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刘叉一首古诗《偶书》,写透人生的无奈,谁都活得不容易

 qiangk4kzk8us4 2023-08-10 发布于云南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小时候,我们摔倒了,见旁边有人就哭,也会有人来哄;
长大了,我们摔倒了,看见旁边有人就爬起来,然后躲到没人的角落里,独自哭。

曾经见过一个40多岁的男子,在大雨里抱着酒瓶崩溃的样子,没有人知道他遭遇了什么,但那一定是他人生中很重要的坎,也许是委屈,也许是不被理解,也许是家庭问题,也许是经济压力。

实际上,无论穷富,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谁都有属于自己的烦恼。

成年人处理这些问题,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本事,基本上靠的都是死扛。

生活不尽如人意,一些琐事磨平了棱角,也失去了任性的权利,无论有什么难事,都会下意识地告诉自己,先撑下去。

甚至也想过,如果有一天撑不住了,就一了百了。


喜欢一句话,生命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生活没有给我们更好的剧本,社会上不平之事也多如牛毛,原本我们也是有初心的,也曾路见不平一声吼,后来长大了才渐渐发现,有太多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

于是,我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学会了独善其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我们的单纯,就是这样失去的。

当我们无力去改变一些事的时候,就只能说服自己,尝试着去原谅、去包容。
甚至开始和世界、和自己妥协。

所以今天我们读一首唐诗,读完之后,你就更能理解成年人的无奈了。


他叫刘叉,这不是一个优美的名字,但他的诗却写得很好,且刘叉为人狂傲不羁,一身的江湖气。

在唐代诗人中,刘叉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曾仗剑游历江湖,行侠仗义,有“任侠”之名,和梁山好汉鲁智深一般,因打抱不平而杀人,遭到缉捕,后遇“天下大赦”便发奋读书。

时韩愈天才名士,许多寒门士子前去投奔,刘叉也去了,献上了自己的诗作《冰柱》和《雪车》,这两首诗写得极怪,独辟蹊径,历来被评为“险怪之诗”的代表作。

韩愈见刘叉有奇才,便将他收入门下,备受礼遇,然而刘叉不喜韩愈一派儒者学究的派头,更厌烦韩愈替人写墓志铭赚钱,于是拂袖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刘叉笔下的经典之作。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出自唐代刘叉的《偶书》

偶书:随意书写下来,多为诗题或文章名;
扶桑:神话传说中的巨树;
野夫:草野之人,指诗人自己。

诗文大意可解为:
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人间的事就多如牛毛,纷杂繁复,不平之处俯拾即是;
以前见到这些事,都会怒发冲冠,忍不住去管,可随着阅历见长,人就成熟多了,纵然心中仍有正义感,可心中之刀却逐渐钝了,再也不想理这些是非。

下面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


“日出扶桑一丈高”

“扶桑”是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新生和希望,所以这首诗喻指一种新生,蕴含了希望和激情。

“人间万事细如毛”

“万事”指人生中的各种琐事,而“细如毛”则表示这些事情都非常微小,相对于宏大的世界和无尽的时间,它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可正是这些琐事让人活得艰难,每天都要花许多心思去应对,甚至心力憔悴,无力周旋。
首句中的“希望”和“激情”在现实生活中被消磨殆尽,体现了成年人的无奈。

“野夫怒见不平处”

一开始,当我们看见不平事时,也会愤怒,也会拔刀相助,少年意气,浩然天地间。

“磨损胸中万古刀”
遗憾的是,这世上不平事太多,好人难做,渐渐我们就开始退缩,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甚至开始自我消耗,承认了自己力量的薄弱。
这个过程,就是成长的无奈,深刻体现了坚持信仰的艰难,当初的激情和凛冽,最后都会被磨平,连性格也发生改变。

作者:槐序姑娘,以文字为梦想,热爱古诗词,喜欢请多多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