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制作思路: 所有的全口义齿中性区排牙,都做二次印膜,牙槽嵴低平的,牙尖斜度小一点,考虑中性区排牙靠肌肉的夹持,不完全依靠吸附力。 推荐郭天文教授两本书:《临床全口义齿复诊学》和《临床全口义齿学》。 全口义齿常见问题: 1.前牙咬东西掉! 虽然不能以能否咬大苹果来衡量全口义齿的好坏,但是能咬的话肯定更好。 病例1:下颌咬东西,两侧后牙就翘起来了。 检查原因: 前牙排列过于靠前,力臂长,杠杆力大,造成撬动。 处理方法: ①将前牙磨掉近中约3mm,前牙3—3往后挪,也可能过于唇倾,前牙6颗往后挪(重要)。 ②加厚唇侧基托光滑面,让支持面更大。 全口义齿做好以后,试戴时要做的检查:垂直向用手摁,摁4,5看对侧有没有翘,摁前牙看后面有没有翘,不翘就叫单侧平衡,即受力点在支持面以内,没有形成杠杆,最好在没有吸附力的情况下检查。 单侧平衡比全口平衡更重要,一定要把单侧平衡做好。 画线 ①、中线——切牙乳突经过腭小凹中点连线形成中线; ②、前牙槽嵴顶线经过切牙乳突与中线垂直(3的牙尖); ③、上颌结节(磨牙后垫)中点外1~2mm处与4的连线,形成后牙; ④、排列上前牙凸度止点线可略超1~2mm,排列下前牙时不能超越凸度止点线。 遇到安氏Ⅱ类患者,前牙比较暴,排牙时排成正常的覆𬌗覆盖是不对的,应该根据天然牙的牙弓来排牙,原来是什么样还排成什么样。如下图: 排牙不一定要排成前伸𬌗平衡和侧方𬌗平衡,排成平衡𬌗最好,简单的平衡𬌗就够了,没有平衡𬌗也不掉。只要排成单侧平衡就不会掉了,即咬左边,右边没接触也不掉,咬前牙,后牙没接触也不掉,能啃东西能吃饭。当然,能排成平衡𬌗会更好更稳定。 2、上颌前牙一咬就掉! 病例2:咬东西时,上颌易脱落。 检查:下颌为天然牙,上颌无牙颌,牙弓上大下小,呈反颌状态。局部比例失调越7mm,上前牙排列过于唇倾。力臂长,杠杆力大。 处理方法: ①将后牙颊尖磨矮,只用上舌尖受力,减少侧向力。 ②将上颌4磨掉约4mm,将前牙3—3往后挪。与下颌牙形成反颌状态,受力方向更接近牙槽嵴顶。 磨除上颌颊尖,从咬合面观可以看到基托了,没有磨掉颊尖前,从咬合面观是看不到基托的,弓形比基托大,力臂会形成杠杆力,有一个力臂是向外的,受力点不落在支持面以内,基托小牙弓大是不允许的,最好是基托比牙弓大一点点。 将上颊尖磨除,受力方向靠牙槽嵴顶移动,改变了受力支点,使力点落在支持面内,义齿不再翘动。 单颌义齿最关键的是对颌平面,不能高高低低,相差太多,否则会导致非正中咬合运动干扰。因此,应该义齿修复前先要把对颌修整好,对颌平面越平坦越好。下颌是平的,上颌舌侧尖咬在下颌平面(不要咬到斜面)就可以。 自凝材料没有凝固前,戴入后要让患者不停的叩齿,自适应调节。 一个凹面型的患者是不能排成正常颌的,安氏Ⅲ类排成安氏Ⅰ类肯定会掉,因此该排反颌还是要排反颌的。 凹面型患者啃苹果有一定难度。所有的假牙都不应该用来啃苹果,会对前牙槽嵴造成创伤。有残根的,要排在残根上面。 前牙咬东西掉的三个因素: ①凸面型患者为了减少覆盖,把下牙往前排; ②颌间距离不够,排不上牙,就把牙排在唇侧; ③有牙根,且牙根很长,为了方便把牙齿排在残根唇侧。 病例3:上颌咬物掉,说话不掉。 检查:排牙位置相对正常,边缘封闭欠佳。 处理方法: ①把后牙颊尖磨开,减少侧向力。 ②封闭唇,颊,后堤区。 检查侧向力的方法: 方法一:把手放在45的颊侧,嘱患者正中叩齿,感受牙齿左右有无翘动。 方法二:拉起嘴唇,嘱患者叩齿,看黏膜转折处和基托连接处有无气泡冒出,有无翘动旋转。 唇侧基托太薄,对外封闭是有影响的。会影响吸附固位,边缘做圆润做厚,与唇颊肌形成封闭,利于肌肉夹持,加厚吸附力会更好。 有的义齿刚戴的时候是有吸附力的,但是戴没多长时间就松了,吸附力一点都没有了,快速丧失吸附力,与咬合不平衡有关,非正中咬合时有干扰,有旋转,翘动,就会造成牙槽嵴的快速吸收,从而使义齿戴不住了。因此在没有吸附力的情况下,义齿不晃动才是高手。当吸附力掩盖了一些问题后,会造成牙槽嵴的快速吸收。 把牙齿位置排好,把咬合定好,把牙尖斜度,把非正中咬合调好,这才是重点,而不是一味地去找吸附力。 当新做了一付牙,吸附不怎么好,但是咬合好稳定,咬几下吸附力就来了,越用吸得越紧。当有很多问题时,你靠边缘封闭去抵抗,很快问题就出现了。 修改时不要垫组织面,只垫边缘,把边缘封闭做好,就戴的住了,戴的住能正常吃饭了就解决问题了。后期可以复制义齿重做。 面团期嘱患者嘬嘴,下巴左右摆动,咧嘴笑。 改变后牙受力方向: ①将上颊尖磨除受力方向靠牙槽嵴顶移动, ②将唇颊侧基托加厚,使受力方向相对更靠近支持面内侧。 (本文来自黄广泉老师视频整理) |
|