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东日记 卷三 ~~~ 卷四

 新用户4541Ay47 2023-08-11 发布于上海

卷三

●水东日记卷三

詹孟举篆书

曹云西

避天字

詹孟举挽袁华诗

张汉杰拒叛贼

吴思庵遗外孙诗

轮王子明寇平仲

僧无言

僧景燮宗潮

诸公才学心量

廉夫题风雨归牧图

黄希声

前辈存心

蒸山

黄状元墓

吾训导请俸

庄伯和诙谐

李无易家旧物

蒋司训

庄公瑾书画

沈梦萱试榜文起语

小李

朱文公论用韵

郁氏钱氏先墓

郭定襄整暇

余尚书遗事

长陵所赏书画家

霹雳

鸦鹘石

不弃残纸

误用古人爵谥字义

○詹孟举篆书

詹孟举篆书唐人早朝诗四纸,孙叔英得之谈以宗家,用笔绝类泰不华王贞妇碑。一题「孟举」二楷字,皆有姓字图书印。孟举篆书,余独见此云。

○曹云西

松江曹云西善诗画,家富盛极一时。其孙幼文号雪林,客授孙至德家。言乃祖盛时,尝筑台,以锡涂之,月夜携客痛饮,称瑶台云。其侈靡至是,盖元氏习俗也。一乡时惟常州倪云林、昆山顾玉山可相伯仲,他赀富有余而文采不足者不与焉。云林、玉山事当别有记,要之其富而不知节,可为后世戒耳。

○避天字

正统十年进士登科录,凡「天」字皆作「■〈艹曳〉」,云出内阁意。景泰中幸太学,谢表内阁自为之,中有「管窥霄,蠡测海」句,盖亦避「天」字也。偶见宋宣和时禁「君天」等八字,识者惊异,不无感于往事焉。

○詹孟举挽袁华诗

袁子英晚年惟一子生申,为县吏,坐累,并子英徙南京以卒。詹孟举挽诗曰:「吴门山水隔陈雷,鱼雁依然得往来。书后常思洞庭橘,诗中人寄陇头梅。但知抱道非贫病,谁料生儿是祸胎。老泪尽从枯眼出,西风遥洒凤凰台。」葛芳荪父晋仲翁能诵此诗。袁宗鲁云。

○张汉杰拒叛贼

萧墅张汉杰伯庸父子,一时豪俊,与赵屯吴氏有姻■〈女连〉,张、吴皆元万户府官。吴元年,松江钱鹤皋作乱,遣人诣张,请相结纳为应。汉杰父子毅然曰:「此叛贼也,吾从汝叛耶!」大书「叛贼」二字,黏诸所遣人之背,反系其两手,叱之去。汉杰曾孙举能言之。

○吴思庵遗外孙诗

钱知府昕初习举子业,从节之游,其外祖吴思庵先生作小诗遗之,曰:「阿昕近喜习科场,百里从师日夜忙。老我曾闻前辈说,一凭阴隲二文章。」钱故富家,先生此诗,盖惧其或至于骄而隳,亦规讽之意也。

○轮王子明寇平仲

甚矣富贵权宠之能动人也。王子明、寇平仲皆伟然一代人豪,然天书之谬,一以不能正其始,一以不能正其终。二公且然,其于王钦若、丁谓,尚奚责焉!

○僧无言

至讷无言,福严寺僧,善词翰,所交皆一代名人,赵松雪、冯海粟、柯丹丘、郑尚左、陈众仲,最后亦钱惟善辈。有诗文真迹在孙叔英家,无言卷尚留寺中。

○僧景燮宗潮

福严寺老僧景燮,颇能诗,先人极与相好。尝中夜对饮,时予八九岁,侍几傍。僧云:「夜深烧烛短。」予应之曰:「话久引杯长。」僧大喜,以予能记杜诗,而予实未读杜诗也。景燮瘦削,有寒士气,淀山释宗潮丰厚而凝重,二僧为一时乡里所推,先人尝云「潮外而燮内」云。

○诸公才学心量

杨文定公最善王简讨振、张修撰益,相见辄出所作,就二人评,有所改易,即乐从。公亦喜改人文字。泰和陈学士当笔譔祭文,公欲有所易,陈忿然不平,见于言色,公即已之。曹文襄性敏,大篇下笔即成,马状元尚书措词颇涩,每为文襄所讥切,马不介也。一日饯客,所序文出文襄,反复余千言。二王先生适在座,文襄举似之曰:「草草写成耳。」二先生看读毕,佥曰:「才长,才长。」诸公才学心量之不能同,此亦可见。

○廉夫题风雨归牧图

张仲珪先生家藏风雨归牧图,杨廉夫题曰:「牧牛值风雨,箬笠几去手。不在风雨前,不在风雨后。」为妄人改「手」为「首」,幸墨迹浓淡,隐隐可见,不识古人用字意趣耳。

○黄希声

黄铎字希声,永乐中乡贡举人。尝授徒昆城,自题其座隅曰:「非公事不入县门。」先叔祖手携家兄仲盠从之学,三日不授书,唯命以正立,必欲坚不动。或怪以为问,曰:「读书易耳,为人难。苟坐立未当,他何望焉?」识者以为善教。郑有林先生初作先祠,客有问资价者,郑对以工费之详。适希声在座,客退,希声曰:「设后有问,当惟举木石工价,若饮食日费,略之可耳。盖好事须从臾,不则恐沮其志也。」

○前辈存心

夏忠靖公使吴中,馆于文正书院之偏室。夜三鼓,适范氏子孙有事于中堂,公闻之,先期起,衣冠独坐,俟赞者至,礼毕始就寝。胡毘陵尚书凡一新服成,必入朝见君,后始常服见客。杨东里少师一日新修厅事门成,戒儿曹亟治具,邀杨仲举先生过饮,曰:「门户初辟,必一君子先行。」仲举苏州人,宋和王之后,官至礼部尚书。前辈之存心,有如此者。

○蒸山

尝过光福叶子昌家,阅其谱,婿陈瓘、宗人梦得皆有序。所录宋金紫棐恭公墓铭,云葬贞山。卢熊郡志有蒸山,又云棐恭葬真山者,疑为嫌名,改蒸为真耳。以予观之,叶氏铭未必失实,岂本贞山,后人讹为蒸,而真又讹于刻工耶?时旁多苏士,有云姑苏诸山,惟真山可卜雨,有云气上腾,则虽晴必雨。岂又以此而为蒸耶?子昌与予同姓名,尚有宋诰三通,其二棐恭之子俅,其一其外氏凌姓者云。

○黄状元墓

邓尉山中峯东北向,居人相传地名黄坟,盖宋刑部尚书黄状元繇墓也。赠工部尚书昆山王公永和夫人卒,得葬地于此,勑营墓焉。黄氏故物可见者,一石人半身,裳衣之制俨然,今垒石墙下。茔墙石■〈空上心下〉一方,雕刻极工致,今在王氏庵中。坟下石甃小河,亦极齐整,今于淤泥中,疏出通流。

○吾训导请俸

训导吾豫,景泰中膺荐至京。以屡言边事,兵部奏宜边用,而在边久不得支俸,请于吏部,项侍郎曰:「是尝搅我兵部者,何可与之?」尚书泰和王公曰:「官必有俸,自须与之。」然竟亦莫能与也。豫私计:「侍郎尚然,尚书于公当何如?」然不得已,乃以请于兵部,于公见公牍,喟然曰:「奈何使应荐士至此!」遽与准收。诸公所存不同如此。

○庄伯和诙谐

庄伯和,碛澳名医,好诙谐。一日,李无易遣家僮持简诣伯和,家僮误举伯和姓名,伯和绐之曰:「若翁欲借药磨耳,汝当负去。」且书片纸以复曰:「来人面称名姓,罚驮药磨两遭。」无易得之,大笑,即令仍负磨以还。前辈善谑,风味如此。伯和子允恭,诚确老医,常往来吾家,犹及识之。

○李无易家旧物

李无易名庸,一字无逸,碛澳巨姓,颇尚文学。国初,坐累徙云南,发龙江,寄亲友诗曰:「不识云南路,今过第一关。□□□□□□□□□□。旧驿连新驿,前山接后山。我心无愧怍,天道有时还。」乡间往往见无易家旧物,孙叔英家有洪武初行乡饮礼诗卷,余熂序,赵丹林龙角凤尾金错刀竹二幅,赵松雪小蓬莱三字刻匾,字本顾玉山家物,顾一孙赘李,字因在焉。字初为村氓得之,以其背断草豢豕云。野水舅家中吴纪闻残帙,即余得之而失去者。先孺人嫁时青铜大鼻镜,皆李氏物也。

○蒋司训

山阴花溪蒋贵达老先生显,司训昆庠,质实敢言。一日,郡守况侯锺行部,侯严不可近,先生遽进告曰:「顷见郡中新刻忠经,大非是,马融何如人,其言何可经也?」众为之惊栗。侯待之殊从容,徐曰:「偶见此本,改则未敢耳。」先生极知爱予,乡试就考者众,予以学未至不欲预考,先生强之再三,且拥予入察院门,是年果止予一人在选中。

○庄公瑾书画

庄瑾字公瑾,号采芝,龙江章氏之后,晚居李墟。能诗,善草书,学二王而硬徤骨立,自成一家。尤长于画,师法夏珪、马远,盖张可观以后一人而已。为人雅淡有高致,日登山临水,所至成趣,遇知己,觞咏竟日。画或顷刻可成,或数日不欲着一笔。与同里沈梦萱先生契厚,今沈氏收书迹画本特多,寒山拾得像、春江送别图,皆不媿古人。诗帖有「酒熟床头雪满缸,南墟书屋正春寒。□□□□糟鹅掌□□□□冻鳖裙」等句,其风致可想见也。

○沈梦萱试榜文起语

松江李墟沈梦萱先生资深,永乐中举,略通书史。吏部试招抚四夷榜,纳卷独迟,众请斥之,尚书取卷阅,其首云:「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遽曰:「是何可斥也?」遂得终篇,第优等,授山东新城知县。先生弱冠娶毘陵大族邹氏,诣谢,妇翁出名画命题,即走笔一律,其警联有「玉沙十里江村暮,铁笛一声烟雨秋」之句。吴思庵先生举堪任风宪,试河清论,起语:「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两事颇相类。论,今思庵集不载。

○小李

程明道先生外舅彭侍郎思永行状云:「蜀人以交子贸易,藏腰间,盗善以小刃取之稠人中如己物。公捕获一人,使疏其党,得十余辈,黥流之,盗遂绝。」此即今京师小李之类。小李云者,意为昔时此贼之首,犹徤讼者所云邓思贤耳。

○朱文公论用韵

朱文公答巩仲至曰:「用韵多所未晓,古韵虽有此例,然在今日,却恐不无讹谬之嫌耳。然『林』与『兴』叶,亦是秦语,以『兴』为韵,乃其方言,终非音韵之正。今蜀人语犹如此,盖多用鼻音也。」又题黄叔垕楚辞协韵谓:「傅景仁云:『汉书高惠功臣侯表「符」与「昭」韵,西南夷两粤传「区」与「骄」韵。』盖本大招『昭』与『遽』同韵。王岐公集铭诗中用『遽』字入『招』韵,正出此耳。盖字之从『处』声者,噱、臄、醵平读音皆为强,然则大招之『遽』当自强而为乔,乃得其读也。」公又有楚辞辩证上下卷,此论尤多,学者不可不知。

○郁氏钱氏先墓

予在邑庠时,庠友吴芳廷实家畦菜得故冢,志石见,题云:「高平郁氏之墓。政和六年葬。」常熟医学训科郁晢智,其家相传先世葬昆山高平桥西,但不知其处耳。至是得墓铭拓本,与谱合,欲讼之官,繇是墓归郁氏,至今封树蔚然。景泰中进士蓟州钱源者,尝以公事至昆,访其祖垄,钱云:「闻之乃祖,吾家坟在学之西北,故郁氏姻也。」学西北郁氏墓旁虽多地,据地者以无所考,不可得。沈通理为出其家藏杂录诗文小册,有洪武七年县人卢熊所作钱瑞妻章氏墓铭一通,其文曰:「葬县治西南,郁氏先茔之东北。」据地者始无可辞。钱且访郁,考其故谱,乃知郁之婿有钱道判官,郁衰,有功于郁,郁因以一子后之,冒钱姓云。两家今通谱。此二事出一家,固甚奇,亦可见墓文之不可无也。

○郭定襄整暇

定襄伯郭登,治大同廉而尚谋,有古良将风。一日,达贼迫城下,人心汹汹。自登城视师,酣战间马溺于前,左右急呼:「用草裹去!」公笑曰:「草菓好吃,鸡生也。」此亦能示整暇,以安人心。

○余尚书遗事

余尚书茂本熂,父尝为镊工,茂本既贵,每造谢邻曲,不遇辄曰:「烦为道,余待诏儿来拜也。」盖吴俗称镊工为待诏云,人以是贤之。茂本美风姿,有俊才,为县学生。御史行香,见茂本曰:「此子外材好,内材何如?」茂本应声曰:「熂有诗八句,其首句曰『外材争似内材高』,余不能记。」又一日,茂本方与诸生会馔,一微行老御史坐明伦堂,诸生出见,御史曰:「『黄米饭香青菜熟』,诸生有能对此者乎?」茂本应声曰:「白头人老赤心存。」

○长陵所赏书画家

范启东言长陵于书独重云间沈度,于画最爱永嘉郭文通,以度书丰腴温润,郭山水布置茂密故也。有言夏珪、马远者,辄斥之曰:「是残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也,何取焉!」暹之内父钱塘蒋晖,字法欧阳率更,多清劲,屡不称旨,晖官久不进,亦坐是云。

○霹雳

霹雳于边墩高处,岁恒有之,震死者或不见其人,其击屋柱桅杆之类常见。其破处,有痕似铁线路,或云蛰龙所藏,或云龙变化而起,又或云毒虫被击,皆不可知。又云雷神极巧,如人被击,火或烧其着体衣一层无遗,其外衣仍存。若一伞,或竹骨皆化,惟盖柄则皆如故。如击塔庙,数佛并坐,其一粉碎,其傍诸佛俨然,亦有移置他处者,此类甚多。惟击发之时,雨辄骤,辄有火,有硫黄气,此则皆然也。先儒于此成说多矣,而亦不悉其故,岂亦以神不当语故耶?

○鸦鹘石

中贵有再遭营火者,珍珠皆灰化,玉器窑器,或裂或变浅黑色,惟诸色鸦鹘石愈精明。

○不弃残纸

尝见胡毘陵应酬诗文藳,皆片纸满书,闻其虽破纸少许,见辄用补窗罅,不弃也。今日闻王盐山凡属公牒藳,皆用所受外封,既誊毕,即以作绳绞,仍渍以剩蜡,俾照夜,皆俭德云。予每作书牍,或写鄙作,字误辄涂改,有所更易,辄令人洗,虽不喜涂洗,然终不忍易他纸,岂亦性然哉!

○误用古人爵谥字义

文章家误用古人爵谥文意字义,近世虽名人不免。熊敬方、胡祭酒皆以程明道所答「御吏」之问为「御史」,马状元、陈侍郎以余襄公为「忠襄」,许道中诗多以「擅场」为「擅扬」之类是也。

卷四

●水东日记卷四

仿宋王十李三诗

车字尺遮切

苏松依私租额起税

刘洗马谑语

瞿泰安

钱子予

陈祭酒至诚

王抑庵诵古诗自宽

卢公武兄弟

范启东述前辈语

欧苏书迹多少

聂大年警句

杨洪委任甚重

记会议异同诸事

国朝状元官位

请嗺

鲜于困学圹志小像

土官名同实异

仄多平少

大学经传次序

晦翁论追礼外氏书

方言暗合古韵

○仿宋王十李三诗

正统四年,廷试榜出,华亭钱溥原溥仿宋人王十李三之诗,自诵曰:「举头暂且窥张大,伸脚犹能踏小张。」或者以其言近于忿,易之曰:「头上小张纔踏过,举头又见大张来。」盖会试昆山张穆敬之第二,溥第三,廷试第二甲昆山张和节之第一,溥第二,而和则穆之母兄也。

○车字尺遮切

予马营小诗有「天门行看六龙车」,陈少卿和韵有「将军还数李轻车」,或者非之。不知唐人「飞步登云车」、「垂鞭直拂五云车」、「太平天子驻云车」、「君王正候五云车」、「来往五云车」、「应将性命逐轻车」,车字皆尺遮切,昧者概以九鱼切车字尔。

○苏松依私租额起税

长洲民杨芳,景泰中尝以十事上巡抚邹都御史,其「均税额」以为:「古昔井田养民,而秦废之。汉初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景三十而税一。光武初行十一之税,后三十而税一。晋隆和亩收二升,五季钱氏两浙亩三升,宋王方贽均两浙田亩一斗。元耶律楚材定天下田税,上田亩三升,中田二升五合,下二升,水田五升。我朝天下田租亩三升、五升、三合、五合,苏松后因籍没,依私租额起税,有四五斗、七八斗至一石者。苏在元,粮三十六万,张氏百万,今二百七十余万矣。」

○刘洗马谑语

刘洗马定之朝遇王伟兵侍,王戏之曰:「吾太仆马多,洗马须一一洗之。」刘应声曰:「何止太仆也,诸司马不洁,我固当洗之耳。」闻者快焉。

○瞿泰安

余姚陈惟寅先生教谕昆山,颇喜谈风鉴,尝曰:「举子梁昱当甲科,瞿泰安不失副榜,况家贫,宜亟就也。」未几,部檄先生会试同考,昱、泰安治礼记,先生本房也。比揭晓,泰安名在第五,昱不第。先生尝谓余曰:「吾宦不达,忝预主司,兢兢焉图称任使,榜未出之夕,犹停烛阅首卷,加精考焉。以为亦天下士,孰意为吾泰安也,使知为泰安,吾诚避嫌,当弃之矣。拆卷时,尚书以下皆属目,首得岳正,众皆曰得人,次陈鉴、次某,众皆云然。至泰安,吾为之惊愕,且无一人有言。少间,幸监试白御史圭曰:『此亦当在此,我知之矣,我同官项御史曾推此人。』使无御史言,吾汗流面热,恨不即死也。」噫!名闻不扬,朋友之过,诚然矣。泰安于经学有工夫,但岳、陈等素有声太学,泰安举自乡县,未为都人士所知耳。昱美丰度,有孝行,学亦纯粹。萧祭酒亦许其文必在甲第,竟以国子生选平定知州。泰安官至刑部郎中,与昱先后皆死矣,惜夫!

○钱子予

临安钱宰子予,武肃王之裔,元末老儒也。高庙礼征,同诸儒修纂尚书,会选孟子节文,公退微吟曰:「四皷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察者以闻。明日,文华燕毕,进诸儒,谕之曰:「昨日好诗,然曷尝嫌汝?何不用忧字?」宰等悚愧谢罪。后未几,皆遣还,宰以国子博士致仕。家会稽,宦业至今不绝。宰尝自书门帖曰:「一门三致仕,两国五封王。」唐昭宗赐勑,宋宣和所赐「吴越家宝」铜印,一斤重,今藏其家。铁券王像在台郡长房。

○陈祭酒至诚

国子祭酒四明陈先生,遇僚属诸生极严,有怀忿而讼之者,法司将覆请就逮。周文襄公其同年,谓先生当具疏申雪,遂属笔于公,未免有迁就之辞。先生见之,惊曰:「某如此具本,无乃得诳君罪。」公笑曰:「在法,惟奏事不实耳。」闻者乃或迂先生,而先生不亦纯臣哉!

○王抑庵诵古诗自宽

王抑庵先生典选,遇不如意事,好诵古人诗以自宽。一日,有新得给事中,即欲干挠选法者,曰:「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御史有言吏部进退官不当,则曰:「若教鲍老当筵舞,更觉郎当舞袖长。」要多切中云。

○卢公武兄弟

昆山卢熊字公武,洪武初名儒,大通篆籀之学。尝为兖州知州,既视篆,即具奏,以印文「兖」字误类「衮」字,上不怡,曰:「秀才无礼,便道我衮哩。」几被祸。弟熙字公暨,睢州同知,有贤名。公武寄以诗,有「虀盐清梦稳,铁石古心存」之句,时人称之。公武后卒坐累死。今其家尚存中书舍人告身,高皇圣制也,官署印欵,时尚循宋制云。

○范启东述前辈语

范启东闻之前辈云,士大夫游艺,必审轻重,且当先有迹者。谓学文胜学诗,学诗胜学书,学书胜学图画。此可以垂名,可以法后;若琴弈,犹不失为清士,舍此则末技矣。启东善花鸟,有谈论,馆阁名公多重之。老于京师,人称范苇斋先生云。

○欧苏书迹多少

欧阳文忠公平生聚观金石刻,动数百卷,题识真迹甚多。尝自言:「平生喜学书,见笔辄书。」又云:「惟贤者之书能久存。」何今世见欧书仅仅少也?惟东坡居士书崖镌野刻,几徧天下。予尝戏谓东坡平生必以石工自随,不然何长篇大章,一行数字,随处随有,独异于诸公也?

○聂大年警句

聂大年诗,三十年来作家绝唱也,有文集若干卷。袁衷主事爱其醉后跌起口占诗云「老我不胜金谷罚,傍人应笑玉山颓」之句。王翰林称其「愿得明朝又风雨,免教行李出都门」。而吾友张筱庵喜诵其送僧「十年湖海孤舟别,万里云霄一锡飞」,以为不能忘之。但未知大年曾以此为极致否?

○杨洪委任甚重

杨武襄洪为人虽尚权谲,然有威严,将士知畏之,此其所长,不可掩者。亦赖朝廷主张,以成其名耳。盖自宣德、正统来,已受知于上,阁中庐陵杨公辈皆爱重之。如初为指挥杜衡所诬,以魏尚书源覆旨,而衡贬广西。继为部卒李友全等奏,上以付洪自治,颇类宋太祖待郭进事。又大同指挥张英尝奏今总戎石公,蔚州千户张宣奏刘侍郎琏,朝廷皆寘之死。祖宗扶掖人材之心,其盛如此。

○记会议异同诸事

景泰元年春久旱,两京灾异亦迭见,偶会礼科都给事中李实、吏科给事中毛玉、御史陈叔绍、罗箎,相与惋叹。盛因曰:「自昔灾异,皆君臣引咎。今日在内则大臣之罪不容辞,而我辈台谏之臣,缄默无补,病国尤重;在外病民者非一,而各藩镇、中官病民尤重。两事当首言之。」实曰:「此言诚是,科中藳明早当就君取观。」既而盛曰:「两事须先后言。盖言羣臣,朝廷宽大,多不从,言之类文具,而中官则必欲取回者。若并言之,万一止下戒饬之,命再举,则难。然必得羣臣会奏,庶几可济。」因偕谒诸大臣如金尚书等,皆佯赞可行,而无实心,且互为推让,无肯居奏牍之首者。

一日,兵部尚书于公谦谓盛言:「中官事言之有名矣。近南京周叙学士言事中及之,外人来言更便也。」未几,兵部因他奏「官多民扰」中畧及,「乞将各处公差,内外官员,量取回京。」有旨,内官不动。又数日,会议及叙奏,有言此亦有例见行,侍郎储懋即挥笔批定。盛因曰:「此诚民病,今既有言者,若众因之,合辞上请,上或可从。」时惟左都御史陈镒力赞会奏,盖陈亦受谒者也。户科都给事中马显忽言:「此事近日兵部有奏,圣断已不允矣。」盛曰:「人臣论事,但当观事体如何,且主上仁明,多有得旨已行,因论列而即改者。今事有当行,岂可自沮,而上负朝廷,下负言者耶!」礼部胡公乃易批会奏,竟不果。

他日,因某奏南京沿江盗贼,乞行御史锦衣卫巡捕,刑部尚书俞士悦以为当准拟。盛曰:「锦衣官较,近已革去,当止行御史。」盖两月前亦因言者革之,而刑部偶忘之也。他日又因马显言户部请议节省用费,显意欲裁户部额外官,尝有后言,而对众又不言。金尚书因畧言不可之故,扣之亦不言。盛曰:「用人之际,此宜少缓。尝闻宣德中,内府工作答应之人,多与军职,虽老病不代,支全俸,此辈正亦冗食。」金云:「此当即查行。」既出,有大臣呼盛曰:「适言冗食官,当再细与尚书言之。」盛初不虞其伪也,而大臣退语同官曰:「叶某在议事处,如有少保责任在己者然,我名之为叶少保云。」盖例,凡中外陈言奏,皆礼部于内府会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堂上六科掌印官会议,礼部侍郎宣言其要,诸部院正官面决可否,自正官外,更无出一言者,则旧习然也。虽李实号能言,亦未尝有言,盛诚违众矣。

○国朝状元官位

予为举子时,闻同举者云,国朝状元多不能至金带。时陈泰和、马临胊、曹恒山皆在内阁,未几,三人皆进官侍郎,盛矣。己巳以来,商同年继之,彭纯道又继之,商亦至金带。今马、曹逝矣,陈谪戍,商归田,惟彭预阁事,官太常少卿云。

○请嗺

今人燕客杯酌,劝尽饮曰「千岁」,南北士人多亦然。但莫知其字义。意者为请嗺,即唐人嗺酒之说也。

○鲜于困学圹志小像

鲜于困学圹志,赵文敏公书,小楷精绝,篆笔出石皷文。少师庐陵杨公得之吴人。武昌陈士谦家藏文敏自书哀困学五言古诗一首,行书,亦佳。又有困学小像,亦元人笔,但后书虞文靖公所作赞,非真迹。两卷予在科时,常于士谦家见之。欲约吴中书希纯描像,士谦临行草,刘廷美上舍临小楷,作一卷藏之,竟不果。

○土官名同实异

尚书吕震、前左都御史刘观,皆洪武中人物,熟知政事故实,故廷论之际,每下视诸公。然皆鲜学术,欠清谨,诸阁老尝短薄之,盖亦繇此。景泰中,广西宪司奏土官副巡简犯赃,王文都御史以为土官多世袭,当初犯复职再犯,具奏定夺,后经革申明,萧都御史覆请,又益以「以夷治夷」之言。殊不知诸司职掌所载湖广、四川、云南、广西世袭土官者,如广西右江之岑、黄,四川之田、杨,宋、元来世长蛮夷,其种类谓之土人,如傜人僮人之云。盖本边夷,故凡取问必请旨,发落必具奏。今广西土官副巡简虽间有傜、僮,而军民籍人民为多。广西多正统中所授,广东亦间有之。盖如阴阳医官之类,以其为本土人,且同流官署事,故名土官以别之,非彼土官若也。又天顺初元,四川重庆民邓錤陈言,有云「交易银两,罪同党恶」。寇公乃参为诞妄之言,不知其为洪武禁例中语。此大臣所以贵无事,不知汉魏相之为名相,有以也。

○仄多平少

数自一至十,惟三平声,八卦惟干离坤平声,十干十二支皆仄多平少。阴常有余,阳常不足,君子少而小人多,此亦可见。

○大学经传次序

宋黄震东发尝采董槐丞相之说,以大学经文「知止而后有定」至「则近道矣」两节,并「知本听讼」一节,为致知格物之传矣。后来王巽卿又以「近道」两节释格物致知,「听讼」一节添释新民。草庐吴先生答田副使书固已深非之,至谓不识文义,譬之打破玉盘为言,当矣。或者又谓草庐尝摘此三节为传之五章,见其门人袁明善所述大学中庸日录中,何耶?

○晦翁论追礼外氏书

先舅氏野水周先生,念先外祖之无后,有岁时祭,甚盛德也。而吾友进士郑时乂以其家产医世,承薛氏之业,乃以其幼子立为薛后,使薛世世享祀有人。予固知其事之近厚,而顾外家诸兄前则未敢启齿耳。偶得晦翁答汪尚书书,有「宋氏追礼外氏事」,适有会于予心,因录之。

「夫宋公以外祖无后,而岁时祭之,此其意可谓厚矣。然非族之祀,于理既未安,而势不及其子孙,则为虑亦未远。曷若访其族亲,为之置后,使以时奉祀之为安便而久长哉!但贫贱之士,其力或不足以为此,或虽为之,而彼为后者无所顾于此,则亦不能使之致一于所后。若宋公,则其力非不足为,若为之,而割田筑室以居之,又奏授之官以禄之,则彼为后者,必将感吾之谊,而不敢乏其祀矣。此于义理甚明,利害亦不难晓。窃意宋公特欲亲奉尝之,以致吾不忘母家之意,而其虑遂不及此耳。若果如此,则使为后者主其祭,而吾特往助其馈奠,亦何为而不可?伏惟高明,试一思之,如有可采,愿早为之。使异时史策书之,可以为后世法,而宋公之事,不得专美于前,则区区之深愿也。愚见如此,不审台意以为如何?」

○方言暗合古韵

方言语音,暗合古韵者多。今山西人以「去」为「库」,闽人以「口」为「苦」、「走」为「祖」是也。吾昆山吴淞,江南以归,「呼」入「虞」字韵,而独江北人则「呼」入「灰」字韵。如是者多,又不可晓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