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新产业怎么才能成功?——请学京东方全球一流经验

 混改风云 2023-08-11 发布于北京
混改风云公众号第1486篇原创文章

知风云: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并培育发展战新产业。它即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源力量,更是向新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方向。

作者|知本咨询国企改革数据中心 白佳馨

责编|亿亿 编辑|阿苓

01

前序:企业战新产业发展

今天,笔者想分享一个十几年前企业战新产业发展的故事。

故事开始前,我们先来看看“十三五”期间,液晶显示作为战新产业发展趋势如何。

2016 年 11 月,我国颁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实现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超高清(4K/8K)量子点液晶显示和柔性显示等技术国产化突破及规模应用;

2018年 11 月,我国颁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提出将显示器件制造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9 年 6 月,我国颁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认定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发光二极管(LED)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OLED)、电子纸显示、激光显示和 3D 显示等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专用设备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

可以看出,前些年国家产业政策一直十分重视液晶显示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故事由此开启……

02

主角——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早在2008年,70吋液晶电视的售价近40万元,有且仅有三星及索尼可以生产。及至当下,同样70吋高清液晶电视售价约三四千。中间近百倍价格的下跌背后,是我国技术进步和国产替代。

2008年,面板行业市场由日韩及我国台湾垄断,2012年我国进口显示面板总值高达500亿美元。

然而,及至2020年,我国涌现出一批批重量级企业,如深天马、华星光电,以及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彻底摆脱了依赖进口的局面。

京东方的战新发展之路其实是显像管电视和平板液晶电视之争的结果,这家企业前身是老国企“北京电子管厂”,经过不断创新发展,21世纪初具备了生产小型液晶显示面板的能力。

当时,这条产业线布局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5代线,该生产线收购自韩国企业,投资规模极大。

图:京东方

当时,京东方计划设立一家公司并于我国香港上市,为项目建设融资。然而,生产线建设过程中,该上市计划却失败了。

于是,在北京市政府及国开行的协调下,由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牵头,合计9家银行组成银团贷款给京东方约7.4亿美元,同时,北京市政府提供28亿元贷款,以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借款主体。

此外,在5代线建设运营期间,北京市政府还先后给予两次政策贴息,市财政局也给予专项补助资金。

5代线建成后由于行业周期原因,使得京东方从此改变了其融资模式。后来多条生产线均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

5代线建设初期,我国显示面板市场仍极度依赖进口。可建设一条可生产大屏幕的6代线所需投资过高,于是当时国内多家巨头企业(如TCL、康佳、长虹、创维等)联合京东方在深圳启动“聚龙计划”,计划联手解决“卡脖子”技术。

消息传出,受到国外市场同行企业垄断性竞争,该计划不久便停止了。

后来,京东方于2008年决定在成都建设4.5代线,并试水新的融资模式。该生产线总投资34亿元,向成都两家城投公司定向增发股票18亿元,剩余16亿元由银团贷款,国开行牵头。

该线投产后正好赶上智能手机爆发时代,因此也为京东方布局手机屏幕领域占尽先机。

同年,安徽合肥亟待产业升级、提振经济发展,选择以两家城投公司为主体,和京东方合作投资6代线,也成就了“合肥有个京东方”这一经典故事。

融资方案仍采用成都项目使用的股票定向增发,但是由于投产金额过大,合肥政府及京东方选择将增发对象面向社会资本。

在这一融资方案中,合肥政府承诺出资60亿元,且当社会资本不足时兜底出资90亿元。

最终,2009年,京东方定向增发共融资120亿元,两家合肥城投公司共出资30亿元,其他8家社会投资机构出资90亿元。

与成都项目类似,京东方再次利用国开行牵头的银团贷款,融资75亿元。合肥6代线作为我国第一条高世代生产线,生产出了内陆首台32吋液晶屏幕,让合肥一跃成为高技术制造业基地。

随后,京东方又先后在合肥建设了8.5代和10.5代生产线,吸引大量上下游厂商落地合肥,形成产业集群,成为我国光电显示产业重要中心。

图:液晶显示产业链

资料来源:《2022-2028年液晶显示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