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待秋“万石三斗吉金富翁”

 栎阳钓晚 2023-08-10 发布于贵州

上“三吴一冯”中,真正属于以画艺克绍箕裘、薪火相传的,就只有其中最年长的吴待秋(1878-1949)了。吴待秋的父亲吴伯滔,是同治、光绪年间的山水名家,与吴昌硕、吴秋农并称“三吴”。吴滔有子吴衡(涧秋)、吴徵(待秋),两人均幼承家学,善丹青,而待秋画艺更是青出于蓝,才得以跻身海上四大家。

吴待秋  1878--1949

他的笔墨传统得之于王时敏、王原祁颇多,布局以小石积大山,所作颇具章法,显得端庄稳健,其笔力苍茫秀润而气骨坚凝。待秋山水作品风格极为鲜明,但是笔墨循规蹈矩,加上创作勤奋,导致有重复而缺乏意趣之病。

吴氏水墨山水并不鲜见,偶然看到他少见的花卉作品,便觉得清新可喜,其实他的佛像、花卉同样拿的出手,不过求画的更喜欢他的传统山水罢了。如这幅的《竹石山花图》,笔墨生动,设色雅丽,墨竹如过新雨,山花烂漫如霞,与其苍浑霸悍的山水大相径庭。题作“风影过长竿,花房玉露溥。美人修竹里,翠袖忆天寒。” 诗画洵雅,允称别格。

吴待秋竹石山花图》135x68cm 1937年 桑浦美术馆藏
题识:风影过长竿,花房玉霞溥。美人修竹里,翠袖忆天寒。子清仁兄大雅属正,丁丑先立夏三日画于万石三斗吉金之室,袌鋗居士吴征。
钤印:吴待秋、诗债待秋征、括苍亭长

吴待秋曾从乃父好友吴昌硕游,一度在海上题襟馆鬻画,与丁辅之、高野侯、王一亭、商笙伯、赵云壑等花卉名家切磋技艺,有这样的高手过招经验,本幅竹石山花意趣格调自然风标独立。上款人陈子清(1895-1946)是吴湖帆的表兄,能作山水并治印。当年陈、吴表兄弟在嵩山路合办书画事务所,吴湖帆在楼上潜心艺事,陈子清则在楼下办理事务。

吴待秋常用一方源自唐人诗句的闲章“诗债待秋徵”,巧妙地嵌入自己的名字,风雅文气。吴待秋的“诗债”是不是拖延不知道,不过他的画债倒是从不拖欠。又一次沪上暴雨积水寻尺,陈巨来串门,看到吴待秋居然站在凳子上画笔不辍,不禁为之绝倒。这样的画家最受客户和代售的笺纸店老板欢迎,所以他售画生涯颇佳,润笔虽然在三吴一冯中处于中下游,但凭着终日手不停挥,收入置换了不少黄金,藏在了家中床脚和马桶里——绝对是接地气的画家了。没有吴子深、吴湖帆的家世渊源,吴待秋全凭自己的画笔讨生活,所以虽然心怀远方,但不得不脚踏实地。是以泰山李嘉福将一件汉三斗鋗相赠,吴待秋就欢喜不已,不仅自号袌鋗居士,还自诩“万石三斗吉金富翁”。

吴待秋柳岸荷花图》110x56cm 1944年 桑浦美术馆藏

款识:湖上纤风吹酒醒 藕花香里擢歌来 甲申冬十月抱鋗居士

钤印:吴徵之印(白)抱鋗居士(白)

1931年有了一定积蓄后,吴待秋终于能实现自己的文心雅兴。他在苏州护龙街装驾桥巷内购买了一座古典花园住宅,举家搬入。该园原属扬州盐商姚大赍,吴氏购入后,借用杜甫名作《秋兴八首》中“香稻啄余鹦鹉粒”的诗意,将之命名为残粒园。杜工部的这句诗是倒装结构,正常语序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说到底,就是说这座园子小,像啄剩下的半粒稻谷——因为该花园占地仅为140多平方米(当然宅园面积足有5亩),虽然是苏州最迷你的私家园林,但是园中空间利用充分,假山、石洞、亭子、水池、花木等该有的都有,园西依山墙叠黄石,最高处有半亭一角飞翘,亭内还设坐榻、壁柜、博古架和鹅颈椅。亭名“栝苍”,吴氏别号“栝苍亭长”即来源于此,这方别号章也钤于本画的左下角。吴待秋本期待在此地颐养天年,不料几年后日寇入侵,烽烟四起,只得携家眷返浙江老家,辗转返回上海,迁居福煦路与王福厂、吴青霞为近邻,重又卖画渡日。

吴待秋山润听瀑》102x54cm 1926年
丁佛言石鼓文桑浦美术馆藏
题识: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丙寅冬仲,袌鋗居士征。
钤印:台松、征、袌鋗居士

陈小蝶曾评价吴待秋'号为麓台,实出蒙泉'。'蒙泉'指的是蒙泉外史奚冈。当然奚冈的山水也属娄东一脉,吴待秋到底不出四王正脉,尤其是他的水墨山水,就近代海派画坛诸家论,他可是将笔墨的形式美感做到了极致。早年吴待秋在北平曾与文具铺的铜刻匠人张樾丞合作,吴氏构图,张氏刻绘,于是所成的铜墨盒、铜戒尺、铜镇纸格调便不同俗流,销量大好,相信这段经历,对吴待秋探寻麓台正宗的“笔底金刚杵”之境界也有莫大的帮助。

吴伯滔春溪泛舟》170x45cm  桑浦美术馆藏
款识:春深乔木绿阴齐,北舍南村只隔溪,孤舟随风独来往,杨花扑过小桥西。伯滔吴滔。
钤印:吴伯(朱)




点击文字查看桑浦美术馆精彩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