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134 可视的幸福

 西瓜瓜的图书馆 2023-08-10 发布于广东

三姐结婚了。

我有三个姐姐,大姐二姐都很早就出去打工,我俩一起在家上学,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在家的时候经常吵架,长大后感情才好了些。

她以前是非常强势的人——当然了现在也算——和姐夫谈恋爱以后整个人柔软了许多。她对未来的规划,从结婚生子到买房安家,伴随了许多的焦虑可是又让人觉得很有盼头。好像一直是这样,风风火火地,说干就干了。

会在婚礼上落泪这事我早就预料到了,甚至在这之前,光是在脑子里想象那个画面我就会热泪盈眶。实在非常夸张,不能理解自己。

不生孩子的话也许婚前婚后没什么区别,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两个人的关联或束缚都被隐形的线牵着,等待着某些特别时刻再显现。

我很少接触女性朋友的伴侣,姐夫是少有的在家里人和朋友们口碑都很好的一个。看着他致辞时的哽咽和颤抖,我一遍一遍地祈祷,拜托拜托,他一定要是一个不错的人,拜托拜托,不管是谁都请不要伤害对方。

我其实不太相信婚姻就是最好的归宿,即使自己正处于亲密关系中。看了太多案例,了解了基本盘的水平,每次提到结婚我总会习惯性地抵触,会说结了也能离的,会说分得清才能保障自己的权益,会说人总是会变的,会说相爱到老很难,我总会说万一。

但看着他们的时候我感觉幸福变得可视化,心里想着:别再说万一了,真希望你们一直相爱。

我的姐姐们对我非常非常好。

以前不太懂,这几年感触才更深些。因为年长,她们背负了更多的责任,自己体验过那些,却总是告诉我,“我们已经这样(做了这些),你就不用了,为自己作打算吧。”

上学时申请助学金,我每次都会写一句话:“姐姐们都很小就辍学打工帮忙维持生计。”二十来个字描述的是她们过去近十年的生活。我知道她们过了非常非常苦的时候,所以更希望她们能越来越好。

她们已经被束缚住了。离开原生家庭,再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人类社会好像一直这样周而复始地运转着。

二姐最累的时候和我说,“我觉得我好像不是我自己,我不想当女儿,不想当老婆,也不想当妈妈,只是开电动车出去兜个风,我都觉得很透气。”

很可怕,但好像是很多女性的生活,也许包括未来的我。

人要真正保持自我是非常难的事情,先战胜自己被灌输了前半生的要扮演好某个角色的观念,再获得不惧他人眼光能表达自己不想这样的勇气,然后坚持下去,单单是第一步说服自己就已经很难做到了。

我无法给她实质性的帮助,只能宽慰几句,在离开的时候拥抱她一下。

我很爱姐姐们,但又不太来往。

主要是距离的问题,来回一次要很久。有时我会从姐姐那听到很多亲戚朋友家长里短的事,我是爱听八卦的,但感觉每个人都很累很疲惫,我可以短时间充当大家情绪的垃圾桶,但又需要空间,回到自己的位置,不被打扰地刨除开原生家庭的琐事。

大学后我一直在减少和家庭的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很少和家里打电话,不关注家庭群的消息,不和家人说近况,很少主动找家人沟通或游玩。

这很奇怪,我其实非常需要爱和关怀,是那种感受到一点爱就想拼命抓住的人,常常有“想回家”的念头,也没有和家里闹过什么真正大的矛盾。但我仍然无法与他们坦诚我遇到的困难,我的挫败,我的不融入,我的痛苦。因为我不被理解,或者说我预设了自己不被理解,并且不去打破这种预设而是畏惧它。

我逃离家庭,在陌生人处寻找爱,质疑家人的爱,又怀疑陌生人是否能像家人一样爱我。

我身边很少有青年女性可以作为榜样,所以我一直不太知道自己到底能活成什么样子。姐姐们的生活有好有坏,我只向往部分。

我是那个可以出走的小姨,年长的孩子从出生就注定要为家庭为弟弟妹妹背负和付出,而当我长大,我承担了家庭其他方面的期待,而得以从生存压力中逃出去,希望能写下一种新的女性生活的脚本,可我摸着石头过河,却没有把握摸到的那个能支撑住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