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获《太平杜氏宗谱》电子阅读版

 北麓湖人图书馆 2023-08-10 发布于安徽

曾经,迷恋于乡志,爱人下乡,我都说,帮我弄一本那个乡的乡志,十几年下来,有十几本了,但还是缺少几本。

乡志于我,在于阅读,在于知晓那散布在民间的曾经过去,虽不完整,或许,是那个当事者,认为需要记录在案的事。这些乡志,作为工具书,作为参考资料,我可得以验证县志里或传说中的乡村故事。

还有,就是祖谱。

旧社会里,族谱,通常是不会轻易示与外人见的,那是家族的秘密,是很难得的。

我家,也有族谱,祠堂里有整套的,三大箱,在泾县桃花潭的张家,龙门翻燕岭就是。

因为属于“四旧”产物,文革时被住在祠堂里的人,当废品卖了。听母亲说,我们祖上是桐城的。到张家去,同宗叔叔说,我们是从宣城过来的。又听二姐说,三伯家中有族谱,不知去向,说是记录从江西过来的。我也晕了,弄不清自己的来路。

他们说的朝代不一样,一定是对的,若散落的珍珠,就是不能连串起来。

爹爹和太公的墓,我都去考证过,他们都是在晚清民国年间乱世,从泾县陈村翻过燕岭,跑到龙门,薪炭种茶得以定居的。老家村名,就叫“山棚”。

张家大伯在世时,画了一张草图,追究到前三代,皆是乡下俗名,到了我父辈,才有真正的辈字,父辈叔辈几房的名字,很绅士。我分析,是在民国修的谱,他们一定是入了谱的。

但到了我们这一代,破四旧,没有一个按辈份起名的。张家也没出什么大人物,关注的是生存生活阶段,对于家史的留存,我是不包任何希望的。寻了很长时间,一无收获。

太平的大姓,就是有大姓的作派

近年来新修的《黄山焦氏宗谱》《宛陵太平崔氏族谱》,我都想办法借来,反反复复翻阅。书到用时,方恨少的。


3月9日下午,原区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太平杜氏宗谱》修编委员会主任杜可林先生,赠送我一个精制的小礼盒,是一个古典金色的小U盘,系着一个如意红结,还带一个小接头,用于手机阅读的,盘上印有宋体小字《太平杜氏宗谱电子版》,如获至宝。知道他们是去年成谱的,一直盼望能阅读到。


杜主席有恩于我。九六年,我申报中级职称,他亲自带上我们一批的材料,跑市里。以后的高级职称申报,包括调动工作,只要是他管辖的事情,都按程序给我们办理,从来不打什么岔。从这一点上说,我一直很敬重他的。


U盘里,有杜氏六修宗族圆谱庆典视频,有《太平杜氏宗谱》共六册的电子版,易收藏保存,更方便携带和阅读。作为史料,查阅起来,太便捷了。

《太平杜氏宗谱》也被国家图书馆、国家方志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图书馆永久收藏。

对于族谱,我一直保持虔诚之心,奉为圣物。


太平小城中心的“太平盛世”牌楼,离我家不到五十米,一出小区大门,抬头便见。


牌楼是从永丰杜家村移过来的,我为此,考证了很长时间,作了一篇文章,发表在《黄山日报》,也是为了对得起的我居住的地方。

2019年6月份,杜主席在修谱时,拟将本人所作介绍太平盛市门楼的文章,编入拟修编的族谱中,我也是受宠若惊的。

开始,我以为修改一下就行了,哪知,他很认真,多次提出指导思想,确实让我费了一点神,作了多次修改。这还不算,他还请文物局的专家,现场比对实物考研,对文字进行了一些修正,才得以成稿。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我打内心里是敬重的。

浏览了一下电子版宗谱,阅读起来,确实方便。不说宗谱里的那些艺文诗篇,随便一张杜氏村庄的村居图,就让我满心欢喜了。

安仁坊,安仁渡,华家垅,绍思冲,孝子坊,丁宣庙,左王殿,迪成桥......许多熟悉的古地名,都能找到,以后,我按图索骥,就容易多了。

从杜村十景之“丹台晴烟、碧潭夜月、仙桥春波、金沙夕照、朱砂醴泉、琼仙古井、蜜崖天关、鸡鸣仙洞、九龙晚钟、群羊遗迹。”可见,传说中“四十里杜村”的盛况。

我所作的《杜家村的花门楼》一文,收录在宗谱卷末的杜氏古迹介绍的艺文里,真的很荣幸。



感谢杜主席给我的一次机会,也算是为黄山区地方本土文化,做了一点添砖加瓦的小事情吧。

特记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