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白洋河

 冬歌文苑 2023-08-10 发布于北京

白洋河

冬日的周末,天蓝、云白、四处撒满太阳的光,替代了持续阴雨的天青色。如此,便生出去白洋河走走的念头。

白洋河,临海倚镇,四季卉艳,鸟雀善隐,水榭随静水流深的曲流,一路向北。大自然的清幽与瑰丽皆聚于此。

我曾不只一次来过白洋河。因季节变换,感受也有些微妙变化。在冬日晴好的日子,行走在青石板延伸的小径,自南向北,两旁草地,以不纯粹的绿,顺坡势四处铺去。偏又高出小径,惹得人忍不住轻轻地踏上,慢慢地走去几步。草地,松软如棉,全无方才走在石径的真实感,另有一种飘飘然的虚幻。

河这边,河对岸,满眼是低的草、高的树。或固执地绿着,或恣意地艳着。绿树,以垂柳居多,三五颗并立堤岸。万千条柳丝细细长长垂向河面,那“青青一树烟”,在縠皱的河面映出随风轻摆的倒影,又让人在脑中浮现出,散下发髻的古时女子,河边洗浴的样子。

笔直高挑的水杉树,邻垂柳。一个似婀娜女子,一个像挺拔男儿。羽毛似的水杉叶儿,红的、黄的、绿的,参杂相间,煞是好看。我见过对出的鸳鸯,公的就一定比母的漂亮。造物主的意念总是让人无法琢磨,竟将挺拔与秀美一并赋予其身。

一池残荷旁,有一树火红的枫叶儿。圆阔的荷叶,早已枯槁,枝杆不胜风力,半腰折向池水,一幅破败模样。而枫叶极具活力,显得极不协调。但这都是深秋的景物,如此,也算相辅相映了。我见河边丛丛美人蕉,被园丁青黄并去。这一池残荷,想必是特意留下“听雨声”的。一排护河床的圆树桩,因日久而朽腐,却长出绿莹莹的苔藓来,边上那根,竟有棵枯草,瞧着,应是棵蒲公英。

马路左,石径右,棕榈树三、二棵一簇。棕色枝干粗壮 ,绿色扇叶茂密。若不是树干下端齐齐地涂白提醒,还以为是正值盛夏的海南呐。

这里的鸟很多,一路啁啾不休。鸟的体型不大,叫声却不小。爱结群齐飞的,我见到两种。小时候我摸过麻雀,它们体型与麻雀相近,只毛色不同,身子深灰色,腹部是黄色,另一种腹部是浅灰色。走在石径上,一群鸟儿忽起,划过蓝天,才惊觉,原来这棵树里藏着这许多的鸟。它们行动不统一,或是两个群,一群向前飞,一群向后飞。

还有种体型稍大,黑色身子,肚子是白的,长长的黑尾,喜欢两两结对。我猜想,这应该是喜雀了。河边纯白色的鸟体型还要大。我见它立在河边,待我慢慢靠近,想细细地瞧它时,它却展出宽大的羽翅,飞了,在不远处落下。当你动了再靠近它的念头,它又飞了,这次就飞远了。

这里还有一种鸟,或许是野鸭。白洋河北边,水域极阔,我远远瞧见河面有极小的黑点,引着一条水线,渐渐向对岸靠去。由于太远,它的大小、毛色就无从知晓了。

这里亭台、桥廊各有特色,兀自秀美。我喜欢枣园亭古色翘角,半身悬河的样子。闲坐亭中,脚下流水汩汩,两岸叠树斑斓,耳畔鸟雀鸣曲儿,如果你有足够的运气,还能与河边觅食的白鹭面面相对。我还喜欢不远处,横跨对岸的木质小桥。桥墩出水渐高,四方水泥柱留下深深浅浅水位标记,将木桥渐渐拉高。沿阶梯步步向上,木质特有的回音,让人不禁忆起木墙木梯木雕花的古韵小楼。立桥南望,右侧,从轻摇的柳丝里,探出大半个亭阁翘角。左侧,沿桥下行,曲转近岸,一条青石径,在茂树枝叶的掩映下,曲转前行。远处,暖阳下,一浪浪水波纹,推着几颗烁烁亮点游来,却怎么也到不了小桥前。

向北,有个二层的看台,很高。放目远眺,可观白洋河全貌。河绕长汀,艳枝弄影,亭阁探身于林。方便游历的简约小桥,点缀成景。不时有茶花的幽香,浮荡在这个被冬天遗忘的白洋河畔上。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孙崇斌,女,1969年生,浙江嘉兴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静坐花草间,享受从一片叶长成一枝花的过程;喜欢散文,那种欲说还休的感觉;喜欢听歌,或宣泄或寄予或励志,喜欢美好的一切。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