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两天也陆续收集了一些素材,有从简书里得来的,有从生活中得来的,有从朋友圈里得来的,也有一些是从学习的课程里得来的。当时想好了却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现在下笔却无所适从。但是这绝对不是选择困难症,而是我当时没有深入加工思考,导致思绪如麻,乱了方寸。其实“笔在手上却不着一字”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有,每一次出现的时候,我都发誓要痛改前非,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通常情况下,有题材的时候没有整段时间,而我在零碎时间里码字怕被打扰,心不静,很有压力感,孩子还在身边,又不能没有人看。这些,都成为了我安慰自己的借口。记得上次鱼老师在讲牛人课的时候,就说,猫叔在讲课的时候,桌角就放了一沓纸,空白的A4纸,讲课期间,如果想到什么,会立马记下来。看,这就是牛人与普通人的区别。牛人是不放过每一个当下的“灵感”,普通人更倾向于自己的“执念”。上次听完课以后,就说要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可是发现,自己执行并不是很到位,因为即便是当时记录了下来,也是一句话,一段话而已,并没有把思路和关键词罗列出来,更没有沉下心来好好思考。关于思考,我做的也不太好。比如对待同样的问题,我的想法和朋友的想法出发点都不一样,那么为什么不一样,各自站立的视角是什么,最后对问题的诠释程度也会深浅不一。牛人做事是全方位思考,而普通人的思考只限于某一领域,比如写文,比如只能联系实际得出结论。但是,最近有了把读书的方法用在看文章上的意识。遇到值得学习的文章或故事时,从全篇出发,考虑作者的布局,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想着自己可否也做尝试,写什么样的故事,用什么样的视角,如何避免落入俗套,怎样可以写出新意等等。可是,写到这里发现,缺乏行动力是我的又一弱点,这点也要改。那么,改的结果是加强行动力吗?不,这只是外在表现。想要行动力增强,最根本的做法,是坚定自己写作的态度。那又是什么样的写作态度?我想,应该就是鱼老师说的第三种态度:专注且努力,当成是一项工作来努力完成,而且是极致努力。同时,也该大家一个忠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不可取;“试试看”的心理也不可取。看,虽然写了这么多,但是刚开始,我并不知道自己可以写这么多,再次说明了:写文章一定要趁热打铁,这样,“灵感”才会伴随着思路,在“贫瘠”的荒原上一路开疆扩土。忽然想起一句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用在这里,是不是也很合适呢!以后有素材,有选题的时候,一定要腾出点时间写出来,时间不充裕,一定要思考,将大纲罗列出来,待有时间再去填充。我是清许清如许,一个正在自媒体领域深深扎根的新人,期待在前行的路上和你一起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