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家俊辨治败血症思路

 循天园 2023-08-12 发布于广西

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特聘专家龙家俊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近六十载,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疑难病经验。现将其临床辨治败血症经验总结如下。

辨治思路

虚深毒重病多变,审时辨毒须臾间

败血症是由于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导致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皮疹、关节痛以及全身各脏器受损等。中医认为该病病机为因虚感毒,因毒致虚,血毒夹湿、热、痰、瘀,重创脏腑元气,阻遏气血运行而致。往往传变迅速,须臾之间,变证百出。龙家俊指出,治疗该病审病时、度病势、察虚实、定营卫气血通滞至关重要。血毒伤人,旦慧而夜甚,他主张至阴阳合和之时迅速截断病机,于血中毒邪尚浅之时,解血毒于脏腑衰竭微弱之先,扶正气于小损之处,则病证缓、变证少、预后佳。

辨气辨血辨经络,辨形辨精辨神机

阴阳之病,不外气血;病变之所,不外经络。血分蓄毒致病多见气血同病,血毒深伏血分,病证错杂,多反复发作。血毒致病,伤人极速,可在气分短暂稽留后,迅速内传血分,入阴血、伤阴津、乱血脉,表现出血分证候。若血毒在气分之时,先机用药,早扶正气,防止毒邪侵入血分,可迅速缓解病情。然血毒在气分时间短暂,加之早期多进行抗感染治疗,毒邪过气入血方求诊于中医,此时多气血两伤,精气不足,阳气戕伤,形体受损,精神疲惫,表现为脏腑气血受损,精、气、神同病,故提出败血症诊治须气血经络同分辨,形体精神同治疗。

毒入三阴败津液,攻窜脏腑淫血脉

血毒为病,其气厚重,其性彪悍,善伤阳气而入三阴,先太阴而后厥阴,再入少阴,越经、并经、合病之候均为常见。血毒流窜血脉,择虚而入,伤阴动风为其证候,然脏腑有元气护佑,经络有气血外裹,此为脏腑经络自卫之屏障。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各有其性,内生外感之毒邪偏性各不相同,故血毒伤人,既相关于血毒之性,也受脏腑正气阴阳属性及体质偏性等因素影响。若所患血毒之性正好克制脏腑正气之属性,则先受病而难愈;若血毒阴阳之性质受制于脏腑正气之属性,则不受病,或轻病易愈。血毒伤人,随经络气血运行周而复始,亦随阴阳巡行而反复由阳入阴,或由阴出阳,内攻脏腑,外窜经络,减损正气,蓄毒为病。临床血毒为病,以温热毒邪最为常见,故多见阳毒入阴出阳,脏腑内外阴津受损,热毒淫乱血脉之候。

治气治血通经络,养精安神重脾胃

败血症病变急遽,病情复杂,多脏腑、多经络同时受累,大虚之证与大实之候并见,经脉痹阻与血毒逆传并见,血脉所及之处即病变发生之所。全身内外,多见大毒结聚、五脏衰竭之危候,阴阳极变之重症。临床多见毒入血分,气血两伤,精、气、神俱损之候。养精和神重在顾护脾胃,可先安未受邪之地,使血毒难入三阴;也可擀旋气机,使血毒由血分出于气分,透解而出;亦可补充气血,养精益气,精气足则神安。败血症因血毒诱发,虚损与瘀血、痰浊与气滞互为因果,形神同病,因此健脾和胃、通络化瘀、养阴解毒、补气安神等法可随证取用。

毒去正虚伤精神,摄神养气通经络

血毒创伤正气,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小毒致小虚,大毒致大虚。败血症病渐减或病瘥之时,内外脏腑经络之中的血毒渐去,邪去之处即虚损之所。脏腑经络、内外形体、精神气血皆可出现虚损之证,此时顾护生气为第一治疗原则。大毒渐去,大虚渐显,然人之生在于少阳少火之气,气之调平在于神之御,故血毒祛除,正气大虚,当养气摄神,兼养阴血、通经络、祛余邪、防复作。

典型医案

李某,因“发现肝占位性病变3天”于2023年2月1日入院。神清,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上腹部CT检查提示肝左叶巨大占位,考虑转移瘤,肝内多发低密度结节,胆囊结石,胰头占位,腹腔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9.83×109/L。肝功能检查提示乳酸脱氢酶249u/L,羟丁酸脱氢酶154u/L。2月2日行肝穿刺术取病理组织,快速石蜡检查报告提示为恶性肿瘤,考虑为腺癌。西医诊断:胰腺癌伴肝脏、多发淋巴结转移(IV期),败血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2月3日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发热畏寒,全身颤动,体温39.3℃,查血清淀粉蛋白A62.70mg/L,降钙素原1.62ng/mL,白细胞计数2.57×109/L,C-反应蛋白36.80mg/L,白介素6(IL-6)>4000pg/mL,血培养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考虑肝穿刺术后引起胆道逆行性感染,造成败血症。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仍高热不退,遂于2月4日请龙家俊教授远程会诊。刻下: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胸腹痞满,胃脘饱胀,便秘,夜寐欠安,舌质红,苔白腻薄黄,有紫气,脉细弱。

诊断:西医诊断为败血症,中医诊断为脓毒流注(毒入营血,内攻脏腑)。

治则:清热败毒,益气温通,活血化痰,通腑泻热。

处方:金银花30g,蚤休15g,紫花地丁30g,半枝莲30g,黄连5g,黄芩15g,黄柏15g,干姜10g,桂枝10g,赤芍15g,炙甘草5g,丹参20g,柘木40g,黄芪60g,太子参30g,生薏苡仁60g,大黄10g,炒枳实10g,厚朴10g,全瓜蒌20g。3剂,水煎服。

2月6日二诊:低热,体温37.6℃,无寒战,大便通畅,腹胀缓解。上方去大黄。3剂,水煎服。

2月9日三诊:热退,精神好转,腹部平软,二便调,去黄芩、黄连、黄柏等苦寒之品。14剂,水煎服。

2月22日四诊:白细胞计数7.46×109/L,C-反应蛋白26.2mg/L,无发热畏寒,败血症痊愈,但仍觉神疲乏力,失眠,纳差,脉虚无力,嘱继续治疗基础疾病。

按 败血症临床可见血毒入营血,夹湿热、血瘀、痰浊,内攻脏腑,呈气血阴阳两伤之候。本案患者因肝占位性病变入院,肝穿刺术后引起胆道逆行性感染,诱发败血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症复杂多变,属于急危重症。

初诊用药包含以下五类:其一,清热败毒。方中入金银花、蚤休、紫花地丁、半枝莲、黄连、黄芩、黄柏,药专力宏,重剂起重疴,以速清解三焦之血毒;配甘草和中,解毒不伤脾胃。其二,通腑泻热。方中入大黄、炒枳实、厚朴,即小承气汤,轻下湿热结滞,除满消痞;对血毒夹湿热之证,清之、下之、燥之、行之,使血毒速去,正气来复。其三,扶助正气。临床见面色萎黄、疲劳乏力、语音低微、脉细弱,为气血亏虚之象,入黄芪、太子参益气扶正,以冀正胜邪却。其四,化痰活血。该患者苔腻有紫气,乃正虚邪实、夹痰夹瘀之象,方用赤芍、丹参活血化瘀,柘木、瓜蒌清化痰瘀,以通脉利气,有助于邪气之出,正气之复。其五,反佐温通。临床呈大虚大实之证候,于大剂量清热败毒之药中反佐桂枝、干姜等温通之品,以扶助阳气。以上处方用药体现了龙家俊临证善于以“寒温并用”之法治疗重症类疾病,寒热之药共济于一炉,祛大毒,补大虚。

二诊时,低热,大便通畅,腹胀缓解,去釜底抽薪之大黄。三诊热退,故去黄芩、黄连、黄柏等苦寒之品,以免戕伤阳气。四诊,嘱合理饮食,调之以气、补之以味,按天时作息,以养阴阳二气,适度活动以伸展身体,养精神、扶正气、祛余邪、防复作。(蒋文波 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  徐俊伟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