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lus升级版,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专业名词高频考点118题(新增名词解释热点补充包)!

 昵称59394264 2023-08-10 发布于湖南

王思斌 社工概论 考研名解高频考点118题

可用于社会工作(MSW)考研,社工师考证,社区工作者专业部分使用,社工研学社整理与编辑,转载请标明明确来源:社工研学社。

社会工作考研名词解释热点拓展补充包18题: 

1.慈善社会工作【新增】

    答:慈善社会工作是一种致力于改善社会福祉和促进社会公正的活动,旨在帮助弱势群体和社区,提供支持和援助。它涉及多个要素,包括慈善精神、资源、慈善组织和志愿者。在中国,慈善社会工作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力量,政府和社会各界都积极推动其发展。然而,慈善社会工作仍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社会工作在慈善公益事业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一,社会工作知识基础的建立和扩充,客观上提升了慈善和公益事业整体的理论水平,推动了慈善“科学化”发展的进程;

第二,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社区等完备的方法体系使得慈善“科学化”得以更好地实施;

第三,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的引入形塑了慈善人员对案主和社会问题的看法;

第四,社会工作拓宽了公益与慈善的领域,从而在更大的层面上促进公共利益。

2.完整社区【新增】

答:完整社区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完整社区主要体现在:

社区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等,配建便利店、食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等。
生活环境更加宜居。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工作,加强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建设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营造全龄友好、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等。
智能化服务加速推进。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
社区治理机制更加健全。完整社区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协商机制,搭建沟通议事平台,推进设计师进社区,引导居民全程参与完整社区建设。

3.社会工作站【新增】

社会工作站是一个配备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培育志愿服务队伍,保障基本民生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4.党建社会工作【新增】

党建社会工作定义是指“在党的领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为基层党组织、党员及其家庭提供以恢复或强化能力、发挥社会功能为目的的专业服务。具体来说,社会工作者以党的建设为专业服务领域,结合党的建设有关要求,以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作用发挥为工作重点或服务领域,秉持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及实务技能,协助做好党建工作,以党建理念与党建元色为主融入专业性的多样化党群服务,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具体化,助推党的建设纵向延伸。

5.党建+社会工作【新增】

答:“党建+社会工作”一般是指在党的建设平台中,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及进步。具体来说,“党建+社会工作”可以理解为借助党委的党建平台优势,结合过往专业服务的运用经验,以专业视角为基准,综合运用专业的理论及实务方法,在党的建设相关工作中把握党委的党建工作重点及主要方向,因地制宜整合联动各类资源,把党群作为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的政策、领导社区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基层创新的重要阵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党务协助、党建活动开展、党组织及党员服务、党建项目策划、弱势群体党建联动项目、党的基层宣传等专业服务或支持性工作。

6.数字社会工作【新增】

答:数字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现代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对服务对象进行干预和介入的社会工作,包括智能系统构建、网络工具运用等。社会工作服务的数字转向能够有效辅助社会工作者远程、实时进行工作和交流,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网络数字技术的应用解决了社会工作难以进行线下直接接触的难题,线上的社区排查、心理干预成为了疫情时代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方式。详见:社工考研论述题热点:数字时代的社会工作

7.智慧社会工作【新增】

答:智慧社会工作是智慧社会和社会工作互相联结而成一个重叠领域。智慧社会工作通过提高服务对象的智慧能力、引导服务对象智慧积累来帮助其提高社会竞争力,从而进一步促进服务对象的全面福祉。要开展智慧社会工作不但要掌握传统社会工作的各种理论方法及实务技巧,还必须掌握智慧社会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并且还要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详见:论述题热点:数字社会工作&智慧社工|这所高校开始招收社工(数字社会治理)学生

8.社会治理【新增】

答:所谓社会治理,是指以政府为主导包括其他社会力量在内的行为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各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9.乡村振兴【2022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

   答: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10.乡村振兴与社会工作【2023年高频必考点】

  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要“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推动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社会工作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融入乡村振兴提供了契机。

     从群众需求层面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专业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心理疏导、社区人文氛围营造等,社会工作利用其服务的专业性和精准化能够有效满足群众需求。在党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特别是脱贫攻坚后,中国的农村、农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工作嵌入到乡村振兴当中,能够保障农民享受社会服务的权利,提升其获得感与幸福感,也有利于缓解农村社会服务长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赋能”的理念与实践能够培育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从乡村发展层面看,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组织的力量,社工组织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担起“公民—国家”之间的沟通桥梁,有利于完善社会协商机制、调解基层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等方法深入居民生活,运用专业、动态的工作方法,及时发现个体或家庭面临的困难,通过资源链接的方式帮助其解决问题,改善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极大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能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我国通过往贫困村派遣驻村书记、五级联动等方式极大提升了贫困村的治理能力,夯实基层治理体系是脱贫攻坚中国经验中的核心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需要多主体发力、利用专业优势落实国家政策。社会工作作为专业性的组织、作为“五社联动”的关键一环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丰富了社区可利用的机制、可调动的资源,有利于补齐国家治理体系中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短板,实现农村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

11.民族社会工作【2022年中央民族大学真题】

  答:关于民族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国内学者存在几种不同解读。郑杭生认为,民族社会工作的概念是:政府和群众团体依据国家的民族政策,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指导下,对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面临困境的少数民族个体和群体所实施的一系列救助活动。王思斌认为,民族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与民族工作的交叉,是针对少数民族或族群的社会工作。

根据以上学者对民族社会工作相关概念的讨论,民族社会工作是依据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方法,为少数民族提供帮助的一种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分支。其专业价值理论包括:为有困难的少数民族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向少数民族群众传递国家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习俗、遵循“助人自助”的助人原则。

12.金融社会工作【江西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常考】

答:金融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新尝试,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服务对象提高理财能力和改善资产状况,确保服务对象,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王思斌)。总的来说,金融社会工作是国际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是指通过运用心理社会的介入方法帮助服务对象掌握更多的金融知识,提高理财能力和改善财务状况,最终达成个人与社会的改变,促进个人福祉。

13.灾害社会工作

答:灾害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以遭遇灾害(自然、社会)影响正常生活的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坚持社会工作助人自助原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通过支持和服务,帮助对象走出困境,恢复正常生活的服务活动。

14.共同富裕与社会工作【2023年高频必考点】

答: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工作不仅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而且还能有效链接和均衡资源,规范公共服务和资源的流向,因此社会工作应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中坚力量。

15.赋权【2023年高频必考点】

:“赋权”(Empowerment)又译作“充权”、“增权”或“增能',是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重要概念,是指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挖掘与激发案主潜能的一种过程、介入方式和实践活动,是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这里的“权力”是指个人或群体拥有的能力,是对外界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强调的是人们对他人、组织或社会的拥有、控制和影响。

赋权的三个层次:

1.个体层面的赋权。所谓个体赋权是指个体得以控制自身的生活能力以及对所处环境的融合与影响能力,括实际控制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两个方面。对于不同的弱势群体对象来说。个体赋权的侧重点不同,各元素的重也有所不同。

2.人际关系层面的赋权。离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何人都无法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人际关系层面的权,一方面可以增加一-定的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另-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争取公平的社会环境。

3.社会参与层次的赋权。社会参与层次的赋权目标指向对社会决策的影响,表达自己利益诉求和参与社会源的分配,争取到与健康社会和进步文化相匹配的社会公正和社会平等待遇。

16.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2022西北政法大学考研真题】

答:1、生活适应模式(生理——心理——社会的模式)。核心概念是适应、压力和回应。疾病的发生可能会造成当事人的压力,形成病人、家庭与其生活环境的改变或适应问题。

2、社会医疗诊断模式。社会工作者对医疗个案的诊断内容包括疾病、个人、人际关系、环境及文化等事实,并整合上述五项以了解案主在面对压力时的内外反应。在医疗机构的社会工作诊断除了病人疾病外,就是对病人及其家庭的社会心理诊断,这被称为社会医疗诊断模式。该模式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病人和疾病的了解与分析,二是对疾病于病人与其社会环境影响之分析。

3、危机调试理论。疾病是一个危机事件,该理论着重当事人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干预目的在于协助个人重新适应,尤其时情绪调适,长期目标是增进当事人未来处理危机的能力,工作步骤包括情况评量、设定干预目标、进行干预、干预结束等。

4、家庭取向的工作模式。家庭取向医疗社工旨在协助家庭成员建立各项能力,包括获得疾病讯息及知识、提供家庭内部的支持、减轻家人各种负面感受、协助建立家庭的社会网络、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动系统和协助资源的运用等。【出自顾东辉《社会工作概论》】

17.贫困陷阱【2022中南大学考研真题、2021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

答:贫困陷阱这个术语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是指由于一些因素阻碍了贫困家庭通过自己增加收入来提高净收入,因而不能脱离贫困状况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收入增加,税赋、社会保险缴费等也就会相应增加,结果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因为努力寻找工作增加的收入扣除了税金和社会保险金等缴费外,其净收入可能增加不了多少,甚至可能还没有不工作时能够得到的救济金多。即使没有税收和社会保险等费用的支出,只要是社会救济金以家计调查为基础,也会出现贫困陷阱的问题。

18.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青岛大学考研真题】

答:社会工作教育本土化是一个不断吸纳、反思与批判的过程,以引进西方社会工作专业为开端,从我国本土实际出发,不渐地整合中西方的文化和实践,来实现最终的木土化。对外来社会工作专业进行主动地、理性地改造,一方面,社会工作教育要对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伦理进行梳理,有选择地构建符合我国本土实际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在课程与教学层面,设定课程、选定教材以及进行教学,均是在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规定下进行的,本身即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要实现本土化,一方面,要以国际通则为基础,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积累地本土实践经验,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

正文: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

1.社会工作

答:社会工作是指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团体, 解决其生活困境,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 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改变,包括改变受助者不适行为,改变他的不利境遇,改善当事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适应,以及促进人的发展。

2.社会工作者

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

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 意愿,并釆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 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 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 助人自助

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个 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 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主体,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到受助者的需要和接受服务的能力来开展服务,所以不能把受 助人视为纯粹被动的、只是行为的对象或客体。

同时,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体,他也将自己的意识、目的以及对 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

5.社会保障

答: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劳务性的服务。

6.社会工作价值观

答: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不同于个体的价值观,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价值观,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共同体内部的一种总体的价值偏好,代表着整个专业团体内部对社会正义、服务、个人价值与尊严、人类关系重要性、社会团结等的一般看法以及对专业活动标准的认定。

专业价值观的建立与履行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前提,也是 社会工作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标志。在社会工作领域,专业价值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工具性日标。社会工 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

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基 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没有一定的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到发展。

7.专业关系

专业关系(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服务的需要同受助者建立的关系。社会工作 者在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着频繁的互动,也会形成多种关系,其中既包括按规范行事的专业关系,也包括因深入交往而产生的、带有某种情感的人际关系。为了保障专业服务的展开和深入发展,达致预期的助人目 标,社会工作者要恪守专业关系。

8.专业社会工作

专业社会工作是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遵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的服务。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一些教育、咨询服务和发展机构开始尝试进行该类服务。其工作人员系非政府官员,服务组织多是社会团体或民间机构。这类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

9.整合社会工作的原理(补充考点)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可能并非面临单一问题,“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情况时有发生。从整体视角把握服务对 象比单一视角更有利于解决或舒缓问题。因此,整合社会工作就是针对问题的所有因素,结合各种知识基础,利用多种技术在多个层面进行干预,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

10.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答:社会工作者是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根据以上界定,社会工作者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不以助人过程牟取私利。

2.他们是以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3.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这些专业方法可能是由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出来的。

4.获得专业认可。社会工作者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或经过专门考试、注册制度而得到权威机构的承认。

5.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提供社会服务。

以上这些有利于将社会工作者同慈善人士、行政官员、志愿者等区别开来。

11.乡村社区发展(精准扶贫是今年热点)

答:社会工作者进入不发达农村地区同当地政府、居民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如发展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地区发展规划专家等)一道从事发展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包括一系列综合性的、长期的发展活动。

社会工作者在促进和帮助农村居民选择新发展项目,进行社区规划,发展社区教育与社区卫生事业,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支持者

答:支持者是指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人自立或自我发展。

13.倡导者

答:倡导者是指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但并非不顾受 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14.社会角色

答: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它 指出了处于社会某一位置上的人应该如何去做,反映了处于该位置的社会成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现实社会中 的社会成员处于多重社会关系之中,一个人可能担当多种角色,社会学称这种现象为复式角色。

15.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答: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务的实务模式,它是对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经验总结。一般说来,实施社会工作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接触问题——调查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终结。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6.社会工作价值

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 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社会工作所奉行的价值与其他领域所奉行的价值以及 社会一般价值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17.伦理守则

答:伦理守则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方面的行为标准。伦理守则包含总则、职业道德、专业修养及工作规范四个方面的内容。

它共涉及六大方面的内容,包括: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在实务机构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18.操纵

答:操纵是指同社会工作的自由和自我决定价值的相反的,是一种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精心安排事实,不提供信息、夸大、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撒谎的行为。

布雷格和施培特提出判断是否操纵的四个标准:谁受益、活动的目的、问题的实质和行动的性质。

操纵行为包括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精心安排的事实,不提供信息、夸大、歪曲 事实真相或者撒谎。避免操纵,不仅关系到专业的纯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正义性和道德责任。

19.家长作风

答:家长作风是与法律实践相关联的,但是社会工作干预亦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在社会工作历史的特定的时期,家长作风一直是受到倡导的,并认为对于某些案主,社会工作者应对他们扮演积极的家长角色或行为。

后来, 由于社会期待家长角色应由社会机构来扮演,因此,个别社会工作者的这种家长式的行为就受到了挑战。家长作风涉及对另一个人自由的某种干预限制。

韦利提出评价家长作风的三个标准:

①对一个人自由选择生活计划的干预不应该严厉;

②干预包含着对那个计划中某些成分的偏爱与支持;

③计划中明显存在着由于案主没能力决定其自己的目标因而必然会导致某种失败的理由。

不管怎样,即使在缺乏预见性、不成熟等条件下,家长作风也不应该在社会工作中存在,因为它可能由于对 标准的定义问题而导致工作者的放纵和对当人事的侵犯。

20.接纳

答: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 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在关于接纳的讨论中,有人提出它与非判断的态度是等价物。其实,接纳远不止于此。

它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接纳在实践中有时是困难的。当服务对象的行为违反一般道德,或当他的价值观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相左时,接纳方面的问题便会产生。拒绝接待,或在接待中用明确的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来标定案主,都是违反接纳原则的。

21.自决

答:自决即自我决定。在社会工作中,自决更多的是针对社会工作者而言的。由于其地位关系,社会工作者 很容易替服务对象决定,犯越俎代庖的错误。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 权力。

案主的自决必须有两个前提:

①案主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②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案主绝对无害。

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案主的自决权,就是尊重案主的自由人权。不具备上述两个前提条件,社会工作者则要为案主负起一定的责任,即在表面上违背自决原则。

22.个别化

答: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理念方法,它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①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确定“这一个人”与“那一个人'的不同之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②在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③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23.行为主义理论

答: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实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 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

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 体的外显行为而已。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 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24.心理分析学理论

答:心理分析学理论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而由人格结构中 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 关系的失衡。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25.认知理论

答: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26.社会系统理论

答:社会系统理论是以一般系统论及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 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 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 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27.增权理论

答:增权理论是一种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 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的社会工作理论。

该理论从主义马克思变通而来。主义马克思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

为了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将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大目标协调起来,一些倾向或同情主义马克思的社会工作者提出了 “增权”或“倡导”理论。

第五章 社会福利制度

28.社会福利

答: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改善和提高成员的生活而实施的各种措施、政策及制度。它是社会保障体系 的一部分。广义是指国家和社会举办的文化、教育、医疗事业,城市和农村社区或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公益事业;狭义是指国家和社会为身心有缺陷而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上有困难者提供各种物质帮助和特殊服务。

基本内容包括社会补贴、职业襁利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企业财力和社会团体、个人的捐款,也包括外国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款以及贷款。社会的发展,其内容也表现为从消极的救济到积极的预防,由部分人的社会责任转变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的发展过程。

29.剩余性社会福利

答: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或残补性的社会福利),另一个就是制度性的社会福利。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 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介入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

第六章 社会个案工作

30.社会个案工作

答: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 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31.“社会一心理”模式

“社会—心理”模式是一种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 的方法。“社会一心理類模式将有关意识、潜意识、人格功能、人类行为、情绪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帮助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制定个别化的“诊断与治疗计划”。

它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认识和理解人及其心理的发展过程,来认识服务对象问题的根源,以对症下药,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促进其个人成长。

32.叙事治疗模式

叙事治疗又称叙说治疗,是后现代主义个案工作的模式之一。叙事治疗模式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元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在工作关系和工作技巧上的些变化,透过“故事叙说”“外化”“解构”,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第七章 社会小组工作

33.小组工作

答:小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定义:

①以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目标下定义

1949年美国小组工作者协会指出:小组工作是指小组工作者在各种小组中,通过小组互动与方案活动达到 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小组工作者的目的在于根据个人能力与需求而促进个人成长,使个人与他人、团体与社会之间达到适应,促使个人有社会改良的动机,同时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权利、能力与独特性。

小组工作者参与团体的目的是为了使团体中的决策不是来自团体内或团体外的优势影响,而是来自知识、理 念与经验的分享与整合。

②以小组工作对人的发展下定义

科伊尔认为小组工作是指一种教育的过程,通常由各种志愿结合的团体,在小组工作员的协助下,于闲暇时间内实施。其目的是在团体中通过个人人格的互动,促进个人成长;以及为了达成共同的目的而促成团体成员间互助合作,以创造团体。

③以小组工作对人的治疗下定义

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于1959年指出: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是指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及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34.社会学习理论

答:社会学习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时,其他成员会期望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反之,为了避免出现否定性的结果,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用同样的行为。

35.系统理论

答:系统理论认为小组看作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按照帕森斯所述,小组是一个由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组成的社会系统。小组工作必须通过增强小组这个系统的开放强度,并且恰当地利用其他系统来影响小组发生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相接纳,根据外部环境的需要和变化确定和维持小组的目标、特征和 过程,可以保持小组的平衡和有效实现小组目标。

36.小组中心模式

答:小组中心模式由卓波提出。它认为在朋辈小组、志愿者小组中采用小组中心的模式,可以使小组成员在 积极投入有共同利益与相互认同的小组经历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角色责任,增进自我满足,从而促进社会功能。

37.社会目标模式

答: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出现功能失常或问题,与社会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而人和群体的行为又会影响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实现。

社会目标模式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这种工作模式利用小组过程发展小组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并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这种工作模式中,小组被看作是一个统一体,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达致社会变迁,社会责任得到鼓励,领导能力得到发展,民主的概念在小组过程中也得到充分的实践。

第八章 社区工作

38.社区工作

答:社区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 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39.地区发展模式

答:这个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居民之间的合作精神,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这个模式通常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它釆用的方法是自助与合 作,以具体目标为主,通常未能有效地引进外来的资源。

40.社会计划(社会策划)模式

答:社会计划(社会策划)模式是指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这一模式可以说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方法。社区工作者担当的是组织实施者的角色。对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一模式比较常见。

41.社区照顾模式的实施策略

答:①在社区照顾

“在社区照顾”,是指将一些服务对象放在社区内开展的服务,即指有需要及依赖外来照顾的弱势人士,在 社区的小型服务机构或住所中获得专业人员的照顾。“在社区照顾”的核心是强调服务的“非机构化”,将照顾者 放回社区内进行照顾,使他们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协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

②由社区照顾

'由社区照顾”是指由家庭、亲友、邻里、志愿者等所提供的照顾和服务。“由社区照顾”的核心是强调动员社区内的资源,发动在社区内的亲戚朋友和居民协助提供照顾。

③为社区照顾

要成功地进行社区照顾,单靠社区及家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为了不使这些照顾者被“耗尽”,还需要充足的支援性社区服务辅助才能使社区照顾持续下去。这些社区服务包括日间医院、日间护理中心、家务助理、康复护士、多元化的老人社区服务中心、暂托服务、关怀访问及定期的电话慰问等。

42.我国社区工作的不足(补充)

答:①社区服务方面的不足

a. 社区服务的性质定位问题。

社区服务在本质上是属于福利服务还是营利服务,或者它在服务项目上如何进行区分,对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的争论不休,从而影响了社区服务的健康发展。

b. 社区服务的队伍建设问题。

社区服务工作是专业化的服务工作,还是可以任人进入的就业领域,或者它内部有无专业和非专业之划 分。

c. 社区服务的行政化问题。

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已经行政化,怎样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不被当作政府的“腿”,而能在自治的理念下健康发展,是我国发展社区工作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

②社区发展方面的不足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由于许多农村经济基础差、村级组织乏力,所以农村发展进展缓慢。

③社区建设方面的不足

社区建设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原来的城市管理体制严重不适应的背景下提出的,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国家,地方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社区建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第九章 社会行政

43.社会行政

答:社会行政又称“社会工作行政”或“社会福利行政”,是指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社会行政有广义和狭 义两种涵义。

狭义上是指政府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依照国家的立国思想、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在其辖区内 的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服务。

广义上是指针对全体人民的,是社会福利行 政主管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有关社会福利的各种措施,包括政府办理的所有一般福利项目,如卫生、教育、社会救济、公共住宅等。

44.督导

答:督导是指一个渗透着社会工作价值观、工作技巧、人际关系、工作规范等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活动。它具有行政、管理、教育和支持等功能。在录用新成员、承担新任务的情况下,由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对下属进行督导是必要的。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督导是机构中的行政人员为更好地完成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对被督导者的工作给予 指导、协调、强化和评价的活动。

45.过程评估

答:过程评估是指针对机构运行或服务提供过程的评估。过程评估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搞清楚机构(成员)提供了哪些服务、服务是如何提供的以及服务过程是否指向计划目标。

46.结果评估

答:结果评估是指对机构运行或服务结果(效果)的评估。结果评估关心的是机构所提供的服务的实际效果, 这种效果与预期的关系,达成这种效果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社会服务的效果常包括服务的受益人数、受益人结构及影响深度等。

第十章 儿童社会工作

47.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从内涵来讲,应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① 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是面向所有儿童的工作。

② 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

③ 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手段,需要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

48.儿童福利

答:儿童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狭义的儿童福利是指有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指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而服务功能则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此类福利具有残补性取向,是一种消极性儿童福利。

②广义的儿童福利的服务对象是所有儿童,这一类型的儿童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制度性的儿童福利,是对儿童时期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提供满足需要、促进发展的活动的总称,包含理念、策略、社会政策、机构、服务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

49.留守儿童救助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 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社会力量积极介入留守儿童的救助工作,逐步完善留守儿童救助服务的“成长支持模式', 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救助、情感关怀、心理辅导、素质拓展,以及资助留守儿童学校、干预留守儿童家庭的间接服务,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第十一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50.青少年社会工作

答: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达致最大限度,以贡献于社会的活动。

51.宏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答:宏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是由处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中的较高层次的人员所进行的关于青少年社会工 作全局方面的计划、实施、管理和监督等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推动有关青少年的立法、在青少年问题上为政府提 供资讯和建议、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推动青少年教育、监督和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创造娱 乐休闲的各种条件、促进家庭建设、推动青少年发展、保护青少年权益、宣传青少年等。

52.微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答:微观的青少年工作是为青少年服务的具体工作,它是最主要的、最经常的部分,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

思想辅导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其主要内容有:

a. 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社会政治制度的看法,培养其正确的政治方向。

b. 引导青少年形成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正确态度,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认识。

c.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时的正确价值评价和价值目 标。

d.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树立科学方法论。

2.道德及品格的辅导

a. 通过多种形式提高青少年道德理论认识,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道德理念和思想基础。

b. 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实践体验,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发展道德能力。

c. 通过工作帮助青少年在日常道德生活中注意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

3.学业指导

a. 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激励远大的与社会相联系的动机,强化直接与学习相联的动机,不断提高青少 年学习的自觉性。

b. 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加青少年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使之能正确认识和对待 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c. 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使之更为广阔和深刻。

d. 帮助青少年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促使其创造性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e. 帮助青少年化解处理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压力,克服学习困难。

4.健康成长指导

a. 辅导青少年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知识,普及卫生常识,帮助青少年更科学地认识自己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b. 辅导青少年掌握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地增进自己的生理心理健康。

c. 帮助青少年矫正身体和心理的缺陷。

5.就业辅导

a. 对青年就业意识的正确引导,包括就业的意愿和志向,择业的动机以及选择就业途径时的各种心理活动。

b. 辅导青年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即青年个人因接受或否定社会或社团的某些价值面对工作所持的态度, 增强青年生产活动的客观指标,调整青年个体对工作和专业的满意程度。

c. 为青年择业提供直接的服务,如职业介绍,推动政府完善就业制度,开辟就业渠道。

d. 进行就业训练,主要有基础定向培训、应变和多能性培训与入门培训等。

6.生活方式辅导

a. 指导青年对物质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重点,帮助青年养成良好的消费习 惯,养成勤俭朴实的好作风。

b.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生活情趣,发展青少年的多种兴趣,指导好青少年的 闲暇生活。

7.社会交往指导

a. 通过社会交往实践指导,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使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如合作精神、 正确认知自我等方面不断有所提高。

b. 培养青少年正常的交往情绪和心理。

c. 锻炼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使青少年的领导才能、社交礼貌、交往态度等方面不断有所提高。

d. 对社会交往障碍或发生困难的青少年进行帮助和矫治,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

8.婚姻服务

a.教育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如恋爱中的严肃态度,对婚姻本质的正确认识,对家庭的责任感等。

b. 指导青年人的恋爱婚姻,及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他们思想上、情绪上的困扰,为他们提供包括心 理咨询、婚姻调解、法律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提高青年人的婚姻质量。

c. 婚姻介绍,为一些有特别需要的青年人发挥中介作用。

d. 在家庭婚姻服务中,依法保护青少年,特别是少年的利益,与早婚现象做斗争,引导少年正确对待“早 恋'的情感。

9.特殊青少年服务

青少年群体中有一部分需要予以特别服务,如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为他们的就学、就业、康复、婚恋 提供特别的服务;再如一部分违法犯罪青少年,需要提供法律保护、矫正、回归等多方面的服务。

对于贫困青少年、进城务工的青年也需要通过社会工作帮助其增强信心,克服困难,健康发展。

53.青少年社区建设

答:青少年社区工作以调动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环境和引导青少年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目标,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服务于青少年,促进社区健全发展。 其介入手段有:

①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力量入手。

②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

③从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

1.从社会整体发展角度,为本社区青少年发展服务,影响政府有关青少年政策,影响社会的青少年事业等。

2.联系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相关社会组织和机构,争取社会资源,如资金、物质、人力等为本社区的青少年服务。

第十二章  老年社会工作

54.老年社会工作

答:老年社会工作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界定:

①狭义的老年社会工作,又称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充分协助老 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②广义的老年社会工作,又称老年人服务或老年人福利,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会服务活动。

55.机构照顾

答:机构照顾是指在专门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对老人实施的照顾。机构对老人的照顾,以机构的设置条件,特别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技巧为转移。

良好的服务设施,高水平的、关心老人的专业人员会满足老人的多种需要,从而使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如果工作人员缺乏对老人的尊重、接纳,缺乏服务技巧,老人就不可能获得真正优质的关怀和服务。

56.社区照顾

答:社区照顾是指将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尽可能留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照顾。社区照顾也指动员社区内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去满足社区内老人们的多种需要,以帮助他们在社区内能够幸福地生活。

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照顾困难的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社区照顾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区照顾 可体现为“在社区内照顾”、“被社区照顾”和“为社区照顾”三方面含义,就是动员并连接正式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协助社区内有需要者,让他们能与其他人一样居住在家里和生活在社区里,并得到适当照顾,以便社区 成员之间休戚与共、相互扶持。

57.老年小组工作

答:老年小组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将老人组织到某种活动小组中,通过成员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社会工作者的 协助和指导,帮助老年人在小组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身的行为,使老年人摆脱孤独、克服困境,并获得愉 悦的心情和充实的晚年生活。

根据小组工作的功能或目的不同,可以将老年小组分成互助群体、治疗群体、社交 群体、服务群体以及照顾者群体等五种形式。

58.老年社区工作

答:老年社区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通过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升老人的社区参与 等方式,帮助老人解决问题,提高老人自助、互助的能力,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59.老年个案工作的辅导技巧

答:①怀旧

怀旧即是让老人回顾他们过往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感、 尊严等多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

②生命回顾

生命回顾是指通过缅怀过去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鼓励老人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 可能详尽地倾诉出来,以达到内省的目的。生命回顾的方法已被成功地运用于治疗多种老年病,特别是那些患有 抑郁症的老人。

60.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与社会撤离理论的基本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 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活动理论提出的基本观点 为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所肯定。

第十三章 妇女社会工作

61.女社会工作

答:妇女社会工作是指主要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也就是针对女性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在参与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群体或个体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目的是为女性的全面发 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实现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62.女性主义

答: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一般认为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思潮。女性主义是一种 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它是除主义马克思之外,人类历史上对女性解放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的理论。

女性主义是多元的,可以划分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妇女主义等不同流派。

63.增权理论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补充)

答:增权理论从主义马克思变通而来,主张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争取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社会工作中的增权取向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则相信,个人之所以与环境间存在 障碍以至于无法实现自我,主要是源于环境对个人的压迫与限制,社会工作的干预应该着眼于增进与充实服务对象的权利与能力,以挣脱环境的束缚。增权理论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妇女工作领域,增权理论要求在社会工作中应加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宣传教育,树立尊重妇女的 社会新风尚;

(2)积极倡导出台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制度或政策;

(3)对家庭婚姻权益受害者积极开展增权工作,使她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和其他手段维 护自己的权益。

第十四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64.残疾人社会工作

答:残疾人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是以残疾人为主体对象而提供的各种有效的服务和帮助。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是积极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建构,形成“亲和友善”的残疾人文化;中观层面是培育发展残疾人的组织和为残疾人提供 服务的社会组织;微观层面主要是残疾的预防与康复。

65.个人责任论

答:个人责任论是指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某个体的原因造成的,个人要为之负责的理论。由于残疾的个人(或家庭)悲剧,个人要承担在治疗残疾中的痛苦。残疾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既是肢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个人因不幸所导致的肢体或其他器官的残疾(严重创伤)则是他由一个正常人变为与常人不同的残疾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常常采取渐进沟通模式,即不但在关于残疾程度的沟通渠道方面是由当事者家人再进到当事人,而且在残疾真实状况的告知过程中也是渐进的,以利于当事人及其家人有思想准备,更易于接受现实。

66.社会责任论

答:社会责任论是指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在结构上、制度上存在问题使得某些个人受损,因此,社会应该为受损的个人承担责任。当然,即使社会型残疾其直接后果也是由某些个 人来承担的,即某些人因社会问题而变成残疾,痛苦发生在这些人身上。

社会工作者要站在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立场上,代表残疾人去同导致残疾的社会部门——单位、机构乃至政府打交道,促成社会部门对致残责任的承担。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是残疾人及其家人的创伤,是他们保护自己权益的强烈要求,以及社会部门的复杂状况,和有关规则、法律及制度。

67.回归社会论

答:回归社会理论是指一些学者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和照顾而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理论。20 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研究关护精神病患者的庇护所后指出,由于在庇护所中精神病患者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和“关护”关系之中,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没有好转,有的反而加重了。

在戈夫曼看来,精神病患者的服务应该检讨庇护所式的做法,应使精神病患者处于积极的社会关系之中,其基本方法就是走出封闭。在英国, 一些学者的调查同样发现这种院舍式照顾对残疾人、老人生活的消极影响。

让残疾人、老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 中去接受照顾,让他们在一般的社会中过正常的生活成为英国对老人、残疾人照顾模式的普遍选择,并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响应。社区照顾是使残疾人、老人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68.增能理论

答:增能理论是指站在人的发展的立场上,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残疾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他失去的机体的、社会的功能,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正常的社会生活的理论。

增能不但在于增强其原本丧失的机体功能, 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甚至可以减轻他们对社会的“拖累”。增能理论是以人的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关注于人的基本价值的实现。增能通常包含三个层次:个人层次、人际层次和社会层次。

个人层次增能包括要使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人际层次增能指增强残疾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社会层次的增能 指要改变制约残疾人生存发展的社会制度。

69.社区康复

答:社区康复是指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康复模式,其基本点是社区支持、社区参与,其结果也是社区受益。进行社区康复,关键是要形成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残疾人给予支持。

在社区资源的组织、动员方面,重要的是将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网络提供的资源、社会机构提供的资源 和正式组织(政府)提供的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即要通过社区宣传、社区教育、社区组织等工作形式建构支持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第十五章 家庭社会工作

70.家庭社会工作

答:家庭社会工作是指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家庭为主旨的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有三个要素,即家庭社会工作者、家庭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71.家庭治疗

答: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模式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精神医学界,20世纪50年代被社会工作和心理治疗界认可,并运用于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之中。有关家庭治疗的定义,不同流派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界定。

谢秀芬的定义是: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它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着重的焦点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是与家庭、与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

个人的问题可能是家庭的问题,个人困扰可能是因为家庭有困扰,因此,个人的“问题'是家庭系统制造的。此外,家庭功能是否良好,又与家庭的生命价值观、关系组合、权力运作、生活规则以及家庭气氛等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因此,家庭治疗者应着眼于系统的测评与调整。

72.家庭生命周期

答:家庭生命周期,亦称家庭生活历程,是指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原家庭消亡的全过程。在家庭生命运行之中,家庭成员完成人生任务,家庭得到延续,母家庭孕育了子家庭。

73.家庭系统理论

答:家庭系统由几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家庭系统与外界的联系因其“渗透性”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可以高度容许信息自由进出的开放系统和与外界没有交换关系,不允许信息进出的封闭系统。

开放的系统在适应外界的同时发展了自己,家庭成员注重学习新的知识,自我价值得到承认。封闭的系统与外界隔绝,家庭运行依赖内部权威(家长),家庭成员没有机会发展个人的能力。

第十六章 医务社会工作

74.医务社会工作

答: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医院和诊所、儿童医院和诊所、慢性病疗养院以及医学康复机构中实施的社会工作,泛指医药卫生和健康照顾服务领域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医务社会工作概念诞生以来,内涵不断丰富,外 延不断扩大,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界定呈现出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包括:①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内涵外延的变化;②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③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系统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色彩越来越浓厚;④ 医务社会工作概念越来越多反映为医院之外、非医疗性和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干预措施,福利成为医务社会工作的灵魂。

75.医疗社会工作

答:医疗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狭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在医院围绕医疗过程而展开的社会工作,它包括对病人的心理援助、提升病 人的自助能力、帮助病人寻求社会资源、安排病人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出院转介等工作。

2.广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社会工作专门的知识、方法和技 巧,开发和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增进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对健康的保护。

第十七章 工业社会工作

76.企业社会工作

答:企业社会工作关注的是企业内的问题,主张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去解决企业员工所面临的困境和各种矛盾冲突。企业社会工作针对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关系管理等企业管理范畴的问题提供服务,以使企业善待 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

企业社会工作不仅为员工提供工作适应与发展方面的服务, 以满足其经济利益和生活的需求,它也为企业及其管理层提供服务,通过发展人性化管理,使它在发展工作福利 的过程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77.职业社会工作

答:职业社会工作是以职场中人的问题为焦点,将职业活动中人所面临的问题当作主要的内容,为解决人们的职 业生涯中发生的各种矛盾提供协助。

78.工业社会工作

答:工业社会工作是在一个更广泛的工业社会关系的范畴内来解决人与工作、人与工作机构、工作环境、工作关系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作对个人行为、家庭生活、社区组织和社区结构、环境生态、人际关系的影响。

综合起来,工业社会工作是为工业体系中的个人、家庭、工作组织、社区和各种社会群体提供与工作/职业、家庭/社区有关的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的过程;它包括一套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也包括政策和理念的实践;其目的是增进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福祉,促进工业社会关系的和谐。

第十八章 农村社会工作

79.农村社会工作

答:农村社会工作又称乡村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为理念,以社会工作方法为手段,以社区为平台,根据农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与农村社区居民、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人员一起,通过平等合作和参与解决农村社区的问题和需求,从而促进农村社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 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村民的发展能力,达到农村社区的公平、公正、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80.农村社会工作的要素

答:

① 农村社会工作者

a. 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者;

b. 农村社区基层政府从事民政工作、救助工作、发展工作、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人员。

② 农村社会工作价值观

农村社会工作以社会工作价值观为基础,融合农村文化,坚持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倡导能力建 设和全民参与的理念,追求社会正义、公平、和谐。

③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农村社会工作以农村社区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整体农村社区为对象。特殊群体主要是农村残疾人、困境 儿童、长期病患者等。

④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目标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目标由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构成。

a. 短期目标旨在提升个体、群体及农村社区应对社会变迁的能力;长期目标是建立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区

81.农村社会工作价值观

(1)以人为本

① 平等

农村社会工作者不仅要相信平等理念,更要践行平等价值。具体表现为在服务中努力建构对等的服务关系,消除不利于对等关系建立的各种负面因素;要坚持多元视角,走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单一视角;坚持优势视角,摒弃病态视角。

2.尊重

在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尊重主要体现在对当地农村社区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仪式等的尊重。

3.参与

农村社会工作者要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就是为了建设他们的参与能力,从而不断推进民主和社会正义。

4.增权

农村社会工作者要从增权视角出发,与农村社区居民协商、共同决策、一同行动,从而让农村居民重建、获 得和行使自己的权力,增强其应对困境的能力。

(2) 团结合作

农村社会工作者要协同农村社区应对过分市场化带来的人与人、人与生活、人与生产关系的碎片化、工具化, 必须重建以团结合作为核心价值的人与人、人与生活、人与生产的共融关系。

(3) 公平正义

农村社会工作者不能放弃对公平正义的坚持,要争取最大可能让农村社区居民享受自由选择,促进财富、权 力、机会的公平分配,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正义。

(4)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农村社会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要彰显这一价值,并以此影响周边人士。

81.反贫困理论

反贫困理论源于18世纪英国人口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理论。此后,学者们相继提出反贫困理论。在反贫困理论方面,最富创新意义的是20世纪下半叶,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将贫困与能力剥夺概念引入到贫困问题分析之中,他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而必须视为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

82.社会支持理论

① 社会支持理论的发展

a. 社会支持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索茨认为社会支持是重要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等为某个人所提供的帮助的功能。

b. 科恩和威尔斯对社会支持做了进步界定,他们将社会支持界定为四个层面的支持,即尊重的支持、信息的支持、社会成员身份支持和工具性支持。

c. 社会支持理论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社会支持的机制、社会支持网络研究都取得了丰富成果。

② 社会支持理论的应用

农村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社会支持理论,从正式支持网络、非正式支持网络着手,切实帮助农村弱势群体解决困难。

83.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领域

(1)农村反贫困工作

① 政府主导的反贫困工作

目前政府部门反贫困工作的主要做法有四类:

a. 资金扶持,根据贫困对象的需求和相关政策给直接给予其一定金额的经济支持;

b. 政策扶持,通过放宽政策门槛,实行优惠措施,从思想上、制度上帮助服务对象树立脱贫的信心;

c. 技术扶持,提供技术援助,通过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使其脱贫;

d. 釆取多种手段进行扶持,政府主导的反贫困工作主要釆取区域扶贫和整村推进的策略。

② 资产为本的反贫困工作

针对区域扶贫和个人扶贫的局限性,农村社会工作者借用资产理论在农村社区推动了资产为本的反贫困工 作。在资产为本的反贫困模式中,要遵循三个原则:

a. 大资产观原则,农村社区的文化、人际关系、自然环境、组织等均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b. 重能力建设原则,即重视居民本身寻找资源、获取资源、应用资源的能力建设;

c. 重发展互助网络建立的原则。

资产为本的反贫困模式将脱贫的重点放在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本上,通过发掘社区资源,以组织化的方式,使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身成为反贫困的主体。

(2)新农村建设服务

① 生计项目

社会工作者要与当地扶贫开发办、农业局、民政局、旅游局、畜牧局等政府部门合作,推动以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生态种养殖项目等为内容的生计项目。

② 文化项目

结合建设乡风文明的要求,有些地方的农村社会工作结合当地农村特色,通过农家书屋、流动电影院、文化协会、陈列室等,开展丰富多样的农村文化服务。

③ 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者根据农村社区居民的兴趣、爱好、需要,培育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如老年协会、妇女协会、文化 协会、生产互助协会等。这些组织的建立大大调动了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激发了农村社区发展的活力。

(3)农村困难人群服务

农村特困人群主要包括农村困境儿童、农村残障人士、长期病患者、职业病患者、重度精神病患者。社会工 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为他们提供服务。

① 发展互助网络

从社会支持理论出发,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特殊人群支持网络,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② 开展农村社区康复服务

农村特殊人群社区康复服务包括相关知识、信息宣传服务,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方法训练,协助兴建康复中心,帮助服务对象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4)农村留守群体服务

农村留守群体是指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而出现的、留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群体。针对不 同的留守群体,社会工作者提供的具体服务如下:

① 社会工作者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学习辅导、心理疏导、人际交往小组、偏差 行为矫正、违纪行为预防;

② 社会工作者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婚姻辅导、情绪支持、维权、组建互助小组、技能培训等;

③ 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农村留守老年人申请社会救助,开展陪伴、助医、缅怀小组等服务。

84.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策略

(1)加大政府购买农村社会工作服务

政府购买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是指政府将原有直接提供的农村公共服务项目,通过直接拨款或公开招标的形式,交给具有专业资质、执行能力的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采完成,服务费用按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和内容多寡进行支付。

(2)加大农村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开发力度

县级政府部门、乡(镇)政府部门要积极开发农村社会工作岗位,原有相关部门政府工作人员转型和引进专 业农村社会工作人才相结合。专业农村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基础政府部门农村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工作,积极探 索农村社会工作岗位责任、任务、数量等条目的设计,为全面推动农村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提供支持。

(3)推动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工作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包括两个层面:

① 积极争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② 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地需要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无论是哪个层面的工作,均离不开政府部门在政策方面和财政方面的大力支持。农村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做好专业工作,扮演好政府与农村社区民众的桥梁角色,做好政策倡导和经验总结工作。

(4)在体制内建立农村社会工作者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有利于农村社会工作者发展的保障体系是吸引大批有志社会工作者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服务的先决条件。农村社会工作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保障农村社会工作者自身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这是农村社会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5)增强农村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

农村社会工作作为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领域,必须重视理论和实务共同发展。农村社会工作者要有基本的研究能力,多邀请社会工作专家参与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案例研究。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和密切结合。

第十九章 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85.反贫困领域中的社会工作

答:(1)个案辅导与团体工作

社会服务部门通过社会工作者对贫困者提供直接的个人服务,这些服务是多层面的,其中包括个案辅导和团 体工作。

① 社会工作者在对贫困者进行个别辅导与服务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a. 要尽可能地设法接触贫民,并对其说明何以要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说明这种帮助的性质与程序如何;

b. 注重对服务对象的引导,从与贫民接触开始,就要向他们说明他的问题、所处的情况以及应努力的方向;

c. 要正视贫困者的实质需要,即对贫民的一些生理、物质以及精神方面的实质需要,要即时提供;

d. 注重资源协调,贫困常由多种因素造成,因此工作人员要联络、调动、协调有关的社会资源,通力合作。

② 除了直接对贫困者个人服务外,用团体工作方式对贫民的服务也是经济、可行和有效的。

(2)贫困社区的社区发展工作

① 贫民区的社区发展工作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运动。联合国成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 推行了社区发展运动,即以乡村社区为单位,开展全面的地方建设运动。之后,社区发展计划开始应用于城市社 区和发达国家,以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② 社区发展强调参与、合作、社区自助、领袖培训等主题,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全面的发展,在方法上注重教 育与组织的双重作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缓贫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③ 美国学者柯林纳德主张,要推行低收入社区自助教育,培育当地人才,创立新组织,给予贫民荣誉,并掌握急难时机,唤起更生的愿望。在运作上强调以下四点:

a. 唤起社区意识;

b. 促成社区自助;

C.训练当地人才;

d.配合政府援助。

(3)参与设计并实施缓贫计划

① 项目规划

社会工作者深入到社会底层,了解社区与村民的问题与需要,甄别贫困家庭,确定扶持对象,与村民共同讨论逐渐形成设计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十分重视村民的认识与感受,根据他们的切实需要,确定改进与发展的方向。

② 目标组的参与贫困者的能力建设

社会工作者不把贫困者简单地看作被救济的对象,而是鼓励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为其创造条件,使之加入 缓贫活动的各个过程之中,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这种主动的参与机制是以不断加强贫困者的能力建设为前提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 建立贫困者的主体意识。针对贫困者听天由命等惰性心理,能力建设的第一件事就是激励贫困者,令其觉悟,使其认识到造成贫困的原因不是命运或天命,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b. 建立参与组织。社会工作者在缓贫实践中把建立贫困者的参与组织作为工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并在组织中帮助成员学会相互信赖,共同作出决议,逐渐养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c. 贫困者生产生活以及各方面活动技能的培养也是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工作者直接面向贫困者,向其传授诸如识字、管账、家庭卫生、计划生育、农林牧副渔生产等多方面的实际技能,可增强贫困者改善现实生活的自信心与能力。

③ 培训

a. 培训活动的对象包括规划人员、项目官员、执行人员、社会工作者、贫困人口等多种层面。社会工作者所承担的主要是针对贫困人口的培训。在进行培训之前,先要作培训需求的评估,旨在确定培训对象,选择培训内容与形式。对贫困者的培训内容要根据其改善生活状况的需要制定,最好由贫民自己提出。培训的具体方法可采用授课、小组讨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

86.相对贫困

答: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它不是根据某一固定标准,而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收入的差距来定义贫困。相对贫困的定义基于两个理论假设:

①价值观念上的,认为人的需要不仅限于物质需要,而且也包含文化精神方面的需要;

②物质上的,认为生活必需品的数量和质量标准是不断变化的。

这一定义包含着与其他社会成员的比较,它讨论的是差距,是社会不同部分之间的不平等,它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

87.社会救助

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第二十章 矫正社会工作

88.矫正社会工作

答:矫正社会工作,又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 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 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 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①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②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一一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

③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④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89.社区矫正

答:社区矫正是指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90.可塑性

答:社会工作对人的一个基本看法就是:相信每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也即相信人具有可塑性。在这样的信念指引下,社会工作者才相信可以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受助对象改变其与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达到使其恢复社会功能、重新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目标。

矫正社会工作者看来,犯罪者首先是一个人,具有一般人所共有的“可塑性”。

第二十一章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

91.民政工作

答:在1983年召开的第八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时任民政部长的崔乃夫曾将民政工作概括为“三个一部分——政权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保障的部分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崔乃夫“三个一部分”的界定包含了两重涵义:

民政工作包括了三个部分,即政权建设、社会保障和行政管理;

在民政工作的职责范围内,政权建设、社会保障和行政管理又都只是各自领域中的一部分,即不是全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改革的逐步深入,民政工作的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也发生变化。在2013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李立国部长将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责”概括为:“保障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国防建设、 强化社会服务”。

92.社会福利

答: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或社会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 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式的社会福利可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①社会福利主要是社会福利服务,或称社会服务。

②社会福利是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的。

③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更高的层次上,它着力在保障其服务对象定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④社会福利偏重于向人们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而向人们提供资金保障则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完成。

第二十二章 社会工作教育

93.社会工作专业化

答:专业化是一个由在经验指导下的个人行为的集合向由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下的从业人员的群体性共同行 为发展的过程。专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专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社会工作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①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由完全处于经验指导下的助人工作向由理论指导下的专业发展;

②专业经历着一个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的专业,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发展。面对新的实践要求,社会工作专业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专业化的任务。

94.社会工作本土化

答: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产生于西方国家文化传统之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在进入非西方文化传统国家时所遇到 的不适应,甚至是来自本土文化的抵抗和排斥。在引入社会工作专业的过程中就必须经过本土化的过程,以使之切实能在本土社会发挥作用。

95.本土性社会工作

答:本土性社会工作指的是对某种助人模式(包括理念、过程和方法)的判断和认定,即指那些土生土长的、发挥着有效的助人功能的制度化的行动过程。那些生长于本土的,与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相适应的有效的、制度化的助人模式可称为本土性社会工作。

第二十三章 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

96.社会工作实习

答:社会工作实习是指从事实际的社会工作,通过从事实际社会工作的活动学习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技巧 及适当的态度,并且在实际的服务提供过程中学习与发展新的知识,尝试体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检视自己的价值与态度,促进专业意识与自觉,从而发展自己的专业自主能力并成为人格成熟的社会工作者。

97.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答: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是指资深社会工作者对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和督査,其目的在于使被督导者能够学习 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角色,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价值与技巧内化,并学习按照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提供有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督导通过定期进行的督导会谈进行。

第二十四章 社会工作研究

98.个案研究

答:个案研究是指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个案)为研究单位,收集与之相关的一切资料,详细描述它的发展过程,分析内、外因素的关系,并同其他同类个案相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甚至是一件事情,其方法属于定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社会调查法。

99.文献研究

答:文献研究又称文献探索,是指要查阅、分析已有的同类研究或相关研究,其目的是要明确在该研究领域中已 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使本研究更有针对性,更能出成果。文献研究的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浏览专业期刊;

2.通过已发表的专业文献的注释和参考书目搜集信息;

3.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100.社会工作研究的特性

(1)社会工作研究以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

社会工作研究往往需要发现对象的独特性,这些对象除了拥有普遍需要外还面临特殊需要。

(2)研究者可以是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者,也很可能是研究结果的应用者

很多研究源于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经过探索之后可以为工作提供思路,社会工作者就成为研究者和成果使用者。

(3)社会工作研究旨在同情和帮助案主而非研究人员的自身满足

社会工作研究必须真诚地关心案主,旗帜鲜明地为他们服务,帮助进而协助他们实现自助。

(4)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及理论紧密相关

从研究目的看,资料分析只是研究的基础,推动实务才是其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研究与社会工作实践可以整合,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同时推进实务和理论的发展,研究者也因此成为成果使用者、知识创造者和传播者的结合体。 

   以上内容均在社工研学社社工考研核心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中详细讲解,在纸质版课程讲义(231页)中系统梳理,帮你覆盖考点与相关热点,完全搞定社会工作概论的考研考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