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挖呀挖呀挖”,一首童谣作品挖到了什么?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8-1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文 | 麦琼

今年上半年,一位幼儿园教师在网上发布《花园种花》儿歌教学视频后火遍全网,一句魔性的“挖呀挖呀挖”,引发各行各业网友争相改编。一首歌形成一场文化狂欢,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网络生活需要新鲜事物的刺激,一方面需要检视文化艺术产出的新常态。更为特殊的是,一首童谣火出圈,有着撼动全网的威力,着实是一件值得琢磨的事。挖呀挖呀挖,到底会让我们挖到什么?乐趣?道理?生活的酸甜苦辣?是也不是。热闹中,各种点赞、歌颂、上价值,也伴随着质疑、揶揄、蹭热、网暴等,将童谣作品几乎淹没,狂欢过后不知道能看到什么?

一个素面可爱的年轻幼师带着一群小朋友,嘴里自然念叨:“在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种大大的种子/开大大的花。”这个画面足以令人疗愈。到底共情(物)点是什么?是《花园种花》的歌词?编曲?还是发布视频的桃子老师(黄老师)。审美现象常常是这样的,歌手的形象是审美的焦点,形象好对表演这件事一定是天然的优势。这跟去吃饭的地方,菜不怎么样,但是环境舒适也可以得到认可是一样的。但这显然不是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根本,长得好的幼师千千万,没有“挖呀挖”那几下子,不会火遍全网,收获“最美幼师”的评价。

如果作为一个儿歌作品,这首“挖呀挖呀挖”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手法、艺术质量等方面都并无可称道之处,甚至都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音乐作品,更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审美效果。据有限的网络材料显示,此童谣的作者不明,原为用以训练幼儿节奏感的绕口令式的手指谣。相对于《找朋友》《排排坐》《十个印第安人》《The Wheels on the Bus》(巴士上的轮子)等知名童谣,这首《花园种花》就显得过于简陋,缺乏形式的完整性,是一种“徒歌而谣”的形式。

不过这不要紧,童谣重在谣唱,音乐性不是重点,几个和谐的泛音组合和生动的节奏型足以建立美感,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全世界的歌谣莫不如此。就如同人类牙牙学语时,叫唤最亲近的父母都不约而同地选择“ma-ma”“ba-ba”,这两个响亮的音节,足以表达最准确、最美好的情感。

事实上,单纯从作品观察是无法解释这个儿歌所煽起的文化热潮的。对于文化现象,当下真切有效的行为观察才是理解文化意义的途径。这“挖呀挖呀挖”,好似百姓生活的日常,周而复始的艰辛与希望突然在一个冰激凌的清甜中得到满足。不过,也仅此而已。将冰淇淋夸赞为冠绝古今的美食,将童谣奉为文学艺术的巅峰,同样是不合适的。

“洗脑”是个很古怪的网络词汇,但是在如今的时代语境中很是好用,即强制性地将信息植入脑壳里。商业文明以来,再也没有什么比广告歌的洗脑功能更强大了,它们正是通过将短小精悍、不断重复的旋律节奏植入人们的无意识感知当中来达到此目的。从认知心理上看,这是“认知吝啬鬼”(cognitive miser)现象,无须消耗专注力和意志力就能将信息牢记在心,逐渐使人形成习惯性的低能耗状态。同样,好的儿歌一般也应当有洗脑的特质:易于接受。成年世界中的人们也喜欢跟着“挖呀挖”,多少带有一定的戏谑性,借以嘲解烦闷的生活。是生活的沉重、人们精神极度空虚带来的反弹,还是天性固有特性的唤醒?往深里理解,便是每一个人对安全感和温暖情感的重温。在此基础上的各种改编版本(十数种),真正实现了其网络文化产品的实质,形成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魔性特质。

强、弱、快、慢是儿童音乐感受力的基本方面,但是不要忽略孩子们基于音乐之外的想象,童心往往就驻扎在简单而又美好的事物上。在一个普遍焦虑的时代,人们在趣稚的童谣里挖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童真是人性的底色,内在的安全感、情感的温暖是每一个人在童年就应当建立的心理。这首《花园种花》,似乎最终挖出的是美育的问题。这种对童心、良善的珍惜,才是美育的种子,也是根本。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人格的塑造,而人格的塑造需要基于人性。我们的网络世界,实在很难种下令人欢欣的种子。若有芳香,一棵草都值得珍惜。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挖呀挖呀挖”的火爆究竟一种现代文化传播模式的自觉运用,还是“信息即力量”在互联网技术加持下的常态?可以确定的是,流量经济的觊觎者对这波热潮是重要的推动力量。蹭热度、蹭流量、直播带货、做代言者等不一而足,还有各种二度创作中引来的更多围观者、吐槽者,以及忙不迭地开始为幼师的职业上价值、拔高度的人等。其他的躁动并发症也不缺席:如质疑没有教师资格证、收入超百万、素颜很吓人等口水战和故意过度读解,都是流行文化现象所泛起的渣滓浊沫。实际上这些都是裹挟着“挖呀挖呀挖”的洗脑节奏而形成的“雪球”现象,褪去这些泡沫与渣滓,事情就显得很凄凉。《花园种花》在传播中有着明显的流行文化属性和奇异色彩,其流行期已经很快过去了。过度消费它,其实就是迅速解构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