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人文:古代科举史话——广西末科乡试走出的民国陆军上将军

 浔州鑫森淼焱垚 2023-08-12 发布于广西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最后一科癸卯科乡试在各省揭榜,由此,科举制度的乡试在各省结束,此榜中举的学子,均得到一个名号:各地最后的举人

1904年,光绪三十年,最后一科甲辰恩科会试在京城举行,最后环节的殿试中,有二百七十三人进入三甲,得到了金榜提名,由此,成为科举制度一千三百余年来,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

老话说的好,凡事提第一,凡事讲末代。正是这种时代更替的变革,这些末代科举人物,可就有很多故事了。

像广西最后一科乡试,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一共上榜六十人,五十一个正榜,九个副榜。成为广西最后一批科举举人。

查年这这六十人的人生经历,其实都有不少的故事可以讲讲,有的在后来历史中留下了重重的笔墨;有的只是在历史中提到两句;有的则仅仅是榜上一显,之后历史再也无闻。

不管怎么说吧,作为那个时代的最后的一届科举毕业生,随着时代的巨大变革,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没有埋没“科举人才”的文化背景,成为当时社会的佼佼者。

如前几篇文章介绍的,广西科举末代解元梁昌诰;怀集兄弟同榜的林锡熙,林锡畴;国语规则参与者桂平蒙启谟,等等。

所以,本篇再讲讲这六十人当中,最牛嗨的人物,临林县的张其锽!

临桂县的张其锽是谁?

张其锽(1877~1927),广西临桂人,字子武,号无竟。

仅从科举这个角度来说,他可是占了两个“最后”,广西最后一批举人,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六十人之一,第四名;中国历史最后一批进士,二百七十三人之一,清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第二甲第一百一十八名。

也正是他的科举成绩,最后铸就了他不一样的人生。可以说,在广西科举最后六十位举人,最后十三位进士当中,他的简历,人生经历在史籍中写下的字数,那估计都是排前五,前三的了。

他十九岁的时候,由于其父在广州做官,所以,他进入了当时最一流的学府,当时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广雅书院(今广州广雅中学前身)学习。

广雅书院当时是面向两广招生的,他进书院的第二年,父亲去世,他依然很努力的学习,就靠着“奖学金”继续学业,并支持着家里的开支。由于他的和籍贯是广西临桂县,按照当时的科举制度,他也不能在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所以,1903年,他回广西参加癸卯科乡试。

以第四名的成绩成为了广西最后的一届举人。

张其锽1877~1927(来源网络)

有了举人的名头,他也就有了到京城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资格,正好,在第二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决定举行甲辰恩科(进士)考试,张其锽也进京赶考,最后中榜,列第二甲第一百一十八名

按照以往的规则,参加了殿试,取得三甲的赐进士出身,这些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仕途前程了,但正值时代的变革之期,著名的清末政治家,教育家,有“近代大学之父”之称的张百熙正在筹办“京师大学堂”,其中开办了进士馆,说白了,就是为了进一步的为朝廷选拔人才。

当中就招收了最后两科,癸卯进士,甲辰进士多名。

张其锽就是其中一人,最后按考试等级分别录用,被分配到湖南做官,历任湖南零陵、芷江、蓝山等县的县令。

正是在湖南做官的时候,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从事教育工作的谭延闿被推举为湖南都督。

谭延闿和张其锽是同科进士,并且一起在京师大学堂学习过,其间两人交好,所以当了湖南都督的谭延闿就写信让同在湖南的张其锽到长沙来帮他改编军队,由此,文科进士出身的张其锽进入了“军界”。

张其锽先生全家福(摄于1920年)

进入“军界”的张其锽的确也有点当兵的天赋,最后谭延闿出了任命,他成为了湖南军事厅厅长,管辖湖南全省的部队,升为陆军中将衔。

也是他的这个成绩,连袁世凯都想把他招到京城为己所用,不过张其锽还是看出袁世凯野心,没有顺从。

护法战争后期,西南联军失败,北洋军阀吴孚兵锋直达湖南永州,张其锽以三百将士对抗吴佩孚的第三师,最后上演了一出“不打不相识”,“相见恨晚”的戏码,从此,吴佩孚和张其锽结为了生死之交。

也是在吴佩孚的推荐之下,最后,晚清文科进士的张其成为了文武全才的陆军上将。这个过程中,坊间都有从两人的关系中,引伸出来很多的故事了,甚至还成为了《张其锽外传》:

如,张其煌是吴佩孚的首席智囊,得力谋士,传奇军师,等等。

他这种经历,也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文故事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