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煜最深情的一首悼亡词,短短36字写尽相思,艺术成就很高!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8-09 发布于北京

“长相思”,唐代教坊曲目,后来作为词调名,其名称来源于“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着墨描写男女之间的情感。

这个词牌下的名篇不少,而作者也无一例外,都是有故事的人。

比如,白居易的《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

少年时在徐州符离,他与邻家女孩湘灵相识,两人青梅竹马,后来白居易考中进士,向母亲表示想娶湘灵为妻,但是受封建礼教的影响,遭到母亲的拒绝。

后来白居易也多次向母亲抗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所以你看,白居易在这首《长相思》里,将他和湘灵的离别之苦、相思之痛写得淋漓尽致。

下面这首《长相思》的作者,是那位多愁李后主李煜,雨打芭蕉,夕阳落:

云一緺(wō),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

一水明月天人永隔,很显然这是李后主思念亡妻大周后的又一诗篇。

这首词盛赞的是娥皇的美貌,在他的笔下,她化作了仙女一样的美人:

她的头发高高盘起,还插着如织梭一样的玉簪,她穿着颜色很浅的薄薄的纱罗,曲线玲珑毕现,可她轻轻地蹙着眉头,眉头上好像隆起两个可爱的小青螺。她为什么皱着眉头,她有什么忧愁的事呢?

秋风起了,那飒飒秋风的声音,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夜里记得多添衣裳。

她窗帘外有两三丛芭蕉,雨打琵琶叮咚作响,可是思念的泪在流淌,明知他身在远方,我却相思难眠,这可真是无可奈何,这漫漫长夜怎么那么长啊!

从来爱上一个人,也许只是一眼,一朵花开的时间,可是忘记一个人,却往往会需要漫长的一生。

大周后是李煜的皇后,名叫周娥皇,长得国色天香,自幼聪明伶俐,既学诗书,又学弈棋,尤能歌善舞。

十八岁时,娥皇嫁给了十七岁的李煜,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谐。

有一首《子夜歌》便是描写李煜与大周后春天饮酒赋诗生活的: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但是,天妒红颜,没过多久,周娥皇竟然一病不起。

尽管李煜每日在她身旁端茶送药,呵护备至,但娥皇还是香消玉殒,永久地离他而去了,死时年仅二十九岁。

李煜悲痛不已,将对娥皇的满腔情意与思念寄托在这一时期写的词中。

这首《长相思》的艺术成就很高。

词中上阕描写了一个女子鬓发如云,发插玉簪,身着淡色轻衫,却略微皱眉,似乎在忧愁着什么。

上阕“云一緺,玉一梭”六个字用了两个一,对仗工整;

“云”字描绘出了女子秀发浓密;

“緺”、“玉”、“梭”三字体现了女子发饰的精美;

“澹澹”、“薄薄”两个叠词,着重描写了女子衣衫的轻薄与淡雅;

末句以“颦”字,生动表达了女子轻皱眉头的细微动作。

整个上阕仅用十八个字,便将一个女子从头到身的衣着装扮与神态动作,描绘得淋漓精致,并在末句留给人们一个女子略显忧伤的画面,引发悬念。

下阕转而描写窗外的景物,风雨声相互交织,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结在枝头,末句以“夜长人奈何”结尾,感叹长夜的寂寥。

全词没有直接写出女子忧伤的来源,却以窗外的景物描写和一句“夜长人奈何”,从侧面凸显出女子寂寞的感受,用36字婉转而生动地写出了女子的闺怨情绪,可见李煜的文学功底十分深厚。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

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

浅情人不知。

如果你对李煜的这首词心有所触,大概,你也是一个深情的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