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乡村今昔——回乡纪事(一)(讲于2022年7月14日)

 惟虫能天 2023-08-11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知德者鲜矣

乡村今昔——回乡纪事(二)


回乡小住,睹物思旧、见景生情,不由得思绪连连顿生今追昔之感现随思绪之笔端,如到此一游,存照


当年村民做饭的燃料是个大问题。当时不可能有液化气,电什么的,烧炭还得花钱,于是上山砍柴就成了当年的农活,砍完灌木割草,割完柴草铲树根、铲草根,铲完近处的铲远处的,致使近山光秃秃,远山无大木,由此造成生态破坏,水土流失


看今日,做饭烧柴的已经很少即使烧柴的也大都是既省柴又清洁。烧炭的也几乎没有了,大都用上了液化气。更加之时下农村年轻人日渐减少村民也受不了过去的那些罪,所以现在几乎看不到上砍柴的人了。因此别说远山,就是村四周的地方草木也日渐繁盛起来。回到村里,我多次想到小时候过的山坡田野走走但大都无功而返,概因这些路也少有人走,灌木杂草已长到了路上,令人无法行走。看到这些,为今时生态的日益改善而由衷欢喜。生态好了,野生动物也多了,呈现出了一派生机。

当年乡村人土地为命。地邻有为一垄地、庄稼大大出手的事情发生。对自己的土地,那是充分利用,不让荒废一分一厘。那时候生产队每年组织村民平整河滩、运大水冲掉了就再次修复,个人有时到山坡开荒多种一是一,多是一还有村民因开坡地受到过惩罚,甚至关禁闭的都有。


看今日,的地不愿种的也不少见,即使种地大都是粗放常年不在村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把地委托给他人耕种,有的给点租金有的就是白种。离村稍远点的地,荒废的越来越多还有就是,对水肥要求高的农作物,比如说小麦,我们半县已几乎没人种了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种地费力、费工费钱不合算。就拿玉米而言,辛苦半年多,即使年成好,一亩地收一千多斤玉米就很不错了,毛收入也就一千多元,除去水肥、工钱等花销净收入最多也就六七百块钱有的年份的收入更少这点收入还不够外出打工几天的工钱再加之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且也受不了种地的辛苦,所以农村不种地的问题会进一步加剧

知其不可而为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