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晚年的五律炉火纯青,生平最后一首绝笔诗近乎乞讨、不忍卒读

 苏平书易助人 2023-08-12 发布于江苏

“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几经辗转到了成都,在老友严武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杜甫草堂”,过了六年寄人篱下、相对安定却依旧饥寒常伴的日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这一时期艰难生活的集中写照。

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庇护,被迫离开成都沿长江东下,再次辗转到夔州(奉节),受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而得以在此暂住,为州府代管果园。这一时期他的创作达到高峰,“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就写于这段日子中。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两年,杜甫老病思归,想要落叶归根、回归河南老家,于是再一次乘舟出峡,沿江东下,经江陵转公安,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写下五言律诗《登岳阳楼》。但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其间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大历五年(770年)冬,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贫病交加,写下生平最后一首诗后在风雪中离开人间, 时年五十九岁。

兹将杜甫这一段经历中的五律精品列出,与诸君共赏。

旅夜书怀

杜甫〔唐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拙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边纤细而密集的茅草,停泊在长夜里的小舟孤单地竖立着高高的桅杆。
江天夜空中的繁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波涛涌动的江面上倒映着皎白而且冰冷的月亮。
人生在世的名声哪里是因文章而显著,这一生几个微小官位却是因为年老多病时停止。
回首往事自己一生到处漂泊像什么呢?现在看来真的就好似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点评:

写这首极品五言律诗的时候,杜甫54岁。

这一年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后来暂时定居在夔州(奉节)。这首诗是这一次辗转的途中所作。

此时诗人已经失去了职位、也看淡了名誉,因此自嘲为“天地一沙鸥”,这里面既包含着没了羁绊后的轻松洒脱,但更多的是生活无着的艰辛和悲苦。

孤雁

杜甫〔唐代〕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拙译:

离群的孤雁既顾不上饮水和啄食,边飞边叫声音里饱含对雁群的思念。
没有人可怜失群的孤雁形单影只,与故乡的同族远远相隔着万重云天。
望断天涯仿佛看见同伴就在眼前;哀鸣不绝好像愈发听到同伴的呼唤。
周围的野鸦不理解孤雁念群之情,只顾自己不停聒噪发出纷乱的声音。

点评: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思乡诗,写于杜甫在暂居夔州看管果园期间。这时候他大约55岁左右。

诗人离开故乡在外漂泊多年,年纪越大、越是思念故乡的亲友以及儿时的玩伴。虽然受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能够暂时滞留的夔州居住,但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所以思乡之心越来越迫切,他把此时的自己比作一只失群的孤雁,想要回归雁群、叶落归根的心思越来越浓烈。

登岳阳楼

杜甫〔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拙译:

以前早就听说洞庭湖水波澜壮阔,今天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高高的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也像在广阔的湖水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音讯皆无没有片言只语,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北方的关山外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在岳阳楼上凭栏远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点评:

写这首五律名篇的时候,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奔波在漫长而遥远的归乡旅途中,年老体衰,病患不断,常常靠饮药维持老病的身躯。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长江一路漂泊到岳阳,托着残躯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进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归途困顿艰难,于是感慨万千,在涕泪横流中,写下《登岳阳楼》。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杜甫〔唐代〕

水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

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

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

拙译:

遥远的归乡水路两岸原野上到处是苍老的梧桐,司秋的白帝神已经驾临人间撑起了辽远的高天。

穷困潦倒的漫漫长途中哪能免得了悲伤的哭泣,行将老死的身躯已经再经不起如此深重的愁绪。

节度使府里才子和能人济济一堂到这里来相会,诸位高才志士都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卓著的业绩。

已经到冬季了我向北归乡的路途中充满了风雪,希望大家能够怜悯我多少资助我一些盘缠路费。

点评:

这首诗是公元770年深秋杜甫在长沙所作。这也是杜甫生平最后的一首五律。三个月后他就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这首诗的场景,是杜甫到长沙的湖南观察使府中,向聚会在这里的官贵友人们乞讨,希望大家能够或多或少资助自己一些归乡的盘缠。

但是后来因为长沙的叛乱长期得不到平定,隆冬里滞留在船上、老弱多病的“诗圣”,没能熬过这个冬天,也没能实现回归故乡的夙愿,只能在风雪中魂归故里……

回望“诗圣”杜甫一生,诗才高绝而命途多舛,心怀天下而飘零四海,颠沛流离而阅尽世态,以神奇的笔墨诗章,为后人留下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诗史”,在艰难苦恨中完成了他中华文化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人生使命。

杜甫晚年的五律炉火纯青,生平最后一首绝笔诗近乎乞讨、不忍卒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