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广州玉 2023-08-10 发布于广东

2010年,《让子弹飞》登上大银幕,从此“让子弹飞一会”成为公众面对纷繁复杂新闻的态度,不着急评价,让子弹飞一会,隐藏在水面下的巨大冰川终会显露。

电影上映次年,云南曲靖与江苏徐州,相隔2200公里的两个地方,因为一滴血登上热搜,李春玲和王传龄也因为这滴血身处舆论漩涡,这到底是农夫与蛇的故事?还是助人者中途反悔的虚情假意?

让子弹飞一会,穿透众说纷纭的迷雾,探寻真相。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一切,从善良开始

一切的疑问都要从那滴血说起,这滴血是救命的血,血的源头是李春玲。

三江源头曲靖,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李春玲就读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三江大道旁。这里也是李春玲课余时间最喜欢来的地方,绿树掩映下的三江大道很适合思索未来。

李春玲是一个热心肠,她选择读医学专业就是因为想要扶助那些疾病缠身的人,想到未来,李春玲眼前浮现出了自己身穿白大褂的画面,那时她一定会是一个急病人之所急的好医生。

善良的人赢得美好的未来,这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读大二的时候,李春玲就瞒着家人成为中华骨髓库的捐赠者。

这意味着她未来很有可能为白血病患者捐赠造血干细胞,用自己的血救他人于危难,带给他人生的希望。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担心,李春玲并没有告诉家人。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当初在捐赠登记表上签字的时候,骨髓库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将来如果有病人和她配型成功会联系她。两年时间过去了,李春玲并没有接到电话,念及此事,她想或许一辈子就不可能配型成功了,她简单看过这方面的资料,原来陌生人之间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二十万分之一,这可比中彩票的难度高多了。

因此,2011年5月,当李春玲接到中华骨髓库云南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时,她握着手机的手在微微颤抖,激动地反问:“真的配型成功了?”

工作人员确认李春丽和一位患者初筛匹配成功,问她是否愿意做进一步体检,然后去捐献,工作人员强调,“你不用急着做决定,可以慎重考虑几天后再答复。”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挂了电话,李春玲激动的心情逐渐恢复平静,忧心如藤蔓般在心底生长,慢慢裹挟了整颗心脏。

她开始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否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虽然李春玲是医学生,但她所学的专业与内科学联系并不多,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情况,一直以来,她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了解也不多。

接下来的三天,李春玲查阅相关资料,并咨询了血液科、内科的老师和同学,系统地了解了干细胞捐赠的事宜后,她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下。

捐献干细胞并不会对身体健康的人造成太大的影响,只是在捐献后一到两周内身体会不太舒服,之后一切恢复正常。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年轻的李春玲身体一向很好,她自信自己的身体完全有能力承受捐献干细胞。然而她的父母和亲友并不这么看,得知李春玲要捐干细胞,他们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会对她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对她的解释,他们执拗地表示,“就算现在没事,以后说不定也会出问题。”

面对父母强硬的态度,李春玲在和表姐、男友等人沟通后,决定先去做进一步检查,再慢慢和父母沟通。

接到骨髓库工作人员的电话三天后,李春玲向对方答复,“同意捐献。”一个星期后,工作人员带李春玲去医院抽了10毫升血,目的是与患者做高筛,即造血干细胞高分子匹配。

又过了两个星期,匹配结果出炉,结果显示李春玲与患者属于“全相合配型”。这让工作人员大为震惊,因为患者与兄弟姐妹之间全相合的概率都是极低的,一般都是半相合,而在陌生人之间配型能达到10个点位全相合的概率极为罕见。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高筛结果出来后,李春玲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做了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等项目,此外还针对干细胞捐赠的特殊性做了相关基因、免疫学方面的检查。所有检查结果都显示,李春玲的身体符合捐赠条件,工作人员告诉李春玲,可以进入捐赠流程。

正式捐赠前,捐赠者需要和被捐赠者双方需要进行详细的沟通,确定捐赠日期。这个时候,李春玲通过捐赠库的工作人员得知了患者王传龄的情况。

患病,迎来希望

王传龄生活的柳泉镇隶属江苏徐州铜山县,42岁的他上有父母下有儿女,正值人生中负担最终的阶段,本指望靠着和妻子卖力种地劳作支撑起整个家庭。不料,自己却先倒下了,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王传龄总是感到身体不济,“风一吹就病倒了。”原本健壮的汉子突然变成了娇弱的林妹妹。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不断的感冒发烧引起了妻子的注意,2011年春节过后,趁着送女儿到徐州市区上大学,妻子拉着王传龄来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初步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他们,需要做骨髓穿刺检查。

5天后,王传龄确诊患有白血病,之后经过免疫分析检查,王传龄得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要进行化疗,要想完全治愈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病情容不得一家人悲伤,王传龄住进了医院,一边化疗一边等待配型结果。

他的父母、儿女、哥姐以及王家其他亲戚都去了医院做配型,可结果令人揪心,这些人没有一个配型成功。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妻子背着王传龄偷偷哭了许多次,面对丈夫,她却强撑着安慰他,“咱不急,自家人配不上,还有骨髓库呢,全中国那么多人,总会有合适的。”

其实,她也明白,这不过是安慰丈夫的话,有血缘关系的人配型都不成功,在陌生人中间寻找更加希望渺茫,如同大海捞针。7月的一天,接到骨髓库打来的电话时,她连问了好几遍,“真的吗?”

大海捞针,居然捞到了!

王传龄一家自然喜不自胜,他们急切盼望移植手术,早一天手术,王传龄就少受一天罪,少经历一次化疗的折磨,多一份健康生存的保障,这对患者和他的家庭都是莫大的安慰。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毕竟,为了治病,他们已经花费了十七八万,这几乎是家中全部的积蓄。

为了这次骨髓移植,王传龄的妻子借遍了所有亲戚,终于凑够了手术所需的20万元,这一家人,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次手术上。他们把远在曲靖的李春玲看做希望之星,当做救命恩人。

得知王传龄的病情,本就善良的李春玲同情之情油然而生,为了征得父母的同意。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父母讲述了王传龄一家的情况,她动情地说:“我现在有能力救人,就不能见死不救。”终于,父母无言地默许了女儿。

善良的捐赠者,盼望救命恩人给予生命希望的病人和家属,这一切,在美好中开始。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一切,以怨怼结束

纳兰性德曾写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人与人之间如此,某些事情的发展也是如此,初见时的美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发展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经过双方详细沟通,王传龄的移植手术定在了7月21日,术前一周,医生开始为他做“清髓”手术,即将他身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全部杀死,等待李春玲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进体内。

这意味着如果李春玲的干细胞不能及时移植,已经完全丧失了免疫力的王传龄将面临生命危险,住在无菌隔离病房的王传龄度日如年。

7月16日,李春玲开始每天打升白针,这是为了增加她血液中白细胞,7月20日,李春玲在男友的陪同下来到医院血细胞分离室。这里的布置和普通病房相差无几,只是病床右上角多了一台血细胞分离机,用于分离人体身体血液里的每一个干细胞。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采集干细胞需要4个小时,李春玲左右两只手都扎上了针,一边输出全血,另一边回输血液,血液从李春玲的身体出来,进入血细胞分离机,机器分离出所需要的干细胞,将其余血液成分回输到她体内。

为了李春玲的身心健康,开始采集的时候,她被蒙上的眼睛。

采集开始后两个小时,她感到原本安静的分离室突然嘈杂起来,医护人员在病床边小声议论,李春玲十分紧张,恐惧感慢慢裹挟了她整个人,有那么一刻,她以为自己快要死了,李春玲大声问:“医生,出什么事了。”

这时,护士快速拔下静脉针,并为她取下眼罩。医生告诉李春玲,细胞分离机出现故障,无法分离干细胞。患者所需的干细胞只采集到了标准移植量的56%,医院方面联系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即刻送李春玲前去完成采集。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经历过恐惧,李春玲害怕了,她犹豫着不置可否,男友也在一旁拉着她,劝她不要再捐。

就在医生给李春玲做思想工作时,男友将此事告知了她的父母,请他们出面劝阻。

不多时,李春玲的手机响了,父母以命劝阻,“孩子,你不能糟蹋自己个儿的命啊,你要捐,我们就死在你面前。”

李春玲哭了,她想救人,又牵挂父母,男友在身边一再说:“走,咱不捐了。”终于,李春玲对医生摇摇头,随着男友走出医院。

造血干细胞捐赠是媒体竞相追逐的新闻,李春玲的走出医院的画面当天就登上了媒体,或许是为了吸引眼球,记者有意无意地模糊院方责任,字里行间都在指责李春玲捐赠中途后悔,离开医院。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对此,院方并没有出面解释,李春玲深陷舆论漩涡,她本着善良捐赠,不想如今却成了众人眼中的“坏人”,这让她在对院方和媒体充满怒意的同时也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就不该捐赠?”

当院方再度联系她时,李春玲提出了两个要求,记者登报道歉,医院赔付5万元精神损失费。记者答应道歉,院方却迟迟没有回复,直到7月21日早晨,院方才同意赔偿。

然而经过一夜的煎熬,年仅21岁的李春玲在家人的反复威逼劝说和不明真相网友的狂轰滥炸下,她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捐赠愿望轰然倒塌。21日晨,李春玲明确回复院方,“不捐了。”

与此同时,李春玲于20日捐赠的干细胞已经连夜运送到徐州,守候在病房外的王传龄家人得知李春玲只捐赠了标准量的一半,他们原本希望被打破了。希望之星李春玲亲手毁掉了希望,瞬间变成了他们所痛恨的人,王传龄的妻子哭着说:“她这是杀人,杀人!”

20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患者康复后却大骂:她不是个东西

因为李春玲已经明确不再捐赠,王传龄继续等待也没有意义,21日中午时分,王传龄被推进手术室,来自李春玲体内的115毫升干细胞被移植进王传龄体内。因为两人属于全相合配型,尽管干细胞数量有限,但在王传龄体内融合的十分完美,不但未发生排异反应,还开始快速增值。

经过近两个月的后续治疗,王传龄恢复了健康,这段时间,他也从家人口中得知了李春玲悔捐的始末,王传龄对李春玲的感激之情荡然无存,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她不是个东西。”

一切,始于善良,终于怨怼,造成这一切的不过是一台出现故障的机器。面对突发事件,面对纷繁复杂的事件,让子弹飞一会,让各自的心静一静,想一想。无论如何,故事结局是好的,李春玲达到了救人的目的,王传龄获得了健康,从这个意义而言,怨怼,真的不该,各自相安,才是正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