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写了一首诗,周恩来和了一首,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客栈 2023-08-10 发布于山东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老师写了一首诗,周恩来和了一首,境界不可同日而语

————下面是文字版————

周总理早在上学时,就志向高远,连很多老师都对他非常佩服,比如他的国文老师张皞(hào)如。

张皞如是河北盐山县人,思想非常进步,曾在家乡创办过新式学校,还是河北省议会议员。

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后,特地聘请他担任国文老师,班里有个学生,就是周恩来。

1916年,军阀张勋反对革命,开始联络各地军阀,为复辟做准备,闹得沸沸扬扬,张皞如非常愤怒,就写了一首诗《伤时事》:

太平希望付烟云,

误国人才何足云。

孤客天涯空涕泪,

伤心最怕读新闻。

这首诗,写得非常悲愤,也非常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平希望付烟云”,自己又无能为力,只能“孤客天涯空涕泪”,连新闻都不敢看了。

当时,周恩来还只有18岁,看到老师的这首诗后,就写了一首和诗:

茫茫大地起风云,

举国昏沉岂足云。

最是伤心秋已到,

虫声唧唧不堪闻。

周恩来的这首诗,前两句也是写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举国昏沉”,但是,后面两句却体现了周恩来的乐观心态,虽然这些军阀现在还很嚣张,但是革命就像秋天一样到了,那些虫子再能叫,也不过是最后的哀鸣而已。

这首诗的立意,无疑比老师那首更加高远,老师的那首诗,体现了一位文人面对军阀的无奈,而周恩来的这首诗,却体现了一位革命者对军阀的藐视,看到了革命未来的光明前途,境界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18岁的周恩来,看得就比大多数成年人都更加高远了,不愧是少年英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