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烟雨中的瘦西湖

 昵称45109175 2023-08-12 发布于浙江

初秋时节,来到扬州,已是灯火阑珊。还没来得及洗漱,同伴就畅谈来扬州应看点什么。我也面露羡色,思忖着寄存于扬州的心思:瘦西湖的景色如画上一般美丽么?竹西路上的修竹是否郁郁苍苍,小调是否还浸着扬州的韵味?还有,可曾见着二十四桥上月下吹箫的那位玉人吗?古人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号称占了天下三分之二月色的瘦西湖,更是扬州市的标志。也有人说,秋风送爽,桂花飘香,到扬州,来瘦西湖,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所谓言扬州,必言瘦西湖,不到瘦西湖,不算到扬州!

翌日清晨,细雨蒙蒙。吃完早茶,主人好客地说:“来趟扬州不易,雨中看看瘦西湖吧,更会别具一番风趣。”主人的盛情,让我由衷地感激。我们从东门步入瘦西湖景区,这时的雨断断续续,依然没有出现期待中的蓝天白云,反而,或浓或淡的雾隐隐飘来,天地景物都笼在一片白纱中,显得朦胧而又绰约,薄雾中的亭台楼榭宛如淡墨画就的山水画卷,虽没有花红柳绿的娇媚,但更有一种江南特有的优雅与幽静。呼吸着清凉新鲜的空气,看着朦胧中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个样子的瘦西湖倒让我感到新奇而又有味道,似乎江南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这也让听了一夜雨声的我不禁释然了。


秋雨如丝,淅淅沥沥,触摸之处,温柔似玉,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惬意……雨中的瘦西湖,黄花满庭,岸草芬芳,堤绿如黛。倏然间,眼前的她宛若一个杨柳细腰的美人,翠荷遮面,香云盈腮,绿水含烟,青波含羞。窄窄的几道水,弯弯的几拱桥,悠悠的几个小亭,闲闲的几条小船,这瘦西湖,真的好瘦。烟雨下的瘦西湖,好似一幅江南诗意画卷。许多游客打着伞,雨中游览景区,烟雨朦胧景色宜人。雨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的,一会儿湖上漂满了珍珠,一会儿水上荡起了涟漪,一会儿又似晴又阴,波光水影,如梦如幻。湖岸上的游人,一会撑开伞,一会儿合上伞,像一朵朵怕羞的花儿,绽开的花苞又聚起,欲放不放,像一只只学飞的雏鸟,张开的翅膀再合拢,欲飞又止……

湖畔金柳,玉手纤纤,细枝依依。那美眉一样的柳叶,笑影带泪,脉脉含情,似是相惜又似相诉,似要相守又似相送,我听不清她们的话,听不懂她们的歌,会不清她们的意,我只是感到很美很美的一种意境,很柔很柔的一种情境,很好很好的一种心境。这时的湖中,也会有影儿在摇,也会有枝儿在摆,也是一样的绿,也是一样的柔,虚虚实实的,似幻非幻般,我的心真要醉了。


沿柳堤岸边走来,雾中的瘦西湖更象是一位待客周到害羞的江南仕女,白色的面纱下,既让访客感到舒适和自在,但又处处展现着自已的精致和雅致。当你走累了想歇脚的时候,就会有一座别致的小亭子,掩映在薄雾和树丛后,虽是人为雕琢,但却与山林水势那么契合,仿佛这里就该有此一亭似的。当你想到湖那边看看的时候,岸柳拂处,一座红色的拱桥又飞跨过岸,让你不禁有种心想事成的满足。雾雨朦胧的天气中,景区建筑的白墙黛瓦更显青素。站在红桥上,远远就可以看到湖里漂着的一叶偏舟,泛起的涟漪打破了如镜般平滑的湖面。几声鸭鸣透过雾来,能看到水面上隐隐有几只水鸭在嬉戏,直溅得一身水花。

拐过湖岸,一座造型别致的桥在白雾中显现出来,桥上有金色顶的亭,五座亭台高低错落分布于于两侧,就像浮在湖面上的莲花,哦!这就是著名的五亭桥了。墩实方正的桥基,五孔优美流畅的桥拱,五顶华丽错落的亭台,看上去是那么的舒服自然。难怪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评价道:“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更是扬州的象征。就象这烟雨朦胧下的瘦西湖,小到一树一亭一桥,大到园区规划,浓疏密淡,处处显得精致,时时透出雅致,步步露出园林修建者匠心的极致。之所以以此为标志,也许正是因为这座桥,彰显了现代扬州无处不在的,追求精致完美的工匠精神吧!


我想象着乘只小船穿行于这水巷,最好是那种摇着桨儿的蚱蜢小舟,三两人乘一只,悠悠地划过来,缓缓地漂过去,慢慢地穿过那些桥,不时有柳丝搭在肩上,不时有水草缠住桨儿,不时有歌声飘过耳畔。我坐在船尾,看小船划过湖面留下的浅浅的痕,听柳丝轻轻弹拔雨丝的琴,听雨点打在荷叶上,那放大的雨声是格外的醉人。我慢步那桥,那弯得像上弦月的桥,那与影合成一轮满月的桥。这桥是太诗意了,这桥是太抒情了,走在这桥上,像一个人慢步月宫,像一个人独步江湖,脚下的水无声地流逝,眼前的柳静静如烟,头上的雨细细如雾。我站在那桥上,想当年杜牧吟诗的样子,“二十四桥明月夜,何处玉人教吹箫”。现在虽不是明月夜,可这雨中二十四桥更美,一座座地望去,如一串曲桥串起的项链,挂在这瘦西湖的胸前,岂不是一个漂亮的玉人,莲叶荷裙,碧柳长发,雨中的瘦西湖,真是漂亮极了。有人曾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有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把扬州瘦西湖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现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这比拟可称绝妙,仅寥寥数语,却点出了瘦西湖独特的气质和英姿。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瘦西湖小巧精致的建筑物,或依山傍水,或半架波面,或突入湖心,如同玉色带上镶嵌的珠宝。湖内小园,姿态各异,或栖岛屿,或卧湖滨,或踞土岗。既有曲径通幽、清逸深邃的绝地佳境,又有登高远眺、尽收眼底的高阜山颠,更有豁然开朗、荡人心魄大幅画面。诸园组合巧妙,互为因借,形成了风格协调的艺术整体。这些小园又都以湖面作为共同空间,以水相连,因水相通,给人一种相依相偎的亲切感,构成了一处令人眷恋的滨水园林群落。在烟渚柔波中倘佯,尽情欣赏瘦西湖清秀俊美的芳姿,领略她那少女般半掩半露、羞涩情怯的风韵。我看到,瘦西湖独具的魅力,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倾倒、讴歌。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多诗人的佳句来。早年邓拓游瘦西湖时,就对湖上风光赞叹不已,欣然赋诗道:“板桥歌吹古扬州,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间美景不胜收。”诗人一起句就借郑板桥“歌吹古扬州”的名句,把人引入历史上那繁华似锦、歌吹沸天的情景之中去,接着紧扣一个“瘦”字,以古衬今,热情洋溢地赞颂了瘦西湖的楚楚丰韵。


雨中游玩,在湿漉漉的沿湖小径上信步,有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趣。你看那瘦湖垂柳绿竹、青瓦飞檐翘角,或是细雨蒙蒙,或是雨上心头,这淅沥的湿意,自成惬意的诗意。我想,雨在不同的季节里,呈现完全不同的心境,秋天的雨,雨丝铺面,静谧沁心。秋雨不过寥寥几场,却渐渐生出不同的空间和氛围。初秋郁郁葱葱的林木,被雨一淋就显得更绿,在水汽间眉目不甚清晰,氤氲出朦胧感。除却那些古典的亭榭轩廊可以驻足,烟雨行舟,看景致有远有近,有浓有淡,有高有低。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也是赏雨之妙。或立于四桥烟雨楼,看春波桥、大虹桥、长春桥、莲花桥,四桥飞跨烟雾里。或于凫庄,配上一壶滴翠的香茗仰亭桥之美,看湖上细雨氤氲。瘦西湖中可以听雨的地方不胜枚举。雨落各处,由雨声通心声,雨,或丝丝缕缕,或滂滂沱沱,落在檐上,听屋顶上瓦片和雨滴合奏;落在绿植花叶上,打出忽高忽低变幻的节奏。漫步烟雨中的瘦西湖,长堤绿柳、四桥烟雨、荷浦薰风、高台明月、白塔晴云,看的是景,静的是心……

在我眼里,烟笼雨锁中的瘦西湖,犹如羞涩的江南秀女,更有几分清秀婉丽的风韵。零零星星的楼台亭榭隐约在翠绿丛中,若有若无,若隐若现;联袂不断游客来来往往,在岸边缓缓移动,手上的雨伞如同一簇簇流动的花,一道道移动的景。岸边的垂柳,软枝拂水,疏影横斜,微风吹过,轻轻摇曳。不经意中,把黏附在枝叶上的雨水乱洒在湖面上,激起无数点漪涟,勾引起几多遐想,几多梦幻;十里长湖碧波粼粼,游船悠悠,船娘身穿白底青花的小袄站在船头上,娉娉袅袅的身影随着游船在湖面上凌波荡漾,更是显得如此娇美、如此水灵。怪不得自古以来,一直有天下美女出扬州之说,不信可问杜牧,他说:“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娉娉袅袅少女,豆蔻初开,怎不令人销魂?怪不得杜牧十年扬州,留得薄名与青楼。


瘦西湖宽不足数十米,长却有十余里,与其说是湖,还不如说是条河。她伴随着古扬州城,已经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在隋唐时期这里乃是一段自然河道。乾隆年间被称为“长春湖”,清代的钱塘诗人汪沆在游览了长春湖后吟道:“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就闻名天下了。扬州国画院老院长李亚如撰写的一副对联:“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画龙点睛地到道出了扬州瘦西湖借鉴而不落俗套、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这副楹联,玲珑婉约,巧妙精当,以“借得”“移来”等字面,概括了瘦西湖的本质特征。还有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以体态丰满的杨玉环与身轻如燕的赵飞燕相比,作诗道:“慢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各知名。怜她玉立亭亭柳,送客迎宾总是情。”可见,瘦西湖以她迷人的风采,如此强烈地拨动诗人的诗兴、诗情。当读到这些雅兴湍飞的诗句时,忘却了身上的衣服已被细雨打湿,此时此刻,痴迷的我似乎已成为一个诗(湿)人了。于是,欣然命笔《雨中游题瘦西湖》诗一首:

广陵古渡草花荣,边看边行烟雨中。
十里沙堤春柳老,五亭桥槛秋波横。
高台白塔生云影,远树金山隐鸟鸣。
果是此湖天下瘦,歌吹江都慰人情。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