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天下午,坐了5个小时公交车

 走读生日记 2023-08-10 发布于浙江

实际上,这是一种一生不可多得的体验。

理论上,谁都可以体验。只是,太多人不以为意,以为这不过是夸夸其谈,信口开河,或者随便说说而已。

当然,有的人不过说你“闲的”“吃饱了撑的”。对一个人来说,简单到极致的一件事,往往成为太多人眼里心中的不可思议。有时候,成为一些蛆和苍蝇眼里的大逆不道。这符合现实。

现实里,这样的人随处可见。

1/

从裴休留下传说与故事的寺庙前,我开启这次一路乘坐公交车进大都市的半日旅程。

第一个公交站对面,是一座相对古老的寺院。这种古老大多是时间概念上的古老,与寺庙现今所见建筑无关。

假如寺庙初始的建筑留存至今,这座寺庙恐怕早就拥有了超越寺庙本身的更大光环。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为这座寺庙鸣不平。这个站点并不是以寺庙名字命名,而是以附近一座桥的名字命名——桥南。


一座桥的南边,就这样简单。一座桥把一些地域区别得如此苍白,禁不得半点推敲。

2/

转乘第二条公交线路之后,路过很长一段距离的“西瓜”耕种地。为了销售,那片地域的每个长途公交站点,都有瓜农的西瓜摊设立。

西瓜摊因陋就简,有的守摊人躲在更远一点的树荫下。闭目养神,或者手机上刷小视频。

有的西瓜摊,根本见不到守摊的人。但你知道,那形式各异的西瓜摊背后,都有一个做着各种梦的守摊人。

3/

前几日,与会洲兄弟云小酌之际,就说到“西瓜”。

河南的西瓜运到长沙来,可以卖上1.5元一斤。贩卖西瓜的人,是一对中年迈向老年的夫妇。他们说这是自己地里种的西瓜,这样来回折腾一趟,可以多卖上两千多块钱。

他们的代价是,忍受高温,就在车上临时生活三到四天。

朴素和坚强背后,永远是不可言说的心酸和无奈。真相永远与血泪紧密相关。这是一个特别容易满足和容易忘乎所以的时代。

4/

转乘第三段公交的时候,已是奔往省城的半路上。

N809,这是公交车的ID。

急匆匆上车,无需投币,也无需扫码,乘务员呼喊着让你先找座位坐下。然后乘务员会主动找上你,扬起手中的微信收费二维码,告诉你到长沙10元。

你扫码之后,乘务员撕给你一张票。

目测,乘务员是个四十岁出头的女人,矮且黑,说话利落,像雨中夹杂的冰雹,噼里啪啦的,容不得你询问和质疑。当然,也没啥好质疑的。

车内的提示牌上还是N301路的信息,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一辆N809都是这种情况。毕竟,改变一条公交线路还有很多细节要做。

然后,就到了长风地铁站。

5/

长风地铁站,并不是我计划中的一站。

天实在太热了,我把计划做了一点改变,坐一段地铁。

地铁终点,我计划中的地铁终点是隆平水稻博物馆。这个计划没有被改变。

不说废话,把我今天特意来这个博物馆的初衷分享在这:

来这里,并不是为了了解水稻的历史,更多的是为了再一次感受袁隆平先生朴素而伟大的一生。他的家庭,他的父母,除了给他提供良好的先天资质与后天生活环境之外,给他的品德、读书启蒙才是他之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关键基础。

​感受先生一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言传身教的力量,祖父之于父亲,父亲之于儿子,儿子之于孙子……子子孙孙,凝聚成所谓的家风与传承。

​尽管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出身,但同样可以从“我”开始,用心感受伟人一生的光亮,哪怕只是照亮自己一点点,人生必将因此不同。

​这也是我再一次来到隆平水稻博物馆的根本原因吧。甚至,也是我一再提醒孩子们要多读书的原因。

​我自始至今相信古人这句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6/

全程5小时,我到了目的地……悲哀的是,我并不知道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

2023年8月1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