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流·分享 | “舞蹈表演一流专业”建设专家教学展示课

 顺其自然h 2023-08-10 发布于北京

在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终评暨现场展示活动之际,北京舞蹈学院作为活动承办方,于8月8日在黑匣子剧场举行“舞蹈表演一流专业”建设专家教学展示课活动,组织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的6门核心课程及代表性师资,与来自全国各地参展院校代表进行分享展示。学院党委书记巴图,党委副书记、院长许锐,党委副书记刘岚,副院长邓佑玲,党委常委、副院长惠彤出席活动。舞蹈界资深专家以及校内外教师百余人共同观摩了此次展示课。活动由教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程宇主持。

展示课程:

《中国古典舞身韵》

授课教师:张军教授

图片

课程简介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在李正一、唐满城等前辈们的带领和探索下,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在为落实北京舞蹈学院“高水平特色型”艺术大学办学定位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科舞蹈表演专业“精英人才”为目标的核心原创课程之一。本次展示主要包括男班徒手身韵强化性短句和表演性传统组合两个部分,具体内容为《基本手位脚位舞姿组合》《穿手组合》《梁祝·云肩转腰组合》《大刀花组合》《流动风火轮组合》《青龙探爪组合》《燕子穿林组合》《驯龙组合》《双晃手组合》《满江红·冲靠云手组合》。本门课秉承以“文化浸润”为教育理念,以“意象教学”为方法设计,把握古典舞的动作语言、运动法则、审美风格、情感表达为训练目的,强调“形、神、劲、律”相统一,深化古典审美意蕴和身体艺术表现力。课程深耕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遵循舞蹈艺术自身的特性和规律基础上吸收借鉴,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性、舞蹈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的中国古典舞身体语言和审美范式。

图片
图片

展示课程:

《中国古典舞袖舞》

授课教师:邵未秋教授

图片

课程简介

本次展示分别从中国古典舞袖舞课程背景、教学价值、建设思路、教学内容四个方面进行,课程在系统研究古代长袖传统、戏曲水袖表演经验及服饰文化的基础上,贯穿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脉络,加强中国文化与舞蹈交融的课程与教学建设,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袖舞教学包括袖舞启蒙、袖舞强化和袖舞提升三个阶段,此次展示课呈现的四个组合主要聚焦在强化与提升的综合训练组合,分别是《流动抖袖强化训练组合》《综合出收袖强化训练组合》《出收袖提升训练组合》《冲袖系列提升组合》。邵未秋教授作为课程建设者,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对袖舞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材系统、教学理论进行了30余年的整体建设,逐步形成了以袖为媒,以审美品相为主导的舞蹈审美特色系列课程,在整体审美意蕴的建构中,促进学生身、心、情、境的相互联动与审美素养的综合提升。

图片
图片

展示课程:

《敦煌舞》

授课教师:史敏教授

图片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敦煌壁画为依据,提取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舞姿、形象,并对其所形成的路线、用力方法、审美规范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营造出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画中人” 的艺术氛围。课程以不同时代伎乐形象为蓝本,课程主要包括敦煌舞风格课及道具舞蹈表演实践课基础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六个组合:《启示冥想》《伎乐弄腰》《反弹琵琶伎乐天》,以及《莲花分合绸》《几何抖绸》《羽人纵技》组合中道具火焰绸的应用,通过层层推进体现了舞者对莫高窟伎乐天形象的解读,从舞蹈本体的运动和审美规律出发,吸取其他艺术门类中的养分、促进传统艺术的演变发展,创造出表达中国思想意识、风土人情和审美特征的吉祥美好的化身。这既是身体对壁画的 “临摹”学习,也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以全新视角诠释出敦煌舞之美。

图片
图片

展示课程:

《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与典型组合》

授课教师:高度教授

图片

课程简介

课程以研究、保存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的动态文化,发掘中国民族民间舞独特规律和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为出发点,一方面使其本身蕴含的民族舞蹈审美得到传承,另一方面将多层面复杂的人文关系于组合中体现。此次展示由8位在校教师及专业演员展现了《山东鼓子秧歌传统短句组合》《东北高跷秧歌单掏花传统组合》《云南花灯船歌典型组合》《安徽花鼓灯挂鞭典型组合》《朝鲜族安旦放木排典型组合》《新疆维吾尔族多朗齐克提曼组合二》《蒙古族硬腕复合典型组合》《藏族赛罗亚传统组合》。课程通过感悟不同民族舞蹈表演的风格特征,发掘动态语言背后的文化意蕴,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审美认知、文化内涵与精神层面的掌握。在有限的空间与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可能性,使学生在舞蹈表演、教学、编创、研究领域各有所获。

图片
图片

展示课程:

《中国民族民间基础训练-山东胶州秧歌》

授课教师:周萍教授

图片

课程简介

课程遵循“元素教学法”原理,根据民间女性形象重新梳理翠花、扇女、小嫚的舞蹈动态,整理出一套以人物形象为脉络的课堂教材,形成基本形态、动律、步伐、扇法、传统短句、综合表演六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本次汇报展示了《基本体态与动律训练组合》《传统短句-掂包扭子》《小嫚组合》《扇女组合》《翠花组合》《综合表演组合》,其重要价值在于对汉族民间舞蹈女性审美的重要标识“三道弯”体态的运用,并以“碾、拧、抻、韧、扭”的动力特点口诀,强化流动中的曲线特征,动作舒展委婉、泼辣明快、柔韧利落,独具魅力。课程深挖“以情带动” “以动传情”的教材内涵,融通“风格”“技艺” “表演”三个层面的能力培养和提升,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本体特征与文化属性的探索兴趣,为其在未来的舞台表演、舞蹈教学、创作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
图片

展示课程:

《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安徽花鼓灯》

授课教师:黄奕华教授

图片

课程简介

课程坚持深入田野丰富教材内容,尊重地域特征强调文化整体性,以“文化浸润”理念为指导开展课程教学设计,以纵深的文化背景关联教学、精准的舞蹈动态实践教学、延伸的乐舞一体融合教学、综合的思维培养互动教学为核心。课程关注舞蹈大学生的文化观、历史观、价值观的建立,以及培养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审美把控力和作为人的综合思考力和学习能力。现场呈现了训练性、系统性、典型性兼备的四个基础训练组合《碎步训练组合》《风摆柳动律训练组合》《扇花训练组合》《起步训练组合》以及六个各具风格的艺人短句,并“延伸乐舞一体融合教学方法”下,加强锣鼓经掌握与打击乐体验与灯歌《摸花轿》演唱,体现出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的立体多维,而非舞蹈技术训练的单一目标,将心脑启发与身体训练同步进行。从文化认知掌握、舞蹈本体学习、思维能力培养三个维度追求学生立体的成长,以达到学生技艺精进、思想提升的总目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古典舞系主任庞丹介绍了中国古典舞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养以及表演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重点强调师资培养、师资团队对于建设舞蹈表演一流专业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谈到,在新版培养方案中将中国古典舞身韵、汉唐古典舞以及敦煌舞三门风格课程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一体多元的课程结构,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身体文化和身体技艺的培养与训练。

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张晓梅表示,一流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几代前辈自上而下的代代传承以及全体教师的多年心血与无私奉献,才能使这些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凝结教学精华,锤炼打磨进步。北舞教师集体传承的榜样精神引导着一代又一代舞蹈表演专业的后辈们延续优良品格、发扬创新思想、助力学科发展。

中国舞党总支书记胡淮北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在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开始之际,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的两个核心专业,本场专家教学展示课是对中国舞蹈教育事业发展历史的伟大传承,也是建设国家一流舞蹈表演专业平台上的生动实践。北京舞蹈学院继续秉持70年前的初衷与热忱,继续加强核心师资、教材课程、实践项目的培养和建设,将不断总结、归纳、探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

在北京舞蹈学院迎接70周年校庆的关键之年,学院通过承办“桃李杯”,延续“桃李基因”,充分发扬“桃李杯”优秀属性。北京舞蹈学院作为承办方,为全国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互鉴积极搭建专业平台,推进全国舞蹈教育的大团结、大合作、大分享、大发展促进和带动舞蹈教育事业、舞蹈人才培养的持续繁荣和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桃李杯”的社会影响力,把“桃李杯”的品牌擦得更亮、传得更响!

8月9日起,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终评暨现场展示活动将按照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群舞、教师精品课共六大类不同组别分别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民族剧院、二七剧场、北展剧场进行现场展示和线上转播,还将于8月16日晚在北展剧场举行综合汇演并同步直播。


来源:第十三届“桃李杯”秘书处新闻宣传组、教务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