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鲍勃迪伦:时代之声和民谣叛徒

 置身于宁静 2023-08-10 发布于浙江

  从发出「时代之声」,到成为「民谣叛徒」,在激荡的六十年代,短短几年内,初出茅庐的鲍勃·迪伦,那个辍学来到格林威治村的小伙子,一次次冲上时代的浪头。那些浪头太高太猛,以至于后来人们再提起鲍勃·迪伦,总是离不开六十年代。

半个世纪后,当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时,人们提到他,还是不停地谈论传奇而遥远的六十年代。一个真实可感的人,因为奖章和荣誉,又一次被拉远了距离,要被制作成历史书上的标本,像当年被贴满标签一样。

 老年迪伦

老年迪伦

然而,用一个六十年代,来概括一个年过古稀仍然在发专辑的执拗老人,显然是不公平的。评价鲍勃·迪伦,自然离不开那个时代,但那不是他的全部。特别是,他自己没有囿于那个时代,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

他不是历史书上的标本,也不是简单的文化符号。他曾经为那个时代浪潮发声,又逃脱时代牢笼,继续走在自己的路上。其实,就在「时代之声」和「民谣叛徒」的两个浪头上,我们能看到鲍勃·迪伦和时代的激荡共振,也能看到,他的来去决绝。

抓住时代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鲍勃·迪伦第一次面对那么多的观众登台弹唱。那一天,华盛顿正在经历本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示威游行,25万人聚集在林肯纪念堂前,为争取就业和自由的权利「进军」(March on Washington)。

就是这一天,同一个地方,马丁·路德·金给美国人带来了他最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当时,鲍勃·迪伦出道仅仅两年,他写出的《Blowin' in the Wind》这首歌,比他本人更有名气。在其他歌手的翻唱之下,这首歌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主题曲。而这位唱出了「时代之声」的人,正在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许多已经具备名气的人,不留余力地推荐鲍勃·迪伦,「民谣女皇」琼·贝兹尤甚。她邀请鲍勃·迪伦参加自己的巡演和各种活动——比如,March on Washington。琼·贝兹是民权运动中领袖式的人物,她经常到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现场支持献唱。

鲍勃·迪伦,在众人的目光下,也「理应」成为这样的运动领袖。

迪伦继承了老民谣人的反抗衣钵。那时的民谣人,只用一把吉他作为武器,他们看重自己写了什么,写的东西能给社会带来什么,然后弹着吉他唱出来。迪伦推崇的前辈,伍迪·格斯里(Woody Guthrie)在吉他上写着:「吉他杀死法西斯」,人们都相信这种力量,响应这种力量。

迪伦又能写出别具一格的抗议民谣。他写歌的方式和前辈们不同,他的文字都是个人的感受,但能引起同时代人的共鸣。他那些谱了曲的诗,更适合作为教科书般的抗议民谣被传唱。

但矛盾在于,鲍勃·迪伦并不想被单纯的定义为「抗议歌手」,这或许是对他人的意义,但不是对自己的标签和定义。当「抗议民谣」和「时代之声」成为他的荣耀,也成为再难摆脱的标签。

鲍勃·迪伦的年少成名,除了自身的才气,也离不开伍迪·格斯里和彼得·西格(Pete Seeger)等迪伦最尊敬的民谣前辈的支持,离不开琼·贝兹等同时代民谣新星的推荐,更离不开这个需要抗议民谣的时代。但之后的故事里,他却离最初的这些人,离成就了他的时代,越来越远。

1964年,当迪伦唱起《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时,时代变革的齿轮正在加速,迪伦仍然在击中时代的软肋。不过,另一个层面上,而迪伦变革自己的征途,也已经开始。
 
Come mothers and fathers throughout the land
And don't criticize what you can't understand
Your sons and your daughters are beyond your command
Your old road is rapidly aging
Please get out of the new one if you can't lend your hand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抛弃时代

1965年7月25日,鲍勃·迪伦第三次参加新港民谣音乐节(Newport Folk Festival),却制造了谁都没想到的结局。

当他第一次来到新港音乐节时,还是在琼·贝兹的引荐下,和众多民谣人同唱《Blowin' in the Wind》。那是专属于民谣的音乐节。一把吉他、一把口琴,和类似简单而悠扬的乐器,以原生态的方式吟唱诗歌。那时,尽管有披头士为首带来的「英伦入侵」潮流,尽管有流行音乐的侵袭,在民谣的天地中,仍然保持着那份不甘同流的质朴。

而这次,当已经成为民谣领袖的鲍勃·迪伦再次登上舞台,带来的却是一整个插电的乐队。演出换来的是台下的嘘声一片,场面失控,直到仅仅演了三首歌后迪伦带乐队下台。负责主持场面的Peter Yarrow向台下的迪伦哀求:能不能再唱一首。Peter对台下观众喊:「大家冷静,鲍勃去拿他的木吉他了」。

迪伦的第一反应是,质问Peter:「你为什么这样对我」(What have you done to me)

不得不只身返场的迪伦,抱着吉他像往昔一样唱了三首歌。也许当时在场的人们不会注意到,但重温演出视频资料时,我们会发现,迪伦唱到「It's All Over Now, Baby Blue」时,两颊已经有泪水滑下,只不过声音依旧平静。It's All Over Now, Baby Blue。

这是诀别。最后一首《Mr. Tambourine Man》结束后,迪伦再没有回到新港民谣音乐节,直到2002年。

太多人不能原谅迪伦拥抱电声乐队,认为这是对民谣的背叛。彼得·西格说,他听不清噪音之中迪伦唱的歌词是什么,他躲到车里捂上了耳朵,他失望地说,这不是民谣,是流行音乐。听到这样评价的迪伦比彼得·西格本人更伤心:彼得·西格是他极为尊重的民谣前辈,他从未想到自己竟然被这样全盘否定。

不能原谅迪伦的不仅是美国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