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要打准噶尔,粮食却被堵在运河上,没想到被一个死刑犯解决了,对方的儿子还成了和珅的“宿敌”

 四季视野 2023-08-11 发布于北京

1727年的雍正皇帝很头痛,因为麻烦事太多了。

在他登基的七年时间里,主要干了两件事,反贪和整顿吏治。这两件事,把全国大大小小的官员,全给得罪了。

这些官员明面上不敢做什么,但暗地里阳奉阴违,给雍正上眼药的事可没少干。

可又不能把这些人全给咔嚓了,活没人干不说。雍正另一个改革大计划,摊定入亩,还需要这些人去压着那些地主们推动。

除了内部问题,还有外部问题。大清虽然收服了大部分蒙古族的部落,但有一个准噶尔部,盘踞在新疆中亚一带,实力不容小觑的同时,还对大清的老家东北有威胁。

康熙的时候,打了好几次,也没有彻底解决。正当雍正决心派兵出出征的时候,张廷玉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万岁,江南连日暴雨,爆发洪灾。大运河苏北段淤堵,钱粮短时间无法运到京城。”

雍正感觉自己的头更痛了,郁闷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江南的钱粮运不过来,如何向准噶尔用兵?你觉得谁能为朕分忧?”

张廷玉淡定一笑,拱手说:“死牢里,有一个现成的。臣担保,此人必能解决水患。”

雍正脑子一转,猛地想起来一个人:“你说的是阿克敦那厮?”

雍正嘴里的这个人,全名叫章佳·阿克敦,正蓝旗人。在他的一生中,虽然位极人臣,却也三次被判处死刑,又逢凶化吉,还生了一个能跟和珅掰手腕的儿子,阿桂。

八旗子弟,官运亨通

作为大清的核心力量基本盘,八旗子弟属于特权人群。他们不需要经过科举,就有做官的资格。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科举方面,汉人才是专业的。

雍正整顿吏治的时候,为了彰显公平,也让满人参加科举,只是跟汉人不在一起。就跟现在的高考分数线各省不同一样,满人科举的难度比汉人低得多。

阿克敦属于八旗中相当有文化的那种,在康熙四十八年,就考中进士,当上翰林院编修。到雍正即位的时候,已然是“国子监祭酒”,教育部门的一把手。

后来两广总督的职位出缺,雍正就想让这个自家人多长点本事,把他派到广州暂代两广总督和广州将军,成了军政皆管的封疆大吏。

到了广州的阿克敦,还是想做一些事的。所以新官上任三把火,全烧到了广东原有官员的身上,拉了不少人下马。

人家也不会坐以待毙,通过各种运作,让阿克敦去当时又穷又难关的广西担任巡抚。等调令下达后,又弹劾他在广州期间,篡位案件性质、挪用海关税银,收受海商贿赂等等罪名。

《清史稿》有载:“文乾劾阿克敦盗不严缉,新会县得盗,授意改献,以窃贼详结。侵粤海关耗银,令家人索暹罗米船规礼。”

雍正派人调查后,发现阿克敦的确手脚不干净,但问题不严重。可正在反贪的关口,要是对阿克敦姑息,没法对别的人交待。

所以派人去广州把阿克敦就地抓捕,经过审讯后,判了个斩监候,只等秋审的时候,送他归西。

既然是缓刑,就还有操作空间。

很快,阿克敦的机会就来了。

疏通河道,戴罪立功

在雍正等待江南钱粮运抵,就发兵准噶尔的时候。因为暴雨,运河苏北段淤堵,无法行船了。

而雍正的手里,并没有现成的治水人才。

在张廷玉的推荐下,让阿克敦出狱戴罪立功。河工能干好,功过相抵。如果干不好,就不用等到秋天了。

这就是用人之道里的:使功不如使过。

阿克敦也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出狱后,马不停蹄就赶往江南。实地勘察之后,认为最快的办法,就是在开凿一条支河,绕过淤堵路段。

相比于人工清淤,束水冲沙来说,开凿支河属于比较省时省力的方法,而且以后还能用。

最重要的,是对雍正的胃口。赶紧把钱粮运到,好对准噶尔用兵。

在阿克敦干活的时候,我们来了解下大清和准噶尔的恩怨。

准噶尔部是蒙古族,前身是在土木堡俘虏了大明战神朱祁镇的瓦剌。

后来鞑靼部崛起,把瓦剌打的四分五裂,其中之一就改名成了准噶尔部。在满人飞速发展的时候,准噶尔部也在偷偷发育。最牛的时候,占据了青海、西藏、中亚等地区,地盘达到四百万多平方公里。

期间,俄罗斯过来抢地盘,都被打退,被迫承认准噶尔汗国。

大清的运气的确很强,崛起的时候,明朝天灾不断,导致内乱频发,才有入主中原的机会。刚入关的时候局势不稳,如果准格尔趁势攻击的话,搞不好就前功尽弃。

巧合的是,在满清稳定局面的时候,准格尔内部也在乱斗。兄弟们为了争夺大汗的位置,你杀我,我杀你的。搞的乱七八糟,元气大伤。

直到噶尔丹这一支胜出,才算是安生下来。

1688年,噶尔丹进军漠北,从外蒙打到内蒙,逼的好几个部落不得已投降大清。一路上攻城拔寨、劫掠人口牛羊。

这就让康熙不爽了,率领两路大军亲征。

噶尔丹的部队虽然猛,却弥补不了武器的代差,在清军的大炮面前,只能败北。

还有更悲催的,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背后给他来了一刀。进退失据,逃亡了一年后,噶尔丹服毒自尽。

准格尔汗国分崩离析,策妄把噶尔丹的尸体送到大清,请求臣服,被封为准噶尔大汗。

策妄臣服清朝,也是权宜之计。位置坐稳后,开始恢复曾经的版图。期间清军多次来攻,都被打退了。

到雍正时期,策妄已经去世,儿子噶尔丹策零成为大汗。控制着新藏、青海、蒙古高原和中亚部分地区,人口有五百多万,军队三十多万,实力很强。

这样的实力,大清可不能视而不见,不然就可能走上大明的老路。

雍正经过一系列改革,钱粮充足之后,就打算灭了准噶尔。

回到正题,阿克敦疏通完河道后,脑袋算是保住了。

雍正信心满满的派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讨伐准噶尔。尴尬的是,这一趟吃的全是败仗。

阿克敦,又有活干了。

出使准噶尔,乾隆登基

从江南回来后的阿克敦,工作就是协办西北军务。

这场仗打了好几年,策零虽然在军事上胜利不断。但在大清不断封锁物资和策反其它势力牵制的情况下,消耗很大。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打到雍正十年,准噶尔的精锐大部分战死,物资奇缺。实在顶不住的策零,只好派使者向大清求和。

雍正还有很多事要干,也不想打了。阿克敦就自荐为和谈使者,去准格尔部谈判。

在准噶尔部没有谈拢,策零就派人跟阿克敦到背景继续谈。

这一来一回,就花了阿克敦两年时间。

最终的和谈结果,是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东边是大清的,西边是准格尔的,游牧不得越界,双方暂时罢兵。

谈判结束后,阿克敦当上了镶蓝旗的副都统和工部侍郎。搞工程的能力,得到了认可。

这一干,就干到了雍正去世,乾隆登基。

乾隆登基后,先是让阿克敦守卫泰陵,然后再次让他出使准噶尔谈判,重新商议边界和通商的事情。

这次谈判完,阿克敦官复原职,还任工部侍郎。之后就是一路升迁,副都统转正为都统,工部侍郎调任刑部尚书。

阿克敦这个人能办事,但也不属于清官。该犯的错会犯,该贪也会贪。所以他在当刑部尚书时间,管的比较宽松,轻易不置人于死地。

这样办事,人缘自然不错,间接又救了他一命。

阿克敦这次犯的事,真的有点冤。

事情是这样的,乾隆很喜欢的皇后富察氏去世后,翰林院负责写策文。就是夸一夸皇后的生前功绩,做个总结。

文章里面用的满语,翻译过来是先太后。乾隆看到后怒了,应该是先皇后才对。就把曾经当过翰林院编修的阿克敦喊来,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阿克敦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到了乾隆那里,很久没见到人之后,竟然自己直接回家了。乾隆得知他不等自己发话就回家,一怒之下剥夺了阿克敦所有官职。让他去自己管的刑部大牢里体验,以大不敬的罪名,又给了一个斩监候的死刑。

《清史稿》有载:“翰林院进孝贤皇后册文,清文译皇妣为先太后。上以为大误,召阿克敦询之,阿克敦未候旨已退,上怒。”

这是阿克敦第二次喜提死刑,还好人缘不错,有很多人来求情,说那个翻译没错。乾隆面子上挂不住,还是给阿克敦来了个“论斩”。

随着求情的人越来越多,乾隆有了台阶下,就把阿克敦放了出来,陆续恢复了所有职务。

经历三次死刑的阿克敦,之后安稳的度过了余生。还教导出一个文武双全的儿子阿桂,参与了覆灭准噶尔的战斗,算是子承父业了。

写在最后

阿克敦这种大臣,不是清官,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贪官,属于那种能做事,但也会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能臣。

而对古代皇帝来说,贪官会坏事,清官又太少。像阿克敦这种有私心好掌控,还有能力办事的官员,才是最想要的。

这也是阿克敦历次在生死关头,都能绝处逢生的核心原因。

无论做官做人,终究要有用才行。

参考资料

《清史稿》

《雍正传》 人民出版社 编

《蒙古族通史》 民族出版社 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