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忆:好的故事需要具备三个要素

 珍影像 2023-08-12 发布于江西

Image

王安忆的散文集《戏说》里,最吸引我的文章是《编故事》。这是她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文专业授课的讲稿。

她说,在写作方面,可以传授的东西也就是具体的技法,思想的,情感的,乃至灵感的这类东西很难传授。

她把写作过程中可以传授的那部分,技术化的部分,称之为技法。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好像在听一个高手传法。

王安忆认为,好的故事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故事的核,故事的逻辑,故事的升级。

一个好故事最首要的,是要有一个故事的核。这个核,就是人物关系。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人物关系出发的。

王安忆认为,对于写小说、编故事的人来说,能否编出一个好故事,决定性的要素就是要找到一个好的人物关系。

我对王安忆的这个“核”字非常有感觉,这个字就像一颗种子,一故事的种子,好故事是有生命力的,它像一棵树能够生长。

她用作家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和《胭脂扣》为例,来分别说明好的人物关系的两个层次,一种是先天完善的,一种是后天可以发展的。

Image

这两个故事,我看过原著,也看过电影,觉得特别吸引人,当时并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用王安忆的话来讲,就是因为这些故事里有非常戏剧化的故事的核。

如何理解“戏剧化”呢?一是矛盾冲突,二是变化,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建立、发展、消亡的。

王安忆在书中说,“我们一般要找的都是发展的可能性”,可能性越多,就能把故事推得更远。

可能性从哪里找,就是要给人物关系增加条件,从而伸展出变化的多样性。

好故事的第二要素,是故事的逻辑。合逻辑的故事好,不合逻辑的故事就不好。王安忆说,这个逻辑,就是故事发展要遵循的因果关系。

故事的情节如何来推动,就是每一个事上的“因为,所以”,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

书中有个发生在一个煤矿矿区的故事,说的是,矿区工人找对象很难,于是记者写了大量的文章宣传报道他们,在媒体的影响下,许多女孩对这些矿工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女孩写信表示愿意嫁到煤矿来,单位很重视,最后给她介绍的对象是叫雄,两个人相识结婚,矿里为两个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Image

而婚后的现实却给了这场盛大的婚礼一个响亮的耳光。生活艰辛,女方找不到工作,矿工下矿时间长。时间长了,女方有了外遇,对象是一个卖肉的男人。

他们的婚外情在矿区人尽皆知。雄争不回老婆,扬言要杀了那个卖肉的,但是他一直是想杀不敢杀。这种情况下,婚外情的两个人更是明目张胆的来往,欺负他。

这个时候,矿上的兄弟们都觉得没脸面了,有一个叫木的人站了出来,警告那俩人,但是对方不在意,最后,木真的动手把这两人杀了。

木为什么会杀人?原来一开始矿上给那个女孩考虑的对象是木,因为和雄的条件很接近,但是雄的脾气更随和些,于是单位最后牵线的对象就是雄。

木觉得,女方出轨这件事儿上,雄受欺辱就是他自己受欺,就是他们这些矿工群体受欺

最终动手杀了人,故事到这里并没有完。公安局来抓人,结果是雄站出来,说人是自己杀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顶下罪名其实就是为了夺回自己的名誉。

王安忆说,故事到这里就走到了远处,一个软弱的小人物,在最后的瞬间升级了。

故事里这些人物的动机,木为什么杀人,雄为什么认罪?关于这些,王安忆认为,这是人性,也是常情,我们日常生活中呈现的,就是因果关系的依据。

好故事的第三要素,是故事最后要有升级。在矿工的故事里已经提到了,王安忆又用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做了讲解。

Image

许三观在接纳媳妇儿带来的私生子的过程中,人性从平凡中升华,故事便升级了,用王安忆的话说,就是“使平民的日常生活有了审美感”。

她又讲到中国传统故事《杜十娘》,这类经典的民间故事流传千百年,其中的人物关系、因果逻辑和故事最后的升华,都是很好的例证。

我想起之前作家格非的讲座,也是些古老的寓言和民间故事,格非同样提到这类故事在当下阅读的重要意义,就是这些故事都传达着一个理,传授着一种智慧,一种和外部世界和解的智慧。

格非说的故事里的这个理这个智慧,就是王安忆说的故事走远之后升华出的东西。

好故事就有这样的力量。能带给我们很多东西。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读那些被公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就是想在阅读中找到智慧的启示和答案。

如果你也想编个好故事,不妨去看看这本书。就像王安忆说的,这些内容都是技术层面的东西,都是可以套用和借鉴的,“唯手熟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