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工程发展主要指标

 观研天下 2023-08-11 发布于湖南

聚焦城市治理短板,深入推进“法治温江”“温馨温江”“放心温江”建设,构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公共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一)深入推进“法治温江”建设

以健全科学决策机制为抓手,规范行政权力为重点,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标,建立职责清晰、依法行政的社会治理体系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司法权运行机制,形成符合区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温江建设生动实践局面。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积极推进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深入推进行政机关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大力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加强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依托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拓展政务公开范围,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依法解决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深化基层组织、部门和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畅通和规范信访渠道,强化源头治理,建强“群众工作之家”。持续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协商沟通、救济救助机制,完善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加强涉企执法监督,提升涉企执法水平,深化司法体制机制综合配套改革。

推进法治环境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抓好“八五”普法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大法治教育力度,以传统普法模式与“互联网+”新媒体普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特色法治教育。大力推进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加速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供给、行业发展”一体化目标,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二)积极推进“温馨温江”建设

以社区为基本场域,坚持发展治理一体推进,不断创新“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支撑,广泛链接撬动有效资源,推动建设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城市邻里生活共同体。

创新双线融合治理机制。扭住红线内外“两空间一力量”重点领域,加强社会治理制度、资源、力量和机制统筹,构筑“强基础、优服务、惠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线。强化治安综合防控和社会风险防控,筑牢社会综合治理“防风险、促法治、保平安,巩固安居乐业基石”的底线。持续深化人员、网格、平台整合,完善“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络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协同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创新社会协同共建机制。挖掘市场潜力、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治理强大合力。建立健全以效果为导向的民生诉求响应处置机制、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精准对接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参与城市运营机制和以成长为导向的社会组织引育扶持机制,推动形成温江现代城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多元营造社区温度场景。全力推进“四川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基层治理领域的改革创新,构建“区、镇(街)、村(社区)、小区”四级示范联创机制,推动“两带、七圈”整区示范、连片成景。以市级“百佳示范”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示范社区、示范小区建设,营造“形态、生态、业态、文态、心态”五态融合的示范场景。创新社区空间运营机制,全覆盖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加快推动小区共享空间和主题特色空间建设,新建一批市场化运营的社区综合体,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工程

重大资源保障和战略备份工程

建设温江区粮食和物资应急保障中心、医用战略物资生产及储备基地、公共卫生应急产业基地等项目。

食品药品监管强化工程

建设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械化检验检测中心及配套设施等项目。

社区服务品质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青龙湾社区综合体、温江康城社区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市民之声”工程

依托天府市民云平台,开辟“市民之声”板块,依托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社贤人士规模化建立民生代表官队伍,理顺工作机制,完善考评体系,及时收集回应民生诉求、潜在需求,推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联动、闭环运行的“三呼三应”民生诉求响应机制。

(三)着力推进“放心温江”建设

坚持以优质环境激发消费活力,加快完善便利服务设施、消费政策体系和消费保障体系,营造人民放心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便捷程度,增强地铁站点与商圈之间的联通性和可达性,优化夜间公交运营体系,推进公共消费场所国际化标识改造,积极打造社交、游憩等便利化、人性化空间,建立商圈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商圈。创新消费政策体系,建立适应消费业态全生命周期特征的支持政策池,加强适应平台型消费、在线消费等新消费模式发展的制度供给。开展放心消费建设,建立商品交易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温江商业信用动态评估与定期发布机制,完善消费者、媒体、协会、政府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消费质量监督机制,增强消费交易保障。畅通消费维权渠道,完善无理由退货承诺与公示制度,建立消费争议快速处理机制,完善消费纠纷处理和维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