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曲兰溪棹歌写尽钱塘风雅,独成千古绝唱

 大白二白和三白 2023-08-10 发布于美国

2018年,有一本书突然在兰溪文史爱好者中流传开来,先是文史爱好者,然后是文学爱好者、文化人士,乃至乡贤、教授、学生等等,一传十,十传百,以众筹的方式,一年内数次重印,洛阳纸贵,求书若渴,微信上、报纸上,引起热烈反响。究竟是一本什么书让大家如此痴迷?

《兰溪棹歌》!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书名跃入眼帘。这之前,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七绝《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这是建中年间他担任东阳令经过兰溪时写下的,成为兰溪最早的形象宣传广告语,如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时隔千年之后,清代汪启淑将寓居兰溪时创作的100首诗结集《兰溪棹歌》,印行于市,其中因为涉及了大量的地方风土、人情物态、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故而被誉为兰溪史上首部“文化诗典”,是一部难得一见的“诗体史志”。“棹歌”原是船夫在行船过程中唱的渔歌,因为歌词简短直白、易于传唱,后演化为与水乡有关的诗词,并形成一种独特的诗歌创作方法,刘铁冷《作诗百法》称其为“作棹歌法”。多为江南一带诗人使用。而汪启淑的《兰溪棹歌》与朱彝尊的《鸳湖棹歌》成为棹歌体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汪启淑(1728-1799年),字慎仪,号讱庵、秀峰,歙县绵潭人。早年在浙江经营盐业,从而发家致富。因为多在浙江活动,故常居杭州,年轻时喜爱读书作诗,后与杭世骏、厉鹗等人在净慈寺结社,称南屏诗社。著有《埠掌录》《水漕清暇录》《撷芳集》《兰溪棹歌》《小粉场杂识》等。汪启淑酷爱藏书,藏书楼名“开万堂”,藏书量在当时浙江名列前茅。清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征集天下遗书,命各地藏书家进献。在东南地区,范懋柱、鲍士恭、马裕和汪启淑四家献书最多。汪启淑献珍本书600多种,为示表彰,乾隆皇帝特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并批准在绵潭村建“御书楼”收藏御赐书籍。

除了吟诗、藏书之外,汪启淑最大的嗜好就是收藏印章,并自称为“印癖先生”。搜罗古玺以及自秦汉以来的历代印章数万枚,藏于“飞鸿堂”。在收藏古印的同时,他还广交印坛名人,大量收藏当时的名人篆刻三千余方,并钤印成《飞鸿堂印谱》540卷行世,成为当时印坛名人的集中展示,为推动浙江篆刻艺术起到重大作用。时人以印作收入飞鸿堂为荣,足见其社会之影响力。

乾隆十八1753秋至十年1755)春,汪启淑居兰溪近两年时间,日游灵山秀水,夜吟清风明月,走遍了兰溪的名山庙观,访遍了兰溪的名人胜迹,被这里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并因此结交了一大批文朋诗友,创作了一大批诗词书画。至于他怎么会到兰溪,暂时还无法确切考证。有说养病的,有说做生意的,有说为避乾隆到民间搜集典籍的,但据其友沈德潜在《兰溪棹歌》序中所写“歙州汪生秀峰,寓兰溪者经年,于葺志余成《兰溪棹歌》”来判断,很有可能是兰溪官方邀请他来指导修志的。也正是得此便利,能走遍兰溪的角角落落,留下一部为兰溪修正史志的文化诗典。

都说屋住兰江梦亦香,汪启淑离开兰溪后,虽身居西子湖畔,却对兰溪山水念念不忘,并将居兰期间写成100首七言古诗整理成册,取名《兰溪棹歌》于当年自刻印行。他的友礼部侍郎沈德潜为其作序,大赞其书。沈德潜将他的《兰溪棹歌》与朱彝尊的《鸳湖棹歌》齐驱并论,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都是100首,但朱彝尊咏吟的多为风月,而汪启淑更多关注的是兰溪的人文地理、典籍掌故、民俗风情等等,堪称一部文化诗典、地方风物志,是一首兰溪文化的千古绝唱。

据爱好者初步考证,《兰溪棹歌》100首诗计2800个字,再加上诗人原注,总共不到一万字,却涉及到农业、经济、人文、地理、历史、民俗等方方面面,蔚蔚大观。其中包括人文地理123处,自然风物75处,历史人名123位,民俗典故与历史事件57处。其涉及之广、数量之多、内容之详,堪称地方志大全,让人读之又读,悟之又悟,不忍释卷。正如序中所说,《兰溪棹歌》不但歌颂了兰溪“山川之明丽,人物之俊良,民风俗之淳朴,还记录了兰溪一些“古迹由兴而废,由废而兴”的兴衰历程,“物产之昔有今无,而昔无今多”的演变过程,达到“前人所载缺者补之,伪谬者订正之”弥补志书之不足的目的。因为《兰溪棹歌》,我们知道了范浚慎独斋前的树曾经那么老,城南的吊脚楼曾经那么漂亮,二酉山房的藏书曾经那么多,马鞍徐的酒曾经那么香,兰江边的乌桕树曾经那么红;因为《兰溪棹歌》,我们重新认识了范浚、章枫山、金履祥、胡应麟、赵志皋等一批儒学雅士,结识了爱民如子的知县汪国楠、爱拍马屁的主薄朱恂、充满智慧的知县盛王赞、视生如子的教谕李璧、血战黄湓的大将唐元章等等;因为《兰溪棹歌》,我们了解到兰溪350年前的一些风土民情、名人典故,中秋、寒食、元宵以及六月六等节日兰溪人是怎么过的,包括民间遇旱求雨、遇荒食土、遇难保节等感人的、智慧的、忠孝的故事都一一展现,让我们对兰溪的人文历史、民风民俗有了新的考证与认识。

抢救文史资料、记录社会发展、弥补市志不足,这也正是政协文史工作之主要职能。因此,从2019年初,借全省诗路浙江建设之东风,市政协教文卫体与文史委就组织人员进行座谈、征稿,对《兰溪棹歌》的人文史料再挖掘、再考证,撰稿出版《兰溪棹歌——兰溪诗路文化寻踪》,得到广大文史爱好者的一致拥护与支持。特别是最早发起《兰溪棹歌》众筹重版的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组织会员利用节假日进行深入调查、考证,广泛发动会员在茶余饭后进行认真研读、交流,并积极撰稿。但毕竟已经过去了三个多世纪,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资料、信息非常有限的情况之下,要想对书中一些人名、地名与事件进行完整地考证是难之又难的,甚至要找出点蛛丝马迹都非常之艰辛。所以,尽管我们如期在年底交出了这份“答卷”,100多篇稿子凝结着每一位作者为之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遗憾,有许多地方考证还不够充分,数据还不够准确,材料还不够完备,有待进一步考证。

我们希望这本书至少能够成为一个引子,为兰溪旅游全域化推进提供更完备的依据,为兰溪的农业与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为兰溪文化事业再创辉煌提供更多的动力!

一座充满诗情画意之江南古城,一位广交雅友搜遍奇物之儒商,一部记载百年风物之文化诗典,一首吟咏心志补正史志之绝唱。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兰溪棹歌》、研究《兰溪棹歌》、弘扬《兰溪棹歌》,可以让《兰溪棹歌》永世传承、回响千古!

是为序。

 (此文为《兰溪棹歌——诗路兰溪文化寻踪》序)

西湖,与李渔擦肩而过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一江清水爱得很兰溪

大雪日,与李渔相遇,在秦淮河的拐角处

蒋畈曹公与育才学园年谱含泪整理,敬请补充修正!

李渔坝(兰溪摊簧)

大雪无雪,能饮一杯否?

【育才故事汇】王春翠校长给他取名叫“先知”,从此影响了他一生

【育才故事汇】乡村教育先贤“蒋畈曹”

【育才故事汇】碧霞满天花满山——纪念从育才学校走出去的革命女性吴碧霞诞辰一百周年

洪汛涛给汪烈的一封信:关于育才的那些往事

百年育才历史沿革,敬请知情者提供更详实的资料补充修正!

百年育才赋

西庄村的红色故事(上)粟裕大将在这里养过伤

西庄村的红色故事(下)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