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你挖了吗?“挖呀挖”洗脑神曲隐藏三大危机

 大白二白和三白 2023-08-10 发布于美国

两位老师也因此处于舆论的风头浪尖,有说黄老师背后有操作团队的,有说老师是开美颜的,有说利用儿歌直播涉及版权的,等等,说什么的都有。

真是网络时代,瞬息万变,日有新人笑,何闻旧人哭?

本文不想讨论这些网红事件,主要还是想就这首《花园种花》的儿歌谈点个人想法。

如果不是这首歌,这两位老师还会不会火?

或许未必。黄老师并不是这次才开始播抖音,之前也发过不少的儿歌,但都没有火。

这是一首很具魔性的歌,你如果听过三遍以上,脑子里绝对全是这个旋律,不由自主地会叨叨起来。绝对是2023最具魔性的歌曲之一,甚至有超过《早安隆回》之势。有人禁不住留言“我都挖了一上午了,太魔性了”等等。

那这首歌为什么会这么有魔性?我想至少有三个原因:

一是琅琅上口的语言旋律。先来看看这首歌的全文:

在什么样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

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

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

在大大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

种大大的种子,开大大的花

在特别大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

种特别大的种子,开特别大的花

很简单的旋律,很简洁的文字。还记得那个“喜羊羊”毛线的广告么,不断地重复,简单地重复,你越是讨厌,却越是扎根到心里。加上唱歌的老师容貌姣好,你就忍不住多停留了一会,反复一两遍之后,这首歌就像那个小和尚心中的女子一样,等到回到寺庙里都还没放下。

二是传统教育的生活逻辑深入人心。在小小的园里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大大的园里种大大的种子,开大大的花,这是我们自古以来传递给我们的传统教育逻辑。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换句话说,也是门当户对的传统教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当这首歌一旦传开来,就唤醒了心底的这种简单而直白的躺平逻辑,不由自主的认同感,马上显得亲近起来。

三是可传播、可置换、可解嘲,具有一定的情绪泄放功能。童谣的简单和重复本来是为了让孩子们易懂易记,而对于一个天天处于紧张压力环境下的成年人来说,无疑是一味让人放松、解嘲的灵丹妙药。生活已经让他们很累,渴望有那么一刻是不需要加工、记忆的,不需要调用大脑资源,就能完成的快乐。也有人说,视频传递出来的是一种熟悉、简单、纯真的美好!熟悉的旋律,配上老师有感染力的召唤,还有孩子们纯净的童声,很容易就让人撤防,从紧绷的状态下松弛下来,产生一种想要跟着唱的冲动。所以这首歌就在各行各业中产生了许多的版本。

但往往在许多快乐的背后也隐藏着细思极恐的危机。

往回倒二十年,你听到这首歌,最多一笑了之,不至于这么魔性。

那是什么让我们改变了口味,或者说改变了对世事的看法?个人以为至少隐藏着以下三大危机:

一是语言教育的危机。

对于一首儿歌无可厚非,而对于整个社会疯传,在大人的世界里疯传,这就有问题了。

我跟几位老师在讨论这首歌的时候,当场一位高中语文名师脱口而出:这是语文的悲哀!空洞的语言,不需要任何思考与转换,就是一个顺口溜而已。而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下来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曾经给我们多少奇妙无穷的想象空间,是其它任何一种语言无法比拟的。如果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用几位名人来对花园种花的解读,或许语言可以变成这样:

莎士比亚说:挖,还是不挖,这是个问题。

鲁迅说:这世上本没有坑,挖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坑。

李渔说:挖一下不足为奇,挖两下怦然心动,挖三下引人入胜。

对于一个刚开始接触语言的孩子,简单的词汇与旋律能让他快速地掌握它、学习它、爱上它,这没有一点问题。但在成人世界里风行,就像一个长大了的人还咬着一个奶头一般,变得幼稚了。

二是逻辑思想的危机。

这是一种傻白甜的逻辑思维。这种逻辑很容易就把人洗脑了,你如果不加考虑,会觉得它是很有道理的。

小小的花园里一定要种小小的种子么?小小的种子一定开小小的花么?真是这样的吗?

种子有发芽的,有不发芽的,完全取决于土壤的温度、湿度、深度等等。

小小的种子也可以开出大大的花。

但在当今社会上这种傻白甜的逻辑思维却大行其道,大受欢迎。

常常对于一些看到的、听到的所谓“真相”跟风传播,人家说一,他绝不说二,不带脑子的跟风。

有人拿了一大堆所谓“保健品”到老人群里左一个“爷爷”,右一个“奶奶”,先把你叫得心里酥了,就像视频中的美颜,先让你觉得养眼,然后开始唱儿歌。你用小小的工资买我神奇的保健品,多多地活上几年多拿退休金。他的逻辑是你拿出的是小钱,赚取得是大钱。有许多老人不知不觉地套进去,买一大堆的东西,最后却是人财两空。

为什么不想一想健康与“保健品”有完全的逻辑关系吗?

吃保健品就一定保健吗?叫“爷爷”的一定是好人吗?

为什么这些年诈骗现象会这么多,不仅仅老年人,年轻人、文化人、企业家也都有。心有贪念是一个原因,缺少逻辑思考也是重要的一点。有些诈骗案例只要稍微想一下就不可能是原来的结局。

但是现在人好像是太累了,连想都懒得想了。所以君不见满大街都是刷抖音的,不愿意去看书,看书太累了。影视片也越来越干巴巴,“神剧”越来越多,只要好笑,逻不逻辑不重要。

这是我们社会的危机,思想的危机。

三是人生价值观的危机。

从种子到花,需要多少过程?

儿歌中只讲了一个挖坑的过程,如果只要挖个坑,放进种子就会开花,那这是一种懒人经济,满足了所有人的幻想。

但是挖着挖着,我们所有人都掉进了这个坑,最后把自己也埋进了这个坑,成了一个人类的坟墓。

从种子到花需要土壤、阳光、空气、肥料,还要加上人类的斗争精神与创新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有付出才有回报,有斗争才有实现梦想。种子就是我们的梦想,它在生长的过程中,要跟自己坚硬的外壳斗争,要跟土壤斗争,要跟风雨斗争,有许多种子还没露出地面,可能就被战死在了土里,而永无出头之日。但它们依然前赴后继地往上冲,生命不止,斗争不止。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的斗争精神,几百年、几千年就是在这么不断的斗争中获得了一次次的胜利与幸福。

但我们现在缺的不是斗争,而是斗争的智慧,有时候甚至把斗争变成了争斗,无休止的争斗,最后让自己掉进了自己争斗的坑里,幸福成了悲哀。

那创新精神又是什么?

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守住传统不是守旧,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如果没有创新的传统,那传统终会消失,种子终发不了芽。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就像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发生了变化,种子的生存能力也要发生改变。以前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科技的进步可以让种豆得瓜,种瓜得豆,都并非难事。

我们可以在花园里种,可以在花园外种;可以在挖坑的土壤里种,也可以在空气中无土培植,这是科技的创新,创新的文明。

生活的简单是一种美好,但精神的空虚是一种悲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儿歌固然美好,但不能儿歌当成时代之歌。

不要走得太快,走得太快了,发育跟不上,就会营养不良,变得幼稚。

不要忘记思考,哪怕上帝要发笑,也要想一想,想好了再走也不差那么一会。

种子长大了会开花,人长大了,只能离死亡越来越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