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日时光

 新用户8216t8GQ 2023-08-12 发布于内蒙古

写在记者节

又一次在梦中惊醒。我梦到自己在乌兰布和沙漠梭梭林中采访,正在拍摄生态林的时候刮起沙尘暴,摄像机镜头怎么擦也擦不干净,画面模糊,又下起了雨,镜头上面都是泥,我心里着急,一遍又一遍使劲擦镜头,这时,梦醒了,我却急得大汗淋漓……

离开电视台已经五年了。五年过去了,我依然时时会在梦中,梦见自己还在采访。在广阔的乌拉特草原,在层峦叠嶂的阴山沟谷,在连绵不断的乌兰布和沙漠,在多姿多彩的河套平原……,我依然扛着摄像机奔波。

我在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年,从25岁到45岁,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我所热爱的新闻事业。二十年弹指一挥,二十年恍然如梦。在第二十二个记者节这一天,回首过去,拍摄蒙古野驴、黄河大河湾决口、抗击非典……,一幕幕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2000年的时候,我随领导到乌拉特后旗赛乌素镇调研,在这里,听说有大批蒙古野驴从蒙古国进入乌拉特草原。我觉得这是很不错的新闻,于是向新闻部主任请示,留在乌拉特后旗进行拍摄。第二天清晨,乌拉特后旗林业公安局韩局长开着212和我奔赴巴音前达门中蒙边境一带。到了目的地,四处寻找,只零星发现几头蒙古野驴在边境一带的丘陵沟壑中吃草。到中午一点多的时候,韩局长说,咱们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吧。然后领我去一户牧民家,牧民家里没人,灶台上有油饼,暖壶里有砖茶,韩局长又从菜坛里捞出一些腌制好的沙葱,两人吃完后又把门给带上。韩局长说,这里的牧民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我们经常工作晚了就在人家吃饭,有时候到边境,也给他们买一些蔬菜。

然后,继续沿边境一线搜索蒙古野驴。由于我的摄像机没有长焦镜头,只有靠近野驴群才能拍摄。但蒙古野驴特别警觉,大群野驴吃草的时候,附近高地上总有两头野驴在放哨,看到有人走近,马上就发出嘶鸣信号,野驴群就躲开了。一下午,扛着十几斤的摄像机,在边境一线奔波近二十公里,什么也拍不上。这时,韩局长和我说,张记者,你得把你穿的蓝衬衣脱了,迂回绕到那个山包后拍,你的衬衣颜色在戈壁草原特别显眼,穿着衣服根本靠不近野驴群。我马上采纳他的建议,把衬衣脱了,弯腰迂回到山包后面,在发黄的秋草中隐蔽自己,出现在我镜头前的是成千上万头蒙古野驴,我各种角度拍摄,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拍的差不多的时候,我让韩局长开车从另一个方向赶野驴,又拍摄到了大群野驴奔跑的壮观镜头。拍摄圆满结束。深秋的乌拉特草原,晚风吹过,特别的冷,等拍摄结束,我才发现,自己被冻感冒了。当晚赶回赛乌素镇,已经是晚上十点多。

后来,林业部门准备申报“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 国家林业部组织专家来考察时,迁徙过来的蒙古野驴群已经开始分散觅食,只能看到三五成群的野驴,大规模的野驴群已经难以发现,专家们怀疑报告中提到的野驴的数量和规模是否真实。最后,市林业部门领导领专家们又来到电视台,看了我拍摄的视频资料,才下决心要在乌拉特草原建立“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市林业部门负责人说,我为“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自拍摄完蒙古野驴之后,巴彦淖尔新闻界就开始流传我脱光衣服拍摄蒙古野驴的故事,各种演绎,各种版本,我也百口难辨。借写此文此机会,把最真实版本告诉大家,以正视听。

2003年,“非典型肺炎”在全国爆发,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成为全国“非典”传染重灾区。我被抽调到市抗击“非典”宣传报道组,及时报道全市抗击“非典”指挥部采取的措施,深入疫区报道各地抗击“非典”经验。

当时,我的爱人在赤峰国道施工,年仅5岁的女儿无人照看,为不影响工作,我将孩子委托给邻居,日夜奋战在全市抗击“非典”一线。那时,台里要求我们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随时准备出发。有一次星期六上午,女儿感冒了,在医院输液。这时,我接到要去磴口县疫区采访的通知,台里的其他记已经都派出去了。我看着正在输液的孩子,只能默默地说:“对不起”。然后,让护士把针头拔掉,把孩子送到邻居大娘家,等下午回来时已经六点多了,又带孩子去把剩下的液体输完。等回到家,已是晚上九点多。

还有一次,从医院采访回来,已经很疲惫了,觉得自己有些发烧,拿体温计一量,37.5摄氏度,我喝了一些感冒药和清开灵躺下休息。真的,那一晚,我看着年幼的女儿,心里想了很多。第二天,不发烧了,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轻微感冒,我放下心来,又扛起摄像机投入到新的采访中。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巴彦淖尔市抗击“非典“战役终于取得胜利。那一天,当最后一批非典患者走出巴彦淖尔市“非典”病人救治中心时,我们一起去采访报道的记者还专门在救护中心前合影留念,纪念这一段难忘的岁月。抗击非典战役结束后,我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

记者要勇于担当,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冲锋陷阵,承担社会责任。2003年,对于巴彦淖尔来说,是多事之秋,抗击非典战役刚刚结束,黄河乌拉特前旗大河湾段又发生决口。那一天,我正在临河区狼山镇的一个新建的农贸市场采访,乌拉特前旗电视台的一个记者给我打来电话说黄河决口了,我马上给新闻部主任打电话告诉他这一消息,当电话接通时,我听到手机里传来的警车的鸣笛声。主任告诉我,他们正乘坐市交警支队的警车火速赶往现场。五天五夜我们的记者在抗洪一线采访,我遗憾没能随同第一梯队参加抗洪抢险报道。在第一批记者回来休整时,我赶到灾区负责灾区防疫,物资调运、恢复生产等方面的报道。

2008年开春之际,黄河巴彦淖尔段开河呈现“武开河”态势。据防汛专家介绍,根据黄河开河态势,人们把平稳缓慢开河成为“文开河”,这种开河态势比较平稳,一般不会出现险情;把开河速度比较快,上游已经河水汹涌,下游冰块还未消融,极易形成冰坝,导致河水水位快速上涨,这种开河态势被成为“武开河”,极易造成溃坝、漫堤、管涌等险情。

在最危急的时候,我随市防汛指挥部负责人从临河赶往乌拉特前旗三湖河险工段。一路上,只见沿途防洪大堤渗漏严重,管涌不断,抢险人员全力抢护。三湖河段水位出现历史最高,大风掀起的巨浪裹挟着冰块直扑河岸,形势十分危急。当晚,我们住在乌拉特前期西山咀镇,凌晨两点左右,电话打进房间,让赶快上河,我们立即驱车来到黄河防洪大堤上,才得知对岸鄂尔多斯段黄河决口。

那一年,防汛部门在水位大幅上涨,形势十分危急情况下,严防死守,取得胜利。作为负责全市防凌抢险报道的记者,我一直随黄河开河进度跟进报道,直至黄河巴彦淖尔段全线开河。2008年,我被巴彦淖尔市政府授予全市防凌抢险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们与正义同在,与使命同在。在新闻实践中始终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关心百姓生活,把百姓的合理诉求反映出来。2000年的时候,乌兰布和沙区一位叫杨树林的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我们新闻部,他开垦的耕地被当地乡干部霸占了,他一直打官司。对于这件事我们新闻部给予了持续关注,直至他最终讨回公道。这位老人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从部队转业业回来后他回到家乡沙漠中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整理打造出上百亩的林带,也开垦出近百亩耕地。老人家整整打了近十年官司,当他要回属于自己的土地时,他在那块土地上立了一块功德碑,特意感谢曾经支持和关心他的单位和个人。

有时候,老百姓找到你,想为他们呼吁一下。其实,在这之前他们为讨个公道找过相关职能部门,找过有关执法部门,但往往是由于某些职能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实在没办法了,他们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媒体记者。遇到这种时候,你哪怕解决不了问题,就是耐心地倾听一下他们的倾诉,给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他们也会心存感激。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记者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但一定要保持本色,追求真、善、美,远离假、丑、恶,杜绝虚假新闻,增强社会责任,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这应该是每一个新闻记者在职业生涯中始终应该坚守的职业准则,要始终坚持,时刻反省,不要在五颜六色的社会大染缸中迷失自己,甚至有一天到了自己也认不出自己的地步。

有人问我,从事这么多新闻工作,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记者是个特别锻炼人,能让人长本领、长见识的职业。我最大的收获是曾经采访了许多优秀的人,有学者、有英模,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优秀的东西。也见证许多人间美好,见证了许多人生苦难,让我更了解这个社会,体悟世事沧桑。

作为一名在“火线入党”的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现在又成为一名党的理论工作者,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坚信,人生路上,坚持学习不会错,努力工作不会错,坚持走人生正道不会错。

人生,最美好的岁月是青春年华,作为一名记者,我十几年的青春岁月都是在忙忙碌碌的采访中度过,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我所热爱的新闻事业,无怨无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