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炎症的核心环节——肝功能障碍

 中医陈孝和 2023-08-11 发布于山东

前面我们讲了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全身慢性低度炎症的始作俑者,痰湿正是这一过程的病理产物。

我们把肠道菌群失调和痰湿联系了起来。

但其实这个链路还缺少关键一环,那就是肝脏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肝脏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器官。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和消化腺。

位于人体腹部右侧横膈膜之下,位于胆囊前端和胃上方,重量在1.5公斤左右。

肝脏主要由50到100万个肝小叶组成,每个肝小叶含有约50万个肝细胞,整个肝脏有2500多亿个肝细胞。

而且呢,肝脏是人体器官中唯一具有再生功能的,即使切除了75%的肝脏组织,剩下的仍能再生成正常肝脏。

肝脏有非常丰富的血液供应,与其他器官不同,肝脏有双重的血液供应,一条叫肝动脉,一条叫门静脉。

肝脏血液有1/4来自肝动脉,来自心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为肝细胞供给氧气,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这条血管没什么好说的,咱们重点讲一下门静脉。

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脏血液有3/4来自于肝门静脉。

几乎人体的所有营养物质,在小肠和大肠被肠黏膜吸收以后,最终都会汇入到门静脉进入肝脏,被肝细胞吸收,再经肝细胞加工,一部分排入血液供机体利用,其余暂时贮存在肝细胞内,以备需要时利用。

比如我们吃的主食,馒头、米饭,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被肠道吸收以后,就会随着门静脉进入了我们的肝脏。

然后肝脏通过一些特定酶的作用,把一部分葡萄糖打包、压缩,合成了一个个的葡萄糖原,存在肝脏里,以备不时之需。而剩下的葡萄糖会从肝中输出,重新进入血液,供给全身使用。

肝门静脉是一条大静脉,它是由由脾静脉、肠系膜前静脉、肠系膜后静脉和胃十二指肠静脉等侧支汇合而成,收集食管腹端、胃、小肠、大肠、胰、胆囊和脾的静脉血。

其主要生理功能在于将肠道吸收的物质输送到肝脏进行合成、解毒、储存。

如果肝脏发生病变,比如肝硬化,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肝内血管阻塞,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而门静脉高压导致血液回流受阻,门静脉系统内的流体就会渗透到腹腔内,形成肝腹水。

出肝血管是肝静脉,肝脏内的血液最终会携带着营养物质,汇入下腔静脉,然再回流到心脏,变成动脉血。

比如葡萄糖,从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进入到血液循环中,最终变成血糖。

讲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了解肝脏是个什么器官了。

再来看肠道菌群紊乱是如何影响到肝脏的。

刚才讲了,在生理学和解剖学上,肠道和肝这两个器官通过门静脉血管相互连接。

也就是说肝脏是首先接触肠道细菌及其代谢物的器官。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肠道中的共生细菌,比如拟杆菌、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构成了生物屏障,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定殖,保护宿主免受外源微生物的侵袭。

肠道屏障提供了抵御肠道内外源物质暴露的第一道防线。

肝脏是抵御逃离肠道屏障的抗原和炎症载体的第二道防线。

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体内外环境始终维持着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肠道微生物结构失调,细菌种群之间的数量开始发生变化,原来与人体共生的细菌,现在也变成了有条件的致病菌。

这些有条件的菌群多是革兰氏阴性菌,它本身是没有毒性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是这些细菌死亡溶解后释放出来的结构成分它是有毒性的。

典型例子是各种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我们把它称之为内毒素。

与之相对应的是外毒素,这是细菌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能损坏宿主细胞或引起宿主细胞代谢紊乱,其毒性很强,能造成重大损伤。

比如咱们常见的很多化脓性细菌感染,这些细菌在活着的时候会释放大量毒素,就必须尽快想办法把细菌杀灭掉。

在抗生素没有发明之前,感染是第一大死亡原因,其中主要就是这些能释放外毒素的细菌感染造成的。

两种毒素的区别主要是一种活着的时候没有毒性,死亡之后溶解产生的物质有毒;一种是活着的时候会释放毒素,但死亡之后反而没有毒性了。

还是回到肠道菌群紊乱,现在肠道内环境失衡了,某些菌群大量繁殖,死亡后释放大量内毒素,这些毒素会刺激肠黏膜,导致肠黏膜发炎、通透性升高,毒素进而由肠道进入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

正常来说肝脏有代谢和解毒作用,能把这些对人体有害的内毒素分解掉,但如果是内毒素从肠道持续渗漏到血液循环中,超过了肝脏的解毒和代偿能力,引发肝脏病变,肝脏无力把这些内毒素清除掉,这些内毒素汇入下腔静脉,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引发“代谢性内毒素血症”。

免疫系统为了清除这些内毒素,对正常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就是炎症。

再来总结一下这种慢性低水平炎症的产生机制:饮食、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等诱导肠道菌群改变,增加机会致病菌的数量,降低保护肠屏障细菌的数量影响肠上皮细胞基因表达,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使得进入血液的内毒素增加,导致肝脏功能病变,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出现“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引发慢性炎症反应。

而这种慢性炎症反应正是肥胖、三高、冠心病、脑梗死、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过敏,增生囊肿等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这些病现在都很难治愈呢?佛教讲叫着相,执着于外相、虚相,而偏离了疾病的本质。

这里咱们讲了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导致肝脏功能病变,引发全身的慢性炎症,导致各种疾病这个机制。

明天我们再讲另一种机制,就是肠道菌群紊乱引发的能量代谢障碍,结果是肝脏脂肪化,这些多余的内脏脂肪本身就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刺激因子,这些炎症刺激因子,通过肝脏这个枢纽,经由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导致全身性的慢性炎症。

这两种机制我认为是同时进行,又相互促进,结果就是炎症反应加重,造成的器质性损伤更不可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