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风而走的拓跋宏,最孤独

 子玉史院 2023-08-10 发布于陕西
 / 子

反者道之动。

任何人选择了一条与大众没有平行的路绝对都会遭遇世俗的重重阻力。比如,一个人总是独来独往在某一个非传统领域死磕,大家就会说这个人不正常,因为,他与大众眼中的“标准模式”背道而驰。更重要的是,大众不想看到这个人因为选择的这条路有所收获,利用价值观不断拉扯对方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

是的,他们就是想用低维的价值观“同化”你,让你始终和他们站在同一条线上

同理,历史上所有的变法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贵族们不想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受到冲击,更不想君主成功后增强对他们的驾驭力,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哪个又不是在阻力重重中艰难前行,也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要说最困难的人,绝对是孝文帝拓跋宏。

拓跋宏的改革不仅是给北魏王朝进行迭代升级,更是要移风易俗改变鲜卑人的民族属性,简直就是一件难于登天的事,但孝文帝硬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干成了这件事。

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突然宣布,要进行南征,统一天下。消息刚从孝文帝的口中传出,北魏朝堂立刻就炸开了锅,尤其是任城王拓跋澄,他情绪激动,坚决反对皇帝南征。

任城王代表了鲜卑贵族,他们之所以反对南征,一是因为感觉时机不成熟,太草率,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习惯了眼下的安逸日子不想再去战场上冒险。

没有人知道,孝文帝的真实目的其实是想迁都,既然南征都遇到这么大的阻力,迁都就更会遭到大家的集体反对,孝文帝这招“明出子午暗渡陈仓”的棋算是走对了。

没错,迁都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次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鲜卑贵族肯定会死死将孝文帝按在平城,坚决不会让皇帝走迁都这步棋。

最后,孝文帝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讲给了任城王,任城王也是个高瞻远瞩的人,知道平城只是用武之地,更明白洛阳“制御华夏,辑平九服”的作用。

接着,孝文帝又团结了汉人大臣李冲,在任城王和李冲的配合下,孝文帝终于顺利“南征”。

真正的博弈开始了——

在洛阳,大臣们被阴雨连续浸泡了一个月,接着,孝文帝又在鲜卑贵族精神、身体已经疲惫到极点的时刻拔剑南征,结果是,大家都来劝阻皇帝,“还是歇歇吧”。安定王拓跋休甚至是哭着请求皇帝停止南征的脚步。

▲鲜卑贵族坚决反对南征

图源/剧照

到了这一刻,孝文帝才最后摊牌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既然不想南征,那就定都洛阳吧,二选一,这是必考题。”

呵呵,原来皇帝大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呀,鲜卑贵族此刻才明白了领导的真实意图。

孝文帝为什么非要绕这么大的一个圈子?他完全可以以皇帝的权威来操盘这件事呀。

没办法,此时的孝文帝根本就不能做到一言堂,因为,北魏王朝经过宦官(宗爱)、权臣(乙浑)、女主(冯太后)的相继侵蚀,孝文帝的皇权已经被大打折扣,他根本就不能做到以个人之力来更新北魏王朝的组织架构,只能声东击西。

但这件事他又不能不干。汉化改革是历史交给他的使命,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都城迁到北方的正统之地洛阳,同时也能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进行重合,更能站在华夏正统的高度来碾压南朝。

还有,迁都洛阳孝文帝还可以摆脱鲜卑贵族对皇权的掣肘,真正形成天子的一言堂。所以,不管阻力有多大,孝文帝都要亮剑。

最终,大家在南征和迁都之间选择了风险较小的迁都,但这并不代表孝文帝就成功了。

为了争取大家的支持,孝文帝先是派任城王回平城先将皇帝的决定进行宣布以让大家有个适应期。接着,孝文帝又亲自回到了平城,他引经据典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来给每一个人耐心做思想工作,最终说服了大部分人。

想想,孝文要是不走这两步棋肯定会在平城引发一场强烈地震。就这,还是有人站出来坚决反对迁都,这个名单中有:

燕州刺史穆熊、尚书于果、宗室拓跋丕...

与其说这些人是不想迁都,倒不如说这些人其实是不想因为迁都而造成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被打折扣。

但孝文帝毕竟已经团结了大部分人,迁都工作最终还是顺利进行。

▲孝文帝迁都洛阳

图源/网络

到了洛阳,孝文帝就将自己酝酿已久的汉化改革一一进行落地:改穿汉装、说汉语写汉字、改汉姓、与汉人世家大族进行通婚...

每一条政策都是直接改变鲜卑民族属性的节奏,想想,如果将你代入当时的环境,你大概率也会反对孝文帝,因为没人愿意给自己来一场突然的彻底的改造,更不愿意在三十岁之后还要学习“外语”,穿自己极其不适应的服装。

所以,孝文帝必然会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噬。标志性事件就是,定州刺史穆泰、恒州刺史陆睿联合安乐王元隆、乐陵王元思礼等人准备造反,拥立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帝。

这是汉化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孝文帝懂,所以他就必须得打出几张足以震慑住鲜卑贵族的牌,以遏制旧势力的不满之心。

496年,孝文帝在巡幸嵩山的途中突然接到一个消息,太子元恂要逃回平城去,孝文帝只能中止计划紧急回了洛阳。

对于太子元恂,孝文帝的处理方案是,先将其毒打了一顿,接着又将元恂废为庶人,进行软禁,4974月,孝文帝更是将儿子赐死。

虎毒不食子,但孝文帝为了宣示自己汉化的决心,为了不让元恂被旧势力操控,只能狠心杀子,就像当年的汉景帝一样,为了给刘彻清扫障碍,只能杀掉前太子刘荣一样。

皇帝这活确实不好干呀,这一职位不仅对帝王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是要求帝王的心要超越人伦

也就是说,像汉景帝刘启、孝文帝拓跋宏这样的角色是从不会被所谓的感情人伦所束缚的,他们脑中只有一个念头:

将事情干成

绝对是狠人的标准模板。

▲汉景帝绝对是一个狠人

图源/剧照

为了加速汉化的进度,孝文帝此前还亲身示范,将自己的鲜卑皇后送往了尼姑庵娶了汉人世家的女子为妻,而且,他的六个弟弟也由孝文帝做主娶了汉人的女子为妻。

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的岳父京兆公冯熙于平城去世,为了宣示自己汉化的决心,孝文帝不仅没有回去出席岳父的葬礼,更是将冯熙的棺椁迎至洛阳进行安葬。

对于鲜卑贵族,孝文帝规定,男子死于洛阳一律不准葬回平城,即使他们的老婆是葬于平城

是的,孝文帝这是在和传统的人伦作斗争,但为了汉化改革的迅速落地,孝文帝只能逆风而动。

也就是说,孝文帝走过的路不仅是在与鲜卑贵族、鲜卑民族、旧势力在作对,更是在挑战文化传统,难度绝对是历代帝王中阻力最大的。

但幸运的是,孝文帝抗住了一切风暴,坚持在逆风中勇敢前行,并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绝对是一个狠人。

你说呢?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只有迁都,孝文帝才能成为真正的皇帝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