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学范本》是为打造一套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范本工具书。该书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面向市场发行,入册作品经过严格把关代表作者最高水平,精选画作每幅配备100-200字的讲解说明,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与学习。本着教学;专业;学术的态度,编者会从不同维度设计;强化此出版物的内容高度,“正本清源”为美术教学范本图书添砖加瓦,给广大爱好美术;学习美术者提供一份有据的参考资料。 【正版】中国高等院校美术教学范本  幽兰生前庭 68cmx34cm 2022年 兰花喜幽静之所,如清代郑板桥用诗句『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来形容兰花孤僻、冷俊之美。画中两支兰花,皆为墨笔写出,寥寥几笔,笔势迅捷而又干净利落,婉转而又意犹未尽。此画中之兰花颇为简洁,一支兰花已开放,掩映在兰叶之间;另一支兰花含苞欲放,如情侣互相凝望,冷峻而又充满温情。  幽兰空谷 68cmx34cm 2022年 明代刘基有诗句:『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兰花之所以被誉为『四君子』之一,是因为其被人赋予了情感,所以观者看的不是兰花,而是在枝叶花蔓之中寄托的情怀,这也是自古以来花鸟画发展千年而不衰的内在动力。这也是余喜爱兰花的原因,余所绘的兰花图皆清新雅逸,也算是传承了历代经典之特色也。  馨香比君子 68cmx34cm 2022年 兰花之形态,多为丛立,但是兰花并不茂盛,往往是一支耸立,如清代郑燮有诗句:『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余之所绘兰花图枝叶左右舒展,以兰叶分割了画面。用淡墨晕染兰花根部,在线条之中,又形成了局部的块面。上部及左边侧题款,题款写在枝叶之间,蕴含传统文人画的意味。  幽亭蕙草新 68cmx45cm 2022年 兰花图之笔法重墨有之、淡墨亦有之,但善用水者不多,余亦做了一些尝试。本幅兰花图中,笔中含水甚多,两支兰花用笔略有差异,左侧用了颤笔,行笔较慢;右侧行笔流畅,兰花之中更是用淡墨勾了花茎,甚是细致。整体构图偏左下角,右上角题款,两丛兰草枝叶之间互有交叉,枝叶向左倾斜,有清风拂过之感觉。  入室自成芳 68cmx34cm 2022年 兰花图之题款上多有『空谷幽兰』,『空』字为其重要之意境。如明代陈继儒有诗句所言:『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余之构图,往往会四角留白,以兰叶分割画面,形成空灵之画境,境深悠远,别有芬芳。  细细紫兰香 68cmx34cm 2022年 历代名家画兰,清代郑燮最有心得,『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此画构图有清供图之构成,有盆植之兰花,亦有采摘束为一束之兰花,下有散落之兰花。整体创作是以兰花作为清供之物,颇有新意。  不与众草碧 68cmx34cm 2022年 兰花之笔势轻灵秀巧,讲究用笔之节奏。明代景翩翩有诗句:『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兰花图用笔虽简,但是用笔厚重而又洒脱,对线质要求最高,不可简单为之。所以创作兰花图时,不可滞笔,往往一挥而就。在挥洒之间,自见兰草之风骨。  芳草临风清梦远 68cmx45cm 2022年 本幅兰花图在用笔变化较多,有两个节奏变化:一是两束兰花左边墨色略重,有转折,右边兰花则是枯笔写出;二是左侧兰花墨色较淡,右侧兰花墨色略重。这两束兰花之墨色,用笔之节奏变化,形成对比。但是这种墨色没有齐白石先生花鸟画用笔一枯一淡的对比强烈,而是墨色略有变化,有渐进之势。  兰香在空碧 68cmx34cm 2022年 本幅兰花图用笔老辣沉稳,笔法肆意、奔放。用笔遒劲有力,力量感更强。构图为对角线模式,左侧为主体,右侧则是大面积留白。左上角题款,形成一个半月型构图。其间兰叶向四周舒展,把画面右侧分割成几个块面,兰花掩映其间,别有意趣。  空山窈窕泣湘灵 68cmx34cm 2022年 本幅兰花图共三丛,构成主体在画面中间,左侧偏重,其间兰叶交错,划分了几个块面,中间还有题款。这幅作品的构图比较险峻,以左上侧为主,右侧及两边皆为留白,很容易形成头重脚轻之画势,妙的是有两根兰叶从右向下伸出,既分割了画面,又形成了新的图式,颇有新意。 内容说明: 以上“范本文字部分”均在三审校对中 不代表最终出版内容 ©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熊晓东 熊晓东,1967年生,河南郏县人。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班,中央美术学院写意人物导师制高级创作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燕郊文化产业促进联盟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墨轩臻品艺术 | 传承文脉·印艺互联 主攻学术·挖掘新人·引领收藏 图文|熊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