一看到三弦,爷爷眼里就有光。(细节生动!)他轻轻接过琴,架了张板凳,正坐,摆好架势,给我们来了段单弦。

“大汉丞相归了天,这蜀汉怕要亡……”

原本欢快的《三国》弹词,唱到最后,竟然有了悲壮的味道,那拖长音的“亡”字尤其刺耳。(一语双关,即说明蜀国要亡,也说明爷爷自己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

白师傅也和了一段。“老兄,如今像您这样的人,可不多见啦!”他指了指没有用竹片弹奏的爷爷。

“那年头艰苦,一把琴养一家人,还是用手拨着踏实。”(“那年头”是爷爷的青春岁月。)

爷爷在白师傅那儿呆了三天,取琴后,他就大病了一场。待我见到爷爷时,他全身已经插满了管子。奶奶说是胃病,年轻时四处弹唱落下的。(呼应前文“那年头”,也就是爷爷的青春岁月。那段岁月,爷爷为了养家糊口而奔波,虽然又忙又累,但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却也很踏实!)

白师傅先前来看了爷爷一趟,嘀咕了一阵,又把爷爷的琴取走了。

等我再见到白师傅时,爷爷已经去世了。师傅将两把三弦塞给了我:“他哪在乎什么命啊?可怜了这门手艺!”(师傅希望这门弹琴手艺有人欣赏和传承,所以给了“两把”!而这,应该也是爷爷的夙愿吧!)

我蓦地明白了爷爷坚持住在乡下的原因,想必只有那儿还留着年轻时的梦,留着三弦的最后一批听众吧?

我把爷爷的琴抚了抚,在墙架上摆好,纪念这辈子都没有弹完的青春。(最后一句说明“我”已经弄懂爷爷的苦心,也愿意传承爷爷的手艺,这样,爷爷的青春就可以延续……总之,这个结尾既彰显了“青春不朽”的主题,也写出了真情,内涵丰富,妙不可言!)

寨主总评:这是一篇相当出色的考场作文。全文的构思非常巧妙,一开篇就说“琴断了”,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随后,通过“修琴”的经历,把故事逐步展开,描绘“爷爷弹琴养家的青春岁月”;最终,以“我把爷爷的琴抚了抚,纪念他这辈子都没有弹完的青春”做结,叙事流畅,感情真挚,令人动容。再加上语言简短利落,细节生动鲜活,主题鲜明给力,读罢,可以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考场短短几十分钟内,能写出如此出色的作文,可见作者功底之深,也令人佩服!评为满分,当之无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