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用户思维和独立的人格矛盾吗?

 豆芽悟 2023-08-12 发布于福建
近些年接触哲学类的内容多了后,豆芽君开始对一些所谓的矛盾、无可奈何的问题,去重新思考人们的说法真的这样吗?

今天试着来聊聊产品经理们经常都会人格分裂的问题:都说做产品时要有用户思维,这和鼓励产品经理要有独立的人格矛盾吗?

嗯,越是看似无解的问题,越有分析、讨论的价值。那就开始我们今天的思辨吧。

对于产品,谁是主体,谁是客体?

几乎所有关于产品经理的课程、书籍,都一定离不开【用户思维】这个词。

大部分的产品只有让用户使用,喜欢使用,才有其价值。

从这层关系来看,对于产品来说,用户是主体。

产品经理作为产品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就需要站在用户视角去考虑,如果我是产品的用户,我需要什么?产品应该提供什么?

所以产品经理作为设计者来说,相较于用户,豆芽君认为是客体。

一件物品是谁在用,评价它的权利,应该交给谁。

但产品经理们应该按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吗?

哈哈,矛盾来了,对吧?这就是今天分享的主题的意义所在

独立的人格有什么特别之处?

实际上独立的人格不仅限于做产品有意义,对所有创作、创新都有意义。但我们既然谈产品经理,就稍微收一收范围。

我们回到上面的问题,用户评价产品的好坏后,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应该怎么听,怎么做?

这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把用户的话当成上帝的话。用户说需要什么,我们就去满足什么。另一种是听不得批评,选择性接收信息(听好不听坏)。

嗯,这时我们今天要讲的【独立的人格】就派的上用场了。

豆芽君先贴出比较好的【独立的人格】的内容解释

人格独立指的是一个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或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独立型人格表现为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理性能力、注意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

 独立的人格反映在处理外界问题、信息时,优先考虑的是【求真】

到这里,我们需要继续说说如何理解求真?

我从chatgpt上获得了不错的答案,贴给你分享下:


ChatGPT
ChatGPT

求真,简单地说,就是追求事物的真实本质或真理。它涉及对信息、知识或事实的不懈追求,并努力区分真实与虚假、正确与错误。求真是一种思维态度,表现为对事物保持开放、批判和反思的态度。

一个人求真的具体表现有:

  1. 批判思考:他们不轻易接受任何信息,而是通过思考和分析来验证其真实性。

  2. 持续学习:求真者知道知识是不断演变的,所以他们持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3. 验证信息来源:他们在接受信息或知识之前,会核实其来源,确保它们是可靠和准确的。

  4. 愿意承认错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观点或知识是错误的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承认并纠正。

  5. 质疑与探索:他们对于事物都持有好奇心,经常问“为什么”,并深入探究答案。

  6. 客观公正:求真者努力保持客观,避免因个人偏见或情感影响其判断。

  7. 开放态度:他们对新知识和不同观点持开放态度,即使这些观点与自己当前的信仰或认知相冲突。

  8. 反思:他们经常反思自己的观点和行为,确保它们是基于真实和准确的信息。

    求真不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正确、公正和开放的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理解完前面的信息,我们再回到一开始说的用户反馈。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求真,所以对用户的话是需要积极倾听,但不是简单照做(如果照做就可以,应该让用户来当产品经理更合适)。

用户思维和独立的人格矛盾吗?

我们再深入点,这两者真的矛盾吗?

豆芽君试着从自己的逻辑来说说:为什么它们之间一点也不矛盾。

产品经理是基于市场上用户的需求去提供产品。所以用户是需求方,而产品经理是供应方,这种供需关系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如果产品经理误解了【独立的人格】的作用,像前面说的故意【选择性倾听】用户意见,这就可能带来制造出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

这里说的产品经理的【独立的人格】是在理解用户的需求前提下,我们对需求去做出独立的思考、判断,最后给出我们认为有逻辑、可解释的方案。并且愿意根据下一轮的市场真实反馈,反思自己前面的思考、方案。

所以谈【独立的人格】,必须有【求真】作为指引,否则这就像无水之源。

独立的人格是体现在分析用户反馈的意见,甄别出哪些有用,哪些与我们的商业目标相违背,哪些可能是不讲武德的竞争对手的诋毁。还表现在对于自己给出的判断、方案后,愿意持开放态度,反思原来的假设可能有误。

在执行过程中,又要如何避免人云亦云?上级提了个想法,产品经理是不是就只能服从、执行呢?

具体做法你还是可以参照前面说的,这里不再多说。

最后与同行共勉: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有逻辑地讲出我们的理由。哪怕陷入观点之争,我们也至少听完对方的话再做判断谁的观点更适合当前的场景?

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